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頭條》,網羅近期房地產行業的大事要聞。近期房地產行業有哪些動態?明源君幫大家匯總起來了,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01
Top新聞
國家統計局數據公佈,上海房價領升全國
11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25年1-10月房地產相關數據。
市場方面,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3563億元,同比下降14.7%;其中,住宅投資56595億元,下降13.8%。
1-10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7198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7.0%。新建商品房銷售額69017億元,下降9.6%;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9.4%。
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5606萬平方米,比9月末減少32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292萬平方米。
房價方面,10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降幅與上月相同。
其中,上海上漲0.3%(同比、環比漲幅均領跑全國)。北京、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0.1%、0.8%和0.7%。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4%,降幅與上月相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5%,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戳這裏,瞭解線上AI銷售員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指出,當前房地產市場還處在新舊模式轉換時期,轉型調整需要一定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部分指標會出現波動,對此要客觀看待。
點評:現階段,房地產市場進入了重症後的「康復期」。雖然投資、銷售下滑,市場整體還比較「虛弱」,但可喜的是,沒有出現恐慌性暴跌,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也在減少,以價換量的效果顯現出來。
02
企業動態
融創、碧桂園,傳來好消息
近日,兩家曾經的龍頭房企債務重組迎來重大突破。
一是融創中國發佈公告,96億美元的境外債重組方案獲香港高等法院批准。這意味着融創成為首家完成境內、境外債務全部重組的龍頭房企。
二是碧桂園發佈公告,5日召開的兩類計劃會議均獲法定大多數債權人支持(投票債權額83.71%和96.03%),這意味着債務重組已基本鎖定成功。
點評:融創、碧桂園債務重組的消息,傳遞出兩個核心信號:
一是為行業風險「拆彈」樹立了關鍵範本。兩家房企用實際行動證明,通過市場化、法治化的談判,來化解鉅額債務危機,是可行的。
二是標誌着「保主體」進入新階段,重心從「求生」轉向「修復」。這對於維護購房者信心、重塑行業健康根基至關重要。戳這裏,瞭解一站式直播獲客利器
貝殼三季度淨收入同比增長2.1%
11月10日,貝殼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永東在三季度業績公告中表示,未來將加速AI能力在覈心業務場景的深度滲透,推進服務者和消費者體驗的雙重提升。
據悉,貝殼三季度淨收入同比增長2.1%至231億元,非房產交易業務收入佔比提升至45%,創歷史新高。
貝殼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徐濤進一步解釋:「家裝和租賃業務貢獻利潤佔毛利的比例創歷史新高。公司運營效率進一步提升,經營費用為人民幣43億元,同比降1.8%,環比降6.7%。在穩健的現金儲備下,三季度回購金額達2.8億美元,創近兩年單季新高。」
點評:貝殼正在用多元化發展的戰略,穿越週期。三季度,非房產交易收入佔比達45%創紀錄,家裝與租賃成為新增長引擎。公司同步實現費用下降與鉅額回購,也展現其現金流實力。
萬科再獲深鐵不超過16.66億元借款
11月11日,萬科A(000002)再度宣佈將獲得深鐵集團不超過16.66億元借款,用於償還公司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本金與利息。公告顯示,該筆借款期限不超過3年,經出借人同意,可進行展期。
據悉包含本次借款,深鐵集團向萬科的借款金額已經達到309.96億元。此外,深鐵集團還承接了萬科所轉讓的紅樹灣物業開發項目投資收益權以及相關標的。
點評:深鐵集團累計超300億的輸血,傳遞出堅定的信心和維穩的決心。這不僅僅是財務救助,更是用自身信用為萬科背書,強力穩定市場預期,阻斷風險傳導。
在輸血的同時,萬科也在重啓造血能力。據悉,四季度萬科在重慶、成都、徐州、西安、合肥等二線城市接連拿地,藉助新增項目優化收入結構與利潤結構。
03
政策&市場
住建部發起老城區和老街區專項調查,城市發展邏輯轉變
11月13日,據央視,從住房城鄉建設部獲悉,為全面摸清城鄉歷史文化資源,明確城市更新中的保護底線,各地正在加快進行老城區和老街區專項調查。住房城鄉建設部要求,明年2月前各地要完成地市級的成果審核。
此次調查以市轄區、縣域為基本單元,以歷史上都城、府城、州城、縣城所在的老城區、老鎮區為重點調查範圍。按照計劃,到明年2月份,專項調查要完成地市級主管部門的成果審核。到明年6月份,住房城鄉建設部將匯總分析全國專項調查成果,形成總結報告。
點評:從這次專項調查,說明我國城市發展的邏輯已經轉變——不再是大拆大建,而是精細織補。
一方面劃定底線,為城市更新設定明確的「保護紅線」,防止建設性破壞;另一方面價值重估,重新發現老城的文化與經濟價值,推動發展重心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優化。
法拍房成交規模延續高位,深圳成交最貴法拍房
2025年10月法拍房成交規模延續高位,成交套數5169套,環比上升3%,已連續3個月在5000套以上。
根據CRIC抽樣調查數據,10月法拍房成交率21.4%,較上月環比上升2.1個百分點,重新回到年內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南山區華僑城純水岸的一處別墅,10月31日以3.64億元高價成交,溢價69.5%,該別墅建築面積639.35平方米,摺合單價57.09萬元/平方米,刷新深圳法拍房成交單價的歷史紀錄,成為深圳史上最貴法拍房。
點評:當前法拍房總量高位運行,分化也非常明顯,深圳法拍房刷新記錄,再次凸顯了核心城市稀缺豪宅的抗跌性,也反映了高淨值羣體對稀缺不動產的長期信心。
央行發佈報告,完善房地產金融基礎性制度
11月11日,央行發佈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一階段,構建多層次、多元化養老金融體系,支持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
強化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作用,擴大消費領域金融供給,研究實施支持個人修復信用的政策措施,挖掘釋放消費潛力。
着力推動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完善房地產金融基礎性制度,助力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點評:政策正從短期託底,向長期制度構建發展。
二手房成交面積環比下降12%
根據CRIC數據顯示,2025年10月3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1469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2%。
2025年至今,3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最高點在3月份,達2218萬平方米。這一成交規模雖然沒有超過2024年12月,但也排得上2021年至今二手房單月成交規模前三,走出了明顯的「小陽春」行情。
此後,3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開始走低,尤其是在2025年下半年後下跌明顯。
點評:今年的二手房市場,年初衝高,後續動能不繼,市場仍處於探底過程中。在缺乏房價上漲預期支撐下,僅靠剛性需求很難支撐市場持續回暖的現實。
居民購房釋放節奏出現後移
近日,中指研究院公佈了《2025年10月居民置業意願調查報告》。其結果顯示,10月居民購房信心繼續下降,購房釋放節奏出現後移,房價預期延續弱勢,樓市改善預期相對不足。
其中,三四線城市居民購房信心下降最為明顯,環比下降2.9個百分點;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居民購房信心穩中有降,環比下降約1個百分點。
點評:十月居民置業意願調查報告清晰揭示了,當前樓市信心仍處下行通道,且呈現普遍性走弱、結構性分化兩大特徵。居民「不敢買、不願買」的心態,正成為樓市回暖的最大阻力。
中央發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建設運營城市基建
1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若干措施》。
其中指出,行業主管部門和各地方結合實際細化民間資本參與項目建設的具體要求,由項目審批(覈准)部門按權限審核民間資本參與情況、確定持股比例。對各地方規模較小、具有盈利空間的城市基礎設施領域新建項目,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建設運營。
點評:這份《若干措施》的出臺,標誌着促進民間投資從宏觀倡導進入了機制性破冰的關鍵階段。
通過政策激活最具市場嗅覺的民間資本,為城市基建注入新活力,逐步扭轉民間投資持續下行的預期。
信息來源:國家統計局、丁祖昱評樓市、證券時報、紅星新聞、界面新聞、澎湃新聞、中指研究院、樂居財經、中國房地產報等,特此感謝!
點擊下圖,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