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雙11」大促接近尾聲,在這場年度商業盛事的背後,是企業供應鏈體系面臨極限壓力測試的關鍵時刻。作為連續16年護航「雙11」的企業,神州控股(00861)旗下智慧供應鏈企業科捷今年首次引入企業級供應鏈智能體集羣「小金」,實現了從訂單接入到出庫交接的全流程AI賦能。
在這場以AI為核心驅動力的供應鏈變革中,科捷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科捷金庫系統每秒峯值接單量同比提升280%,快消美妝條線前兩日接單量增長超2倍,支攬時效縮短1.4小時,24小時內出庫率提升2.6個百分點。這些數字背後,亦是AI技術從「概念驗證」走向「工業化落地」的實質性突破。
全鏈路智能協同: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掌控」
在科捷智能倉內,AI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每一個作業環節的「實戰夥伴」。
科捷自主研發的「小金」 AI 智能體集羣,並非單一功能的工具型應用,而是深度融入倉儲、分揀、訂單處理全流程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其技術核心源於科捷沉澱多年的 KingKoo Data 大數據平臺與 AI 深度學習算法。在「雙11」實戰中,「小金」 的賦能效果通過一組組真實數據得到充分印證。
在促前準備階段,「小金」的智能預測能力成為供應鏈高效運轉的起點。依託科捷20餘年行業數據積累,「小金」給出銷售單量和地區分佈的預測,實現 「單未下、貨先行」 的前置預包策略,提前打包好爆款商品,根據商品出貨量的分析結果,調整爆款商品在倉內的存儲位置,提升揀選的效率。在實際的「雙11」單量高峯期,「小金」預測科捷單量2221萬單,實際2133萬單,達成率96%,正是得益於 「小金」預測的精準性,在接單量成倍增長的同時,做出支攬時效縮短、出庫率提升的好成績。
大促開始的發令槍響後,「小金」的AI算法更是展現出強大的實戰價值。在制單環節,「小金」為制單員推薦出當前最優的揀選提總方式,提升崗位決策效率3倍;在揀選環節,「小金」的智能調度把揀選任務下發到離揀選位置最近的揀選人員手中,進一步減少人員行走的距離,再疊加倉內自動分揀設備(如播種牆設備),複雜單據的揀選和分揀效率總體提升20%;在打包環節,「小金」智能推薦包材型號,結合半自動打包機的助力,打包人效拉高15%;在複覈環節,「小金」輔助管理複覈臺的人效,讓一個崗位主管實時洞察幾十人的效能,人均效能提升10%;在交接環節,「小金」實時觀察與各家快遞的交接進度和交接場地佔用情況,提醒主管與快遞及時溝通調整資源,包裹在交接區平均滯留時長減少1小時;在整個發貨過程中,「小金」全程盯防,有效減少了停滯單、超時單、錯漏發的比例,各類異常發現的時長控制在5分鐘內。
AI保障大促常態化,從「技術原型」到「工業級應用」
紅杉資本2025年的數據顯示,全球生成式AI市場規模未來將觸及10萬億美元。當前大模型本體能力正逐漸趨同,未來競爭的主戰場將聚焦於「AI應用工藝」,尤其是能解決實際業務問題的工業化落地能力。
科捷憑藉20餘年積累的160餘個倉庫運營經驗、300餘座城市業務覆蓋的實戰沉澱,以及日處理500萬單訂單的技術儲備,讓「小金」智能體既能看懂物流數據,又懂行業痛點,成為能落地的「實幹派」。「雙11」大促期間,「小金」每日發出超300次提醒,在全國多個倉庫的線上羣內,每隔1小時自動播報各倉情況,形成數據驅動的協同機制。「小金」在本次「雙11」中的表現,證明了AI在供應鏈場景中的工業化落地能力。隨着「小金」等供應鏈智能體的普及,供應鏈可能不再是「被動響應」的鏈條,而是能主動預判需求的「智慧網絡」。
從 2003 年成立至今,科捷始終踐行 「技術驅動的行業供應鏈專家」 的戰略,連續 16 年護航「雙11」的經驗積累,讓其對大促期間的供應鏈痛點有着深刻理解。今年「雙11」,「小金」 AI 智能體的落地應用,不僅用實際數據證明了 AI 技術的實戰價值,更推動「雙11」大促從 「極限挑戰」 變成 「常態化運營」。未來,科捷將繼續深化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供應鏈領域的應用,讓技術賦能更多行業,推動供應鏈從 「成本中心」 向 「價值中心」 轉型,書寫智慧物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