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纖中心牽頭 賦能興邊富民!犛牛絨公證檢驗2026年啓動

中國質量新聞網
11/16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以下簡稱「中纖中心」)發佈重磅消息:我國將於2026年度正式啓動犛牛絨公證檢驗工作。這一舉措將青藏高原的「軟黃金」納入國家法定檢驗體系,不僅為犛牛絨產業立起質量「標尺」,更成為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的重要產業支撐,為邊疆地區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犛牛是我國青藏高原特有的優勢畜種,犛牛絨因纖維纖細、保暖性強被譽為「軟黃金」,其產業發展直接關係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等藏族聚居區牧民的切身利益。作為經專項立法確立的國家檢驗制度,纖維公證檢驗此次將犛牛絨納入實施範圍,既是市場監管部門與中纖中心履行質量監督法定職責的體現,更是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助力邊疆產業升級的關鍵舉措。

我國犛牛存欄量佔全球90%以上,其中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區域的犛牛佔全國總量的65%,犛牛絨資源優勢得天獨厚。但長期以來,產業發展受困於質量瓶頸:交易中「眼看手摸」的傳統判定方式缺乏科學依據,牧民與收購企業常因品質爭議產生糾紛;加之生產粗放、附加值低,尤其是缺少統一的質量檢驗分級標準,犛牛絨的市場價值始終未能充分釋放,部分邊遠地區甚至出現牧民放棄採收的情況,造成資源浪費與利益損失。

「犛牛絨公證檢驗的啓動,將從根本上破解這些產業痛點。」中纖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此項工作的核心技術支撐單位,該中心已針對犛牛絨「局部生產、全國流通」「季節生產、常年使用」的特點,構建了適配產業規律的檢驗工作模式。值得關注的是,檢驗經費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負擔,將大幅降低牧民與企業的質量檢測成本。

業內人士指出,科學的公證檢驗將為犛牛絨建立清晰的品質分級體系,讓「按質定價、優質優價」成為產業常態。這不僅能提振牧民的生產信心,推動其規範採收加工,更能助力犛牛絨憑藉明確的質量優勢打開高端市場,提升產業附加值。中纖中心將通過標準化的檢驗流程、精準的品質數據,為犛牛絨產業搭建從產地到市場的質量橋樑,讓這份來自青藏高原的「軟黃金」真正成為邊疆牧民的「致富絨」。

從保障民生利益到推動產業升級,犛牛絨公證檢驗的啓動既是質量監管的創新實踐,更是興邊富民的務實行動。中纖中心表示,將全力做好檢驗技術研發、標準制定與人員培訓等前期籌備工作,確保2026年檢驗工作順利落地,以專業力量護航邊疆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新時代興邊富民貢獻「纖檢力量」。(陸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