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已至 烏鎮再啓汽車新時代之問

上觀新聞
11/15

  11月9日,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咖薈·汽車夜話」在浙江烏鎮舉行。

  活動以「共赴AI汽車新時代」為主題,匯聚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汽車企業、科技公司及產業生態夥伴的代表,共話AI與汽車產業的深度融合。在全球汽車智能化進入關鍵拐點的當下,嘉賓們圍繞技術革新、產業重構與協同共進展開深入探討,為「AI汽車新時代」注入新的思考與方向。

  2025年,被視為AI深度重塑汽車產業的分水嶺。普華永道思略特發佈的《人工智能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報告中顯示,若企業將AI應用至研發、供應鏈、生產等關鍵領域,潛在利潤率提升幅度將達40%至60%。

  AI引領的智能化浪潮已經不再只是技術的延伸,而正在成為產業演進的主軸。從研發到製造,從座艙到出行,AI以系統性力量重塑着汽車的生產邏輯與價值座標。它改變的不僅是汽車的「形」,更在於重塑汽車的「認知」——讓一輛車具備學習、判斷與進化的能力。比拼的焦點,也從單點技術創新,延展為體系協同、開放共創與責任治理的整體競爭。

  行業掌舵者共論

  站在AI賦能下的歷史拐點

  從製造體系到供應鏈協同,從車載智能到出行體驗,AI正在改寫汽車產業的邏輯——汽車,不再只是出行工具,而是具備感知、理解與學習能力的「移動智能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AI也將重塑產業格局與競爭邏輯。AI對新汽車的重構,也成為行業頭部企業的爭論焦點。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現場分享時指出,無論身處什麼時代,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第一層就是「用戶至上」,但「用戶至上」絕不能僅停留在口號層面,其落地需要堅實的支撐,AI汽車新時代也是如此。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認為,AI浪潮的到來,正推動汽車產業進入新一輪深層次的變革階段。對於企業而言,智能化不是炫技,而是一場關於安全、責任與體系力的系統性變革。在他看來,AI賦能汽車,不僅要讓車輛具備「思考與行動」的能力,更要同步建立起清晰的安全邊界與責任體系。「寧可慢一點,也要讓每一個功能都經得起時間和風險的驗證。」

  長安汽車總經理趙非同樣提到了安全邊界問題:當汽車具備決策能力後,安全不再只是制動或轉向的問題,而是「誰來定義安全」的問題。但他更認為,AI會成為汽車產業演進到一定階段後的內生力量,正在推動汽車從傳統的「機械機器」轉向「數據與算法驅動的智能系統」。

  在趙非看來,AI賦能的核心不在於功能疊加,而在於構建可持續進化的系統能力。據介紹,長安汽車正以「軟件定義汽車、數據驅動創新」為方向,建立獨立的智能化研發與運營體系,將AI能力融入研發、製造、供應鏈和用戶服務等關鍵環節,推動企業從「製造驅動」向「智能驅動」轉型。他舉例道,AI讓建模時間從兩個月縮短到一天。

  展望未來

  共話AI賦能的汽車新時代

  AI的加速發展,使汽車第一次擁有了「思考」的能力。AI與汽車的結合,從來不是簡單的概念疊加,而是一場貫穿技術體系、產業鏈條與用戶體驗的深層變革。

  對於AI能賦能行業進化到什麼程度,千里科技董事長印奇在論壇上表示,智能駕駛的全球技術路線正在加速收斂,「特斯拉的‘端到端’模型化方向,幾乎成為唯一被驗證的正確路徑」。他指出,過去智駕系統依賴人工拆解模塊與複雜規則,「那是一套寫十萬條規則就會彼此打架的系統」,未來更重要的是讓模型自己學習、自己進化。

  印奇預測,三年內中國智駕格局將高度集中,「頭部公司不會超過三家」,並強調真正的世界級智駕企業,必須同時具備大模型能力、百億級長期投入與千萬級數據積累。「智駕這件事沒有第二,因為它關乎安全。」

  對於AI落地會遇到的實際問題,Momenta全球首席架構師饒慶指出,自動駕駛行業正從「示範運行」進入「可規模化落地」的關鍵階段。要實現真正的L4級別自動駕駛,行業要達到「超越人類10倍安全」的目標,至少需要上千億公里的駕駛數據,用以識別和解決現實世界中複雜且罕見的「長尾問題」。數據驅動正取代規則驅動,強化學習將成為下一階段智能駕駛系統演進的核心路徑。

  蓮花集團CEO馮擎峯強調,車規是安全的共同語言。汽車作為移動出行工具,其核心繫統必須採用符合車規標準的車規級元器件,在智能駕駛等關鍵領域絕不能為降低成本犧牲可靠性。

  「AI是橫渡數據海洋的‘舟’,能提升效率,但真正決定品牌溫度的仍是人文與價值觀。」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建軍表示。

  他指出,智能是豪華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營銷要警惕「為參數而參數」的冷漠技術化,而要用AI去放大人味。讓車能聽懂一句「我有點冷」的情緒,而不僅是提升1,這纔是智能的溫度。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