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輪驅動!贛鋒鋰業3年盈利密碼

風口研習
11/14

最近微信改版打亂髮布時間,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將「風口研習」設為星標⭐讓我們一路前行,天天見!

摩根大通突然「翻多」鋰業龍頭贛鋒,底氣何在?答案就藏在其未來3年「資源鎖價+電池增效」的清晰盈利邏輯中——這也是投行上調評級的核心依據。

很多投資者仍將贛鋒等同於「鋰原料供應商」,但它早已進化為全球鋰產業鏈的「全能選手」:上游握優質鋰礦穩成本,中游精鋰鹽加工控品質,下游拓鋰電池製造提溢價。

此次評級從「減持」到「中性」的轉向,本質是投行認準了兩大核心:一是鋰價上漲週期已啓動,二是贛鋒的多元業務能放大盈利彈性——其未來3年的盈利確定性正持續強化。一、評級反轉:4大核心邏輯浮出水面

投行從不輕易調整評級,此次轉向的背後,是實打實的基本面支撐,核心邏輯可歸結為四點。

第一個信號是鋰價預期大上調。摩根大通直接將2026年碳酸鋰目標價從7萬元/噸提至9萬元/噸,這是非常明確的看漲信號。要知道,鋰價跌到7萬元時,不少高成本礦山已經停產,而9萬元的價格既能讓行業恢復盈利,又可能觸發部分新增供應釋放,是個「平衡價」。對贛鋒這類龍頭來說,鋰價每漲1萬元/噸,利潤空間就會顯著增厚。

第二個信號是儲能需求成新引擎。這裏的ESS(儲能系統)可不是冷門概念,而是未來鋰需求的關鍵驅動力。2026年全球ESS電池出貨量預計達770GWh,同比增幅高達30%,佔鋰需求的比重將升至30%;到2030年這個比例會達到36%。簡單理解,新能源發電越來越多,需要電池存電,這些儲能電池用的鋰,都要靠贛鋒這樣的企業來供給。

第三個信號是供應端緩解根本不夠。有人說「寧德時代要開新礦了,鋰會過剩」,但數據不支持這個觀點。寧德時代江夏窩礦山預計2025年底重啓,年產能也就45-50千噸碳酸鋰當量,對比全球需求只是「杯水車薪」。摩根大通測算,2025到2030年,全球鋰市場仍會維持供需短缺,供應缺口根本補不上。

第四個信號是贛鋒的盈利結構已完成質變。過去靠鋰鹽單一創收,如今電池業務收入佔比已飆升至40%,要知道鋰電池業務的毛利率比鋰鹽高15%-20%,直接拉高了整體盈利水平。更關鍵的是,電池業務已實現規模化出貨,2024年上半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82%,綁定了蔚來理想等頭部車企;而天齊則憑藉Greenbushes鋰礦(現金成本僅210美元/噸,比行業平均低30%),在鋰價低迷期仍實現淨利潤12億元,成本優勢成為盈利「壓艙石」。二、供需底牌:鋰價上行是大概率事件

要理解鋰價為什麼會漲,就得看清全球鋰市的供需底牌。先看需求端,未來5年就是「電動車+儲能」雙輪拉動。2026年全球鋰需求預計達181.8千噸碳酸鋰當量,到2030年將增至282.3千噸,幾乎翻倍。其中電動車佔比超80%,是絕對主力,而儲能需求的增速更快,會持續給需求端「上量」。

再看供應端,增長其實很緩慢。2026年全球鋰供應預計173.0千噸碳酸鋰當量,算下來缺口有8.8千噸。全球鋰資源主要集中在澳洲、智利、阿根廷,這三個國家貢獻了大部分供應。而國內方面,江西部分鋰礦的礦權續期政策存在不確定性,會影響短期供應,進一步加劇供需緊張。

供需缺口之下,鋰價趨勢很明確:2026-2030年持續上行。摩根大通給出的長期目標價是1.5萬美元/噸,換算成人民幣約11萬元/噸,比現在的價格還有不小的上漲空間。對鋰企來說,這意味着未來幾年的盈利確定性會越來越高。三、贛鋒與天齊:龍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

在鋰行業裏,贛鋒和天齊是當之無愧的龍頭,但兩者的優勢各不相同,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

作為本次評級調整的核心標的,贛鋒鋰業的3年盈利邏輯可概括為「資源託底+電池增量」,核心競爭力體現在三個「硬指標」上:

首先是資源儲備全球領先,持有澳大利亞Mt Marion鋰礦50%股權(年產能45萬噸鋰精礦,可加工成5萬噸LCE)、阿根廷Cauchari-Olaroz鹽湖66.5%股權(全球最大鹽湖之一,年產能4萬噸LCE),合計控制鋰資源量超2000萬噸LCE,按2026年預計需求量計算,自給率可達65%,這意味着未來3年65%的原料成本已提前鎖定,鋰價漲得越多,利潤空間越大。

其次是全產業鏈溢價顯著,2026年電池業務收入佔比預計達30%,屆時鋰電池產能將從2024年的35GWh擴至60GWh,其中儲能電池佔比超40%,對應儲能電池出貨量可滿足全球5%的市場需求,按儲能電池0.8元/Wh的淨利潤測算,僅這一塊就能貢獻48億元淨利潤。

最後是財務數據持續優化,摩根大通預測其2026年調整後EPS 0.87元,若鋰價達到9萬元/噸目標價,EPS將上修至1.1元,同比增幅超50%;同時經營性現金流預計達85億元,較2024年增長40%,充足的現金流既能支撐擴產,又能保障派息,進一步提升投資價值。

再看天齊鋰業,它的王牌是「成本為王」。天齊持有Greenbushes鋰礦26%的股權,這個礦是全球最大、品位最高的鋰輝石礦,鋰精礦品位達6%以上,加上露天開採和規模效應,成本低到同行難以企及。作為國內唯一實現礦山自給的鋰企,天齊的盈利穩定性極強,2026年EBITDA核心利潤率預計達66.0%,在行業裏幾乎是「天花板」級別。結語:鋰板塊的投資窗口已打開

摩根大通的評級調整,絕非偶然的「情緒跟風」,而是基於贛鋒鋰業清晰盈利路徑的理性判斷。未來3年,鋰價上行將打開行業空間,而贛鋒憑藉「65%資源自給率」鎖定成本,靠着「60GWh電池產能」搶佔增量,成本端和收入端的雙重優勢,會讓它在鋰價上漲週期中收穫遠超行業平均的盈利增速。

當然,投資需警惕週期波動,建議重點跟蹤兩個關鍵數據:一是贛鋒Cauchari-Olaroz鹽湖二期產能釋放進度(2025年投產將再降10%成本),二是鋰電池客戶的訂單交付情況(直接影響業績兌現)。但從核心邏輯來看,贛鋒已跳出「靠鋰價喫飯」的單一週期,構建起「資源+製造」的雙盈利引擎,這正是其未來3年盈利最堅實的支撐,對長期投資者而言,當前無疑是穿透週期、把握核心資產的好時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