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力壓臺積電與三星:AI 製造週期的極限、特斯拉的焦灼,與下一輪科技資本回流邏輯

裏安聊商業聊科技
昨天

在全球 AI 硬件供應鏈仍處於嚴重緊繃的背景下,埃隆·馬斯克再次把產業鏈的矛盾擺上檯面。他在第 32 屆男爵投資大會上公開表示,自己正向臺積電三星施壓,希望其在生產特斯拉 AI 芯片時「遠快於傳統半導體週期」。他說,當臺積電與三星告訴他「建廠需要五年」時,他的直覺反應是:「五年就是永恆。」這一表態雖誇張,卻精準揭示出當前全球最稀缺的資源不是資金,而是先進製造能力與可用算力。

特斯拉的超車焦慮:AI5、AI6 是真正的核心戰場

特斯拉確認 AI5 和 AI6 將分別由三星德州泰勒廠與臺積電亞利桑那廠代工,體現「雙晶廠戰略」下的產能冗餘思維。AI5 預計 2026 年量產,性能提升 40 倍;AI6 預計再快一年推出,目標再翻兩倍。顯然,特斯拉正在構建一條不依賴英偉達的自主算力路徑,其核心在於:控制訓練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提升自動駕駛模型的迭代速度。

在當前 AI 算力競賽中,數據、模型、算力形成閉環,而算力是速度的上限。因此,特斯拉在硬件層面的焦慮,本質是其自動駕駛與機器人戰略的時間窗口焦慮。

黃仁勳的提醒:芯片製造不是「錢多就能贏」的行業

面對馬斯克提出的「自建晶圓廠、每月生產百萬片 AI 芯片」的目標,英偉達 CEO 黃仁勳潑下冷水:先進晶圓廠「極其困難」,其門檻不在資金,而在數十年積累的工程經驗、良率管理體系、供應鏈高度協同。換句話說,臺積電所謂的「護城河」是人類工業體系中的巔峯成就,短期內幾乎無法複製。

這也意味着,雖然特斯拉有意走向垂直整合,但在 3–5 年視角內,它依然無法擺脫對臺積電與三星的依賴。

投資視角:這場製造週期之爭,決定了未來十年的資本流向

(1)臺積電、三星:長期贏家仍無可撼動

先進製程持續緊缺,而全球擁有效能的代工廠屈指可數。在算力需求指數級增長的背景下,它們的產能成為 AI 世界的「黃金配額」。短期波動即長期配置機會。

(2)特斯拉:AI 是二次增長曲線的關鍵變量

市場此前聚焦其汽車利潤,但 AI5/AI6 預示特斯拉未來或將被重新定義為「AI + 機器人 + 自動駕駛」公司。其估值體系有潛力隨着算力自給率提升重新定價。

(3)英偉達:生態地位進一步鞏固

黃仁勳的發言強調了一個核心事實:即便特斯拉在做自研算力,AI 產業鏈的最高點仍由英偉達主導。長期邏輯不變。

結語:速度之爭,決定科技格局

馬斯克的焦慮不是情緒,而是趨勢:AI 的下一階段競爭,從模型之爭轉向製造週期與算力供給之爭。掌握晶圓廠節奏者,將掌握未來科技格局。

對於投資者而言,臺積電、三星、特斯拉、英偉達構成的這一條「AI 製造力量鏈」,仍是未來 5–10 年最確定性的核心資產帶。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