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汽協:10月銷售新能源汽車171.5萬輛,滲透率首次超50%
3、寧德時代曾毓羣:推動新能源產業加速邁入「全域增量時代」
4、機構:比亞迪計劃2026年海外銷量達160萬輛
5、再創新紀錄!速騰聚創10月交付激光雷達突破12萬臺
1、黑芝麻智能輔助智駕芯片上車德賽西威
11月11日,智能汽車計算芯片引領者黑芝麻智能宣佈,其旗艦產品華山A1000車規級高性能輔助駕駛芯片已成功搭載於德賽西威全新低速無人車品牌「川行致遠」S6系列。該芯片以副域控核心身份與主控系統構建「雙腦冗餘」架構,為末端物流無人化運營築牢安全防線,此次合作成為汽車電子與芯片產業協同創新的典型案例。
作為汽車電子領域的領軍企業,德賽西威將「川行致遠」定位為「專注低速無人配送的可靠解決方案」,旨在通過車規級標準破解城市「最後一公里」物流效率難題,而安全冗餘正是其實現規模化運營的核心支撐。據介紹,川行致遠S6系列採用的「雙腦冗餘」方案中,黑芝麻智能華山A1000芯片承擔「安全備份大腦」職責,可實時監控主控系統運行狀態,一旦檢測到異常便能快速接管控制權,有效消除園區、商超、社區等場景下的失控風險,為配送安全提供雙重保障。
華山A1000芯片的技術實力成為此次合作的關鍵支撐。該芯片已通過ISO 26262 ASIL-B功能安全認證及AEC-Q100 Grade2車規可靠性認證,內置雙核鎖步安全處理器與獨立安全島,從硬件層面構建安全底座。性能方面,芯片搭載黑芝麻智能自研的DynamAI NN引擎,具備58TOPS高性能算力與低功耗特性,既能高效處理多類型傳感器數據,又能保障關鍵場景下的實時響應。同時,其豐富的車規級接口與靈活的計算架構可實現與系統的高效協同,更能在-40°C~105°C的寬溫範圍內穩定運行,全面覆蓋戶外、低溫倉儲等多場景運營需求。
此次合作的達成,也得益於雙方近期穩固的發展態勢。德賽西威10月27日發佈的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業績持續向好: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6.92億元,同比增長5.63%;年初至報告期末,營業收入達223.37億元,同比增幅17.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88億元,同比增長27.08%。資產規模與現金流表現尤為亮眼,截至9月30日,公司總資產達272.42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26.81%;年初至報告期末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達22.6億元,同比激增169.3%。
值得關注的是,德賽西威定向增發事項已順利完成,實際募集資金淨額43.93億元已於9月16日到賬,為其在廠房建設、產線投入、技術研發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資金支持。財務數據顯示,受募集資金到賬影響,公司貨幣資金較上年度末大幅增長577.05%,資本公積增長158.53%,資產結構持續優化,為業務擴張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芯片供應方,黑芝麻智能近期同樣動作頻頻。其首席市場營銷官楊宇欣在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披露了公司在智能汽車和機器人領域的雙線佈局策略。楊宇欣指出,端側計算需求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智能汽車成為端側AI的核心應用場景,而計算效率已成為後大模型時代的關鍵競爭力。對此,黑芝麻智能構建了華山與武當兩大芯片系列,形成全覆蓋產品矩陣。其中華山系列專注輔助駕駛,華山A1000芯片作為本土首個車規級單芯片支持領航輔助駕駛的平臺,已在多個車型落地;即將發佈的華山A2000家族則全面擁抱大模型,集成業界領先的多功能計算單元。
武當系列則聚焦跨域計算,其C1200家族實現了電子電氣架構的創新突破,將成為全球首個量產的艙駕一體芯片平臺,目前已在多場景落地並獲良好反饋。楊宇欣同時透露,黑芝麻智能即將發佈機器人產品線,將汽車行業的技術積累延伸至新領域,通過融合高性能SoC芯片、模塊化硬件及全棧軟件生態,降低開發門檻,加速產品落地。
業內專家表示,黑芝麻智能與德賽西威的此次合作,不僅實現了車規級芯片與低速無人車解決方案的精準匹配,更凸顯了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重要性。隨着德賽西威在無人配送領域的佈局深化,以及黑芝麻智能芯片技術的持續迭代,雙方有望在智能物流、機器人等新興領域拓展更多合作空間,為智能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2、中汽協:10月銷售新能源汽車171.5萬輛,滲透率首次超50%
1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佈2025年10月汽車工業產銷情況。數據顯示,當月汽車產銷環比、同比均實現增長,新能源汽車延續高增長態勢,出口表現尤為亮眼,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幅接近100%。
從整體產銷來看,10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35.9萬輛和332.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2.5%和3%,同比分別增長12.1%和8.8%。1-10月累計數據更為可觀,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69.2萬輛和276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2%和12.4%,行業整體保持穩健發展節奏。
乘用車領域貢獻主要增長動力。10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99.5萬輛和296.1萬輛,環比分別增長3.3%和3.6%,同比分別增長10.7%和7.5%。1-10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423.7萬輛和242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5%和12.9%,增幅略高於汽車行業整體水平。
新能源汽車持續領跑市場,10月產銷再創新高。當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7.2萬輛和171.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1.1%和20%,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汽車新車總銷量的比例達到51.6%,首次過半,標誌着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市場的主流力量。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01.5萬輛和129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1%和32.7%,累計銷量佔比達46.7%,全年高增長趨勢明確。
汽車出口市場表現強勁,新能源汽車出口成核心增長點。10月汽車出口66.6萬輛,環比增長2.1%,同比增長22.9%;1-10月累計出口561.6萬輛,同比增長15.7%。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增幅顯著,10月出口25.6萬輛,環比增長15.4%,同比增長99.9%。細分來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25萬輛,環比增長15.3%,同比增長1倍;新能源商用車出口0.6萬輛,環比增長20.6%,同比增長26.7%。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出口201.4萬輛,同比增長90.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94.4萬輛,同比增長89.3%,新能源商用車出口7萬輛,同比增長1.3倍,展現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的強大競爭力。
3、寧德時代曾毓羣:推動新能源產業加速邁入「全域增量時代」
2025 年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作為全球新能源領域的重要交流平臺,匯聚了行業各界力量,共同探討能源轉型與產業發展的未來方向。在此背景下,寧德時代董事長、總經理曾毓羣博士發表主題演講,以《巴黎協定》簽署十週年為時間座標,回顧中國新能源產業十年成長曆程,展現寧德時代在技術研發、產業佈局、綠色實踐中的關鍵成果,更提出推動新能源產業加速邁入 「全域增量時代」 的核心路徑。
演講不僅呈現了以 「新三樣」 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披露了寧德時代在鋰電池出口、生產基地建設、研發投入與專利積累等方面的具體數據,更從技術突破、場景拓展、模式創新、零碳生態四個維度,系統闡述了產業實現高質量增長的實踐方向,為全球新能源產業協同發展、共築零碳未來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思路與參考。
如下為寧德時代董事長、總經理曾毓羣博士在2025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的演講實錄:
十年前,《巴黎協定》正式簽署,全球190多個國家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十年後的今天,一場以新能源為核心的深刻變革,正在世界範圍內蓬勃展開。
這十年,也是中國新能源產業高速成長的十年。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已成為中國出口的新支柱。寧德時代有幸參與並見證了這一時代變遷。
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樣」出口總額超過9000億元,其中鋰電池貢獻近4000億元,佔比超過四成。在近200GWh的鋰電池出口總量中,寧德時代出口120GWh,佔比近六成。我們在全球13大生產基地創造了近15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宜賓基地已擁有3萬名員工,未來將突破5萬名。僅今年前三季度,我們納稅245億元,同比顯著增長。
十年來,我們持續堅持長期研發投入,總額超過800億人民幣,僅今年前三季度就投入超過150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們累計擁有和在申請專利近5萬項,是海外申請專利最多的中國企業之一。
這些努力也帶來技術與產業的雙重突破。目前全球超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搭載寧德時代電池。同時,這也意味着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400萬噸,相當於為地球種下數億棵樹。
這一切,不僅是寧德時代的成長軌跡,更是中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十多年的積累,讓品質成為寧德時代最重要的標籤。但高品質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面對全球能源轉型的艱鉅任務和日益激烈的競爭,產業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加速邁入「全域增量時代」。
具體而言,我們正從四個維度持續探索新的增長空間。
首先,技術突破,打開性能與品質的上限。
在材料與結構創新上,我們持續深耕。
目前,我們量產的第四代磷酸鐵鋰電池,在高比能、長壽命、高功率方面,全面領先行業主流的第二代、第三代產品。在此基礎上,近期,我們的第五代產品已經開始量產,在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上實現了新的突破。
我們在三元體系電池上更是保持着長期領先,已在寧德時代麒麟、驍遙等電池中廣泛應用。
今年推出的「鈉新」鈉離子電池,有效降低對鋰資源依賴,更安全、更低碳,並解決了低溫性能痛點,為北方高緯度地區的新能源車普及提供了新路徑。
此外,我們的「驍遙」雙核電池實現多體系自由組合,讓電池真正走向「定製化」,讓每位用戶都能根據自己的真實需求,選擇最優方案。
而在全固態電池方面,我們的研究和產業化進度也處於全球前列。
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支撐了產品升級,更在推動產業標準的持續提升。
其次,場景拓展,從「電動汽車」到「電動社會」。
只有拓展更多使用場景,才能形成真正的「全域增量」。
我們的電池正從乘用車,走向商用車、電動船舶、電動飛機。在商用車領域,新能源重卡滲透率創下歷史新高,寧德時代天行電池已成為純電重卡首選;針對礦區、工程機械等高強度工況,我們還推出了專用高強度版本。
在電動船舶領域,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的各類電船已近900艘,覆蓋內河與近海多種航區,我們還參與打造全國首艘純電海上客船和全國首個貨船換電項目。
在低空出行領域,我們的兩噸級eVTOL已在複雜環境下完成多次飛行驗證,已經取得TC(型號合格證)、PC(生產許可證)、AC(單機適航證),正在取得OC(運營合格證),展示了電能驅動的全新可能。
這些探索,讓「綠色交通」真正延伸到海陸空全域。
第三,模式創新,釋放能源服務新價值。
技術創新之外,模式創新同樣關鍵。我們正在推動「車電分離」的換電模式,讓電池從商品變為服務。
今年,寧德時代「巧克力換電聯盟」已覆蓋全國45個城市。到年底,我們將建成1000座換電站,未來將在全球建成3萬座,讓用戶隨時隨地都能「補能如加油」。
最近,我們與京東、廣汽合作推出的「國民好車」,正是基於巧克力換電系統。該車採用我們最新的耐高溫電池,所以不需要水冷,壽命更長、安全性更高。換電體系還能靈活兼容固態電池,讓用戶始終享受最前沿科技。
第四,零碳生態,構建產業第二增長曲線。
新能源產業的終極使命,是實現能源體系的零碳化。寧德時代正積極佈局風光儲一體化,打造綠電直連的零碳產業園區。在四川宜賓以及海南、福建、山東等地,我們正在落地「零碳樣板」。
我們還牽頭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國家標準。當前,我們鎳鈷錳回收率已達99.6%,鋰回收率達96.5%,均為全球最高。今年在歐洲發起「全球能源循環計劃(GECC)」,聯合全球夥伴共同推進循環經濟轉型。
這條零碳之路,將成為產業的「第二增長曲線」,為未來發展注入長期動力。
各位朋友,新能源產業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從高速度到高質量,從局部突破到全域增量,我們將迎來一個更廣闊、更系統的增長時代。
寧德時代願與各方攜手,以品質為基石,以創新為動力,共同推動新能源產業加速邁入「全域增量時代」,共創更加美好的零碳社會與綠色未來!謝謝大家!
4、機構:比亞迪計劃2026年海外銷量達160萬輛
花旗銀行報告顯示,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計劃2026年在海外銷售多達160萬輛汽車,並加大海外擴張力度,預計從2025年起實現兩位數的高速增長。
花旗銀行的報告援引了比亞迪管理層的會議內容,比亞迪2026年的海外銷量預期為150萬~160萬輛,高於此前預計的2025年海外銷量90萬~100萬輛,「增長主要由新車型推出推動」。
花旗銀行指出,比亞迪的「海外銷售結構在不同地區之間保持均衡,歐洲、北美和東盟分別佔2025年海外總銷量的三分之一」。
報告稱,比亞迪管理層預計第四季度資本支出將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2026年將出現大幅下降,「前提是車輛和電池產能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花旗集團並未提及比亞迪2026年的整體銷售目標。此前,由於近幾個月國內銷量下滑,比亞迪已將2025年的銷售目標下調16%至460萬輛。
比亞迪10月公佈了四年多來最大的季度利潤跌幅。2025年迄今為止,比亞迪已向海外出口約20%的車輛,是2024年水平的兩倍。
比亞迪在中國經濟型汽車市場面臨着來自吉利和零跑汽車等本土對手的激烈競爭。
過去五年,比亞迪已在中國各地至少建設8座大型工廠。據此前報道,該公司一直在匈牙利和巴西等國建設海外工廠進行本地組裝,並計劃在歐洲建設第三家工廠,西班牙是首選候選地。
5、再創新紀錄!速騰聚創10月交付激光雷達突破12萬臺
11月11日,速騰聚創(RoboSense)官方發佈消息稱,其10月激光雷達單月交付量突破120,000臺,成功刷新行業單月交付紀錄。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12萬臺數字化激光雷達已順利交付至全球某新能源頭部車企。
這一交付成績的達成,恰逢中國智能駕駛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2025年以來,我國智能駕駛技術普及進程顯著加速,據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至7月份,國內具備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乘用車新車銷量達776萬輛,滲透率高達62.6%。與此同時,激光雷達作為智能駕駛核心感知部件,其裝機量與滲透率同步實現明顯提升,行業正式邁入前裝標配量產時代,技術領先性的比拼已成為定義市場格局下半場的核心要素。
作為激光雷達領域率先佈局全棧芯片自研的行業領導者,速騰聚創的規模化交付能力源於長期技術積累。自2017年組建芯片研發團隊以來,該企業於2022年實現SPAD-SoC芯片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成為全球範圍內唯一實現數字激光雷達發射、接收、處理全鏈路自研芯片均滿足AEC-Q系列車規標準的科技企業。
目前,基於SPAD-SoC與VCSEL先進數字化架構,速騰聚創構建起行業唯一可量產的數字化激光雷達矩陣,旗下EM4、EMX與E1等產品已全面進入規模化量產交付階段,成為衆多新一代車型的首選配置。據瞭解,9月底至今,極氪9X、智己LS6、智己LS9等多款搭載EM4 520線激光雷達的高端智能車型已陸續完成上市發佈。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速騰聚創單月交付量突破12萬臺,不僅標誌着企業自身規模量產節奏邁上新臺階,更意味着數字化激光雷達已駛入規模化應用的快車道。憑藉全棧數字化芯片技術與成熟的車規級量產能力,速騰聚創正全面引領激光雷達行業實現規模爆發,為全球智能汽車及機器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熱點聚焦:
1.上海芯片公司,強制清算!
2.A股AI芯片三季報暗藏玄機:高算力公司逆勢崛起!
3.曝:最快下週!荷蘭政府歸還安世控制權
4.荷蘭政府:安世芯片數日內恢復全球供應,張學政未復職CEO
5.美批准AI芯片對華出口!黃仁勳警告:中國AI將超美
6.英偉達最強芯片對華禁售倒計時?美財長放話!
7.半導體行業680億投入背後,11家企業增速超50%
8.最新!安世中國:庫存充足穩定供應,荷蘭安世倒欠10億
關注!轉發!一起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