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西安11月16日電(記者梁東 呂光一 蔡博騰)作為陝西關中平原腹地的重要農業區,咸陽市地平土肥、物產豐饒,素有「關中白菜心」之美譽。如今,這片沃土不僅是我國地理版圖上的核心區域,更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疾馳爭先。通過做強特色農業、鏈式發展產業集羣、深化「產業+文旅」融合,「關中白菜心」不僅成色愈發醇厚,更讓鄉村煥發出強勁的經濟活力。

做強「土特產」 築牢「菜籃子」
「西紅柿豐收啦!每斤能賣3塊多,我3畝地收了5000多斤,收入15萬多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談及蔬菜標準化種植帶來的變化,咸陽市涇陽縣雲龍蔬菜專業合作社農戶楊忠民滿臉笑意。
涇陽縣是陝西省首個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範縣。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39.3萬畝,產量184.52萬噸,產值25.1億元。2024年,涇陽縣蔬菜產值達25.1億元,佔全縣農業總產值的約18.53%。
「縣裏圍繞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目標,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融合,已初步形成從引種試驗、育苗種植到加工銷售的蔬菜全產業鏈條。」涇陽縣蔬菜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勇介紹,全縣已建成33個百畝蔬菜園區,擁有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9家,產業鏈綜合產值達38.8億元。
百里之外的彬州市,渭北高原的蘋果園內果香四溢。果農們正忙着採摘、分揀、裝箱。「咱們的蘋果果面光潔、口感甜脆,很受市場歡迎,真正實現優果優價。」果農們興奮地說。
彬州市位於咸陽市西北部的蘋果優生區內,是陝西省果業基地縣之一,也是「咸陽馬欄紅」蘋果主產區,盛產蘋果、梨、棗等果品。全市果園面積35萬畝,其中蘋果32萬畝,梨2.5萬畝,其它時令水果0.5萬畝。近年來,當地將果業作為鄉村振興主導產業,推動蘋果等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市年產果品54.5萬噸,產值23億元,各類水果已成為農戶增收的「金果果」。
咸陽市農業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全市緊抓西安咸陽一體化建設機遇,立足資源稟賦,系統梳理獨門種養、特色食品等五大類48個鄉村特色產業,制定專項指導意見,設立產業專班,着力培育農民增收新增長極。目前,「咸陽茯茶」入選全國「土特產」推薦名單,「彬州梨」等35個產品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13個農產品獲地理標誌登記,「咸陽馬欄紅」蘋果品牌價值達89.72億元,居全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第四名。
壯大園區經濟 構建產業集羣發展新格局
以園區為載體、以鏈式思維推動產業集羣發展,是咸陽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路徑。近年來,咸陽市逐步構建起「主導產業建鏈,加工流通延鏈、科技創新補鏈」的發展格局,推動產業環節互通、鏈條增值、集羣壯大。
在三原縣清河食品工業園,咸陽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裏,10條生產線正加緊生產。作為三原縣引進的第一家乳品企業,公司累計投資13.39億元,日產能777噸,年銷售額超13億元,有力帶動了飼料、養殖、運輸、包裝等產業鏈發展,解決就業1100餘個。
伊利乳業的快速崛起,是三原縣食品產業鏈式集羣發展的縮影。素有「食品大縣」美譽的三原縣蓼花糖、小磨香油等特色食品久負盛名。如今,清河食品工業園已吸引伊利、達利園、娃哈哈、得利斯等30多家知名食品企業入駐,預計2025年總產值達110億元。當地正充分發揮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優勢,構建綠色食品產業集羣,全力打造西北地區最大的現代食品工業聚集區。
產業升級,種業先行。在涇陽縣涇雲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種苗繁育中心,自動化播種線精準作業,一盤盤西紅柿苗整齊健壯。「我們每小時可播種3萬粒種子,溫室內配備補光、水肥一體化系統,模擬最適生長環境,確保苗齊苗壯。」育苗中心負責人孔衛介紹,目前該中心年培育優質蔬菜種苗超2000萬株,銷往全國多地。
從品種研發、集約化育苗,到標準化種植、品牌化銷售,涇陽西紅柿已形成完整產業鏈條。全縣建成4個現代化育苗工廠,年供苗能力達1.7億株,產品不僅保障了本地乃至西北地區的「菜籃子」,還遠銷港澳地區及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
目前,咸陽市累計發展「鏈主」企業91家、「鏈隊」企業259家,入鏈新型經營主體千餘家。全市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10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81家,涇陽茯茶產業園入選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兩家企業成功入選國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深化產旅融合 激活區域發展新動能
如何讓「關中白菜心」價值充分釋放?咸陽市的答案是:推動「產業+文旅」深度融合,讓文化資源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在民宿小院裏聽着民謠,喫着清甜的葡萄,太愜意了!」在三原縣天齊現代休閒農業觀光園內,一羣遊客正小聚閒談。
這座位於嵯峨山上的觀光園,起初以葡萄酒生產為主,後來轉型發展旅遊產業,如今已成為集酒莊參觀、品酒、採摘、燒烤於一體的「網紅打卡地」。
「我們投資1.2億元,流轉土地5300畝,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按照‘荒坡變綠地、農村變景區、農民變股民’的模式,帶動羣衆增收。」園區負責人吳紀亮說,許多曾經在外打零工的村民,經過園區培訓成為了企業的技術人員,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咸陽市大力推進「產業+文旅」深度融合,深挖水文化、姚商文化、關中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打造民宿公園、鄭國渠水利公園等主題公園,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涇陽縣王橋鎮岳家坡村藉助緊鄰鄭國渠水利風景區的優勢,成立陝西涇河瓠口文旅有限公司,通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將閒置農房改造為「共富屋」,打造涇河小洞天民宿餐飲,成為鄉村旅遊助力振興的樣板。
「我們計劃以現有民宿為示範,帶動整村發展餐飲住宿,推進農產品深加工,適時開發水上娛樂、休閒垂釣等項目,讓遊客願意來、留得住、體驗好。」岳家坡村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繼續拓展鄉村旅遊內涵,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咸陽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會推廣「蔬菜+果園+採摘+研學」等新型業態,建設一批農耕文化體驗基地和主題展館,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為「關中白菜心」賦予更加豐富的時代內涵。(參與採寫:朱程 劉桃熊 劉輝)
編輯:劉潤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