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13 日消息,微軟正重新思考其軟件收費模式,核心在於「AI 智能體」(agents)。
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當地時間週四發佈的《德瓦克什播客》(Dwarkesh Podcast)中表示,隨着人工智能(AI)日益融入日常辦公場景,微軟正在重新構想其軟件定價方式。
納德拉指出,公司正考慮從傳統的「按用戶(per user)」計費模式,轉向「按智能體(per agent)」計費—— 即根據具備自主執行任務與決策能力的 AI 系統數量進行收費。
微軟的戰略重心亦隨之轉移:不再僅面向人類員工開發軟件,而是轉為向「AI 同事」(AI coworkers)提供軟件支持。
納德拉表示:「我們當前的業務本質上是以終端用戶工具為主;未來,它將演變為以支持智能體執行工作為核心的基礎設施業務。」他進一步強調:「思考按用戶計費的業務模式時,不應只關注用戶,更要關注智能體。」
據IT之家瞭解,納德拉的發言折射出整個行業正經歷的深層變革:AI 系統正從「被軟件驅動」的被動角色,轉變為「主動使用軟件」的行為主體,這一轉變正倒逼企業重新設計其收費邏輯。
納德拉表示,按照該願景,微軟 365(Microsoft 365)等現有服務將成為 AI 智能體的核心工作空間。
「我們在 M365 底層構建的所有東西仍然會非常重要。你需要某個地方來存儲它,某個地方來進行歸檔,某個地方來開展探索,某個地方來管理所有這些活動,即便你是一個 AI 智能體。」他補充道,這一新興的基礎設施業務增長速度將「超越用戶數量的增長」。
今年早些時候,微軟已為其 AI 智能體推出「按需付費」(pay-as-you-go)定價模型。該計量計費機制疊加於 Microsoft 365 用戶免費享有的 Copilot 聊天體驗之上,使企業可根據其 AI 智能體實際完成的工作量靈活付費。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於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於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