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算力時代,需以DDR5「換擋」驅動存儲產業破局

中國科技網
11/14

近日,存儲芯片市場出現罕見的價格倒掛:技術上相對落後的DDR4內存價格竟持續高於更先進的DDR5。數據顯示,DDR4 32GB RDIMM價格已突破290美元,較年初飆升逾300%,而同容量DDR5漲幅尚不及前者一半。

這種價格背離源於供需的深層矛盾。國內數據中心等需求端仍大量採用支持DDR4的上一代CPU平臺,而全球主要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廠商已相繼對DDR4實施停產計劃。行業人士透露,上游芯片廠商庫存已降至罕見低位,消費級內存的產能被嚴重擠壓。同時,大型電子公司為確保供應,紛紛與巨頭簽訂長期供應協議,導致消費端需求可獲得的份額更少。

AI成為全球DDR5普及的核心引擎

當前,英特爾AMD的新一代平臺已全面轉向DDR5,三星美光等存儲巨頭也基本停止DDR4新品開發。

DDR4標準於2012年發佈,DDR5標準在2020年正式推出。歷經近十年的技術迭代,DDR5在性能上實現顯著跨越,逐步在高端應用領域確立起明顯優勢。根據集邦諮詢發佈的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在全球服務器DRAM市場中,DDR5產品出貨量佔比已超過90%,成為AI訓練、雲計算等高算力應用場景中的主流選擇。

但國內生態的適配進度明顯滯後。「DDR5的導入需要CPU、主板、固件的全棧支持,這恰恰是國內產業的薄弱環節。」相關從業人員表示,相比之下,英特爾早在2022年就要求其至強處理器必須搭配DDR5內存,「在AI推理場景下,仍使用DDR4的平臺在處理併發請求時,延遲明顯偏高。如果不能在短期內完成DDR5的切換,我們在服務響應速度上將喪失競爭力。」

DDR4價格倒掛,影響產業生態

隨着三星、SK海力士等全球存儲巨頭將產能重點轉向DDR5和AI用高帶寬內存,DDR4的生產線正在持續收縮。這種供給端急劇變化引發市場連鎖反應,部分渠道商開始囤積庫存,推動DDR4現貨價格出現非理性上漲,甚至溢價超50%的交易也從個案演變成行業普遍現象,偏離正常的價格形成機制。

與國際市場的火熱形成鮮明對比,DDR5在國內的普及面臨生態系統協同的考驗。DDR5作為新一代內存標準,需要CPU、主板、操作系統及應用軟件的全方位適配,這對國內廠商的技術積累和標準協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在國際市場,英特爾、AMD等芯片巨頭早已在其服務器平臺全面轉向DDR5。

在5G通信、生成式AI等高算力應用場景中,包括基站、邊緣計算節點及數據中心算力基礎設施,若不能及時升級至DDR5內存,將難以滿足低延遲、高併發的數據處理需求。同樣,在金融服務領域,如果核心繫統仍固守DDR4架構,未來在處理高頻交易、實時風險控制等任務時,將面臨顯著的數據傳輸瓶頸,不僅造成算力資源浪費,更會推高系統運營成本。

而且,隨着DDR4價格持續攀升,其原本相對於DDR5所具有的價格優勢已基本消失。

跨越轉型陣痛,贏得未來優勢

對我國半導體產業而言,繼續固守DDR4技術路線正成為制約產業升級的關鍵因素。這種對上一代技術的路徑依賴不僅拖慢了整體發展步伐,更可能使我國在全球AI算力競爭的關鍵時刻陷入被動。

從產業供給層面看,如果DRAM製造商因短期DDR4價格倒掛的利潤誘惑而維持或擴大其產能規模,將直接導致對DDR5等高端產品投入的不足。這對於剛步入全球DRAM頭部陣營的中國企業而言,無疑是一項重大考驗。

從產業演進規律看,行業需要承受包括技術適配成本、供應鏈重構壓力以及市場供需波動在內的階段性陣痛,這些都是技術升級必須付出的代價。在技術轉換的關鍵窗口期,存儲芯片、CPU、軟件廠商等產業鏈各環節的深度協作顯得尤為重要。

行業人士表示:「產業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與其在日益扭曲的DDR4市場中艱難求生,不如把握DDR5帶來的生態重構機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