專題: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
文 | 新浪財經 李欣然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第30次大會(COP30)目前在巴西北部城市貝倫召開。會議期間,新浪財經聯合綠色金融60人論壇(GF60)發起1.5℃ Talk對話,旨在為行業及公衆提供關於《巴黎協定》十週年和1.5℃目標挑戰的深入見解,助力提升氣候雄心,推動行動落地。COP30第一週,我們與渣打銀行首席可持續發展官Marisa Drew進行了對話。

在Drew看來,AI與可持續金融的關係呈現出雙向賦能的特徵。首先,可持續金融能為AI本身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持。正如她所指出的,AI應用越廣泛,能源需求就越會呈指數級增長,因此必須通過綠色方式為此類需求提供孖展。令她深感振奮的是,當前許多在建的數據中心正採用綠色能源供電,而這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確保可再生能源為AI應用提供動力,將成為可持續金融的重要領域。
其次,AI也能為可持續金融創新提供強大助力。Drew解釋說,成果衡量的過程極為複雜。雖然測量碳排放看似簡單,但數據是否計算準確?空天傳感器採集的信息能否通過有效解讀來確認我們真正實現了預期氣候目標?在這些方面,AI將在數據處理上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自然金融也是值得關注的領域。Drew指出,自然系統極其複雜,生物多樣性關乎整個生態系統,並非像碳排放那樣可以用單一數字衡量。因此,若要開展保護自然的可持續金融實踐,就必須瞭解這些系統是否在有效運作和自我再生。這恰恰是AI的絕佳應用場景,因為它需要海量數據分析、信息輸入、解讀以及預測建模。
談及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混合孖展」話題,Drew表示,人們常常認為混合孖展極其複雜,儘管它在某些方面的確如此,但其基本原理卻非常簡單。混合孖展的本質是將傳統商業資本與要求較低迴報的資本(如開發銀行),或不要求資本回報的慈善資金結合起來。當這些資金在同一項目中融合各自的要求後,就能降低資本成本。這樣做的效果是,原本經濟上不可行的項目可能突然變得可行,或者資本使用者的成本會大幅下降。
Drew認為,這正是氣候金融領域令人興奮的部分,因為許多慈善家都希望發揮催化作用,他們不追求回報。例如洛克菲勒基金會正利用資金賦能,確保將煤炭行業工人重新培訓至可再生能源領域。這項活動本身不會產生回報,因此需要有人為此出資,而商業銀行則可以資助商業部分,雙方合作推動項目落地,這對人類、地球和最終成果都有益處。
在回應當前某些地區出現的氣候行動倒退現象時,Drew強調,渣打銀行始終堅定推進可持續金融議程。在她看來,這是銀行戰略的核心,是推動業務轉型、為未來產業提供孖展的絕佳途徑。她特別對中國的綠色革命給予高度評價,指出其正在多方面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作為銀行,他們希望為此提供孖展,因為他們的目光投向的是未來的長期可持續產業。
Drew透露,渣打已承諾在2025年底前實現10億美元的可持續金融收入,目前進展順利;並計劃到2030年調動3000億美元的可持續金孖展本,當前也已步入正軌。她強調,可持續金融是渣打業務的核心與根本,因此他們絕不會動搖承諾與熱情。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李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