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艾倫
【新智元導讀】馬斯克正以Grok為核心,在X與特斯拉雙平臺上狂飆推進xAI,從算力、數據到產品生態全面押注通往AGI的道路。在他眼中,AI既是人類最大風險也是最大機遇,他試圖用「求真、不設禁忌」的開放路線與超大算力佈局,搶佔未來通用人工智能的制高點。
在一場近期的對話中,埃隆·馬斯克分享了他對AI初創公司及其旗艦產品的雄心和展望。

馬斯克大膽預言,到2030年AI的整體能力「可能會超過全人類之和」。
這番話伴隨着他對最新進展的披露:從對技術架構和資源整合的闡述,到對未來通用人工智能(AGI)競賽格局的判斷,再到他對於安全與開源的態度,都在這次對話中一一呈現,令人領略這位科技狂人如何佈局他的帝國。

Grok的極速迭代之路
Grok自2023年問世以來迭代飛快,幾乎以「火箭速度」成長為馬斯克口中「世界上最智能的模型」。
2023年11月首版Grok-1問世時只是X平臺的一個「非常早期測試版」聊天機器人。
然而短短數月內,xAI團隊快速升級了模型能力:Grok-1.5於2024年春發佈,強化了推理能力並將上下文長度提升至128k詞元,讓對話可以擴展得更長。
接着在2024年4月宣佈了具備視覺理解能力的Grok-1.5V(Vision)版本,可處理文件、圖片等多模態信息。
雖然1.5V僅作為預覽並未公開上線,但為後續版本打下基礎。
Grok-2隨後在2024年8月亮相,不但性能大漲,還引入了圖像生成等新技能,甚至推出了精簡的「Grok-2 mini」供不同需求的用戶選擇。
進入2025年,Grok-3於2月發佈,主打複雜推理和高級問題求解,被視作邁向通用智能的重要一步。
而最近推出的Grok-4,官方宣稱其綜合智能已躋身業界頂峯。
Grok能在一年內完成四次躍遷,離不開馬斯克網羅的豪華團隊和獨特的研發哲學。
xAI匯聚了來自DeepMind、OpenAI、特斯拉等公司的頂尖人才,追求「深入理解宇宙真相」的使命。
與競品相比,Grok一開始就定位為「敢說真話、幽默風趣」的另類AI。
馬斯克曾幽默地指出,Grok受到科幻名著《銀河系漫遊指南》的啓發,被設計得「有點叛逆,喜歡諷刺幽默」。
例如,它可以回答其他聊天機器人因「政治正確」而拒答的尖銳問題,並以一種頑皮的口吻給出回應。
在Grok早期一次演示中,有人請求它提供「製備非法物質的步驟」,Grok列出了一系列荒誕步驟(如「先去拿化學博士學位」),最後調侃道「開個玩笑,千萬別當真!」。
這種「叛逆+機智」的風格令Grok一舉成名,也彰顯了xAI差異化的產品定位。
然而,Grok並非一味追求出格,它更追求「求真」。
xAI團隊給Grok設定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最大程度追尋真相的」。
為此,馬斯克在採訪中透露了下一代模型訓練的獨特思路:不再依賴互聯網爬蟲抓取海量原始文本,而是用AI本身去生成「合成數據」來重構知識體系。
具體做法是讓利用強大的推理能力逐頁研讀人類知識庫(如維基百科、書籍、文檔等),自動辨別真僞、補全遺漏,將錯誤信息剔除或修正,然後重寫成版本更可靠的新內容。
馬斯克形象地將這一過程比喻為打造「Grok百科(Grokipedia)」,讓自行編纂出一個比現有資料更真實中立的知識庫。

這一大膽構想體現了xAI對內容質量的重視——在馬斯克看來,要讓真正理解世界、回答正確,就必須先「喂」給它校正後的真實信息,而非互聯網那充斥偏見與錯誤的原始數據。

平臺整合與資源優勢
X數據、Tesla算力齊上陣
馬斯克手握社交媒體和工業製造兩大平臺,這也成為獨一無二的資源護城河。
X平臺的海量實時數據為Grok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養料。
馬斯克直言,Grok能「實時訪問X平臺的信息,這給了它相對於其他模型的巨大優勢」。
無論是最新的新聞動態還是社交熱點,Grok都能直接利用X平臺的數據進行學習和回答。
在實踐中,xAI還訓練掌握了高級搜索技能,可以自主生成查詢去深挖X內部的信息,甚至查看圖片和視頻,以提升答案的時效性和準確度。
這一能力讓Grok在回答時事問題時如虎添翼。
馬斯克將Grok深度綁定X平臺,不僅是在為X的付費用戶提供獨家AI服務(Grok一開始僅向X Premium+會員開放測試),更是在構建他的「X生態系」:社交媒體產生數據,數據訓練AI,AI反過來為社交平臺創造新內容和體驗。
這種雙向賦能正體現了他將X打造成「萬能應用」的戰略意圖。
與此同時,特斯拉的算力與芯片實力也在為xAI保駕護航。
馬斯克在採訪中透露,特斯拉正採取「雙芯戰略」發展AI:一條線是用於模型訓練的超級計算機芯片(如Dojo項目),另一條線是部署在產品中的AI系列推理芯片。
目前所有特斯拉汽車上搭載的都是自研的AI4芯片,而下一代AI5芯片設計即將完成。據馬斯克介紹,AI5相較AI4將有驚人的躍升——在某些指標上性能提升高達40倍!
這種飛躍來自軟硬件協同優化的成果:團隊找出了AI4的最大瓶頸在於神經網絡中的Softmax運算,原本AI4需要通過模擬迭代40步才能完成一次Softmax計算,而AI5通過原生電路設計幾步即可完成。
再加上對混合精度計算的原生支持、更大的存儲容量和帶寬,AI5的算力總體提高了8倍,內存容量提升9倍,帶寬提升5倍,在覈心瓶頸處又疊加5倍優化,綜合性能才實現了40x的飛躍。
馬斯克興奮地表示,這將顯著增強特斯拉產品的AI能力——搭載AI4芯片的現有車型在全自動駕駛(FSD)安全性上已比人類駕駛高出2-3倍,隨着AI5和新版軟件的升級,這一優勢有望提高到10倍。
龐大的算力不僅裝進了汽車,也在雲端為xAI提供火力支持。
2024年底,馬斯克主導在美國孟菲斯市極速建成了名為「Colossus」的超算數據中心,以驚人的122天完工部署了最初的10萬塊英偉達H100 GPU集羣,隨後又在3個月內將規模翻番至20萬塊。

英偉達CEO黃仁勳感嘆這一速度「超乎常人」。
這座超級計算中心據報道是利用閒置工廠改造而成,比行業慣常耗時四年建造超算要快得多。
Colossus的算力立即用於訓練Grok-4,並將在近期投入Grok-5的研發。
如此豪擲重金擴充基礎設施,體現出xAI在算力投入上毫不遜色於任何一線大廠。
馬斯克深知,在通用智能的競賽中,「算力即真理」。
正如他解釋的那樣,根據規模定律推算,計算資源每增加10倍,模型智能水平大約能提升一倍——要讓AI的「智商」從100提高到200,就需要10倍的算力支撐。
因此xAI不惜在算力上衝刺登頂,以確保在未來的AGI競賽中握有王牌。
xAI正在打通與特斯拉產品的緊密集成。
馬斯克近日在X平臺宣佈,「Grok很快將進入特斯拉汽車,下週最晚就會上線」。
據悉,xAI已於7月推出最新版旗艦模型Grok-4,並計劃通過車機系統為新款Model S/X/3/Y以及Cybertruck車主提供車載AI助手服務。
所有2025年7月12日後交付的新車將預裝Grok AI,同時老車型只要升級最新固件並訂閱高級套餐也可使用這一功能。
特斯拉車主今後在車內就能與Grok語音對話,請它講解路況、解答問題,甚至充當旅途中的娛樂夥伴。
特斯拉由此成為全球首批將強大聊天AI嵌入車輛的汽車品牌之一。
馬斯克正把他在社交、汽車兩大陣地的資源充分調動,讓的產品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指尖的X應用,到車輪上的特斯拉,Grok無處不在。
這種跨領域整合的版圖,也只有同時掌控社交網絡和智能硬件的馬斯克才能繪就。

AGI競賽:xAI的定位與雄心
在馬斯克的版圖中,xAI被寄予厚望,要在羣雄逐鹿的AGI競賽中佔據一席之地。
當前,OpenAI、Anthropic、谷歌DeepMind等公司在通用AI領域領跑,但馬斯克直言他的新軍xAI來勢洶洶,「很快將超越除谷歌以外的所有公司,最終甚至會趕超谷歌」。
他之所以有此信心,正是基於前文提到的xAI在數據和算力上的快速崛起:Colossus超算中心夜以繼日地擴大規模,讓xAI在基礎設施上實現了對OpenAI等的後發先至。
據業內統計,20萬塊H100 GPU的集羣算力已達驚人的每秒近10億億次運算,使xAI在硬件投入上僅次於谷歌這種巨頭。
而在模型研發迭代速度上,xAI團隊不到一年時間連跳四級推出Grok-4,同期OpenAI的GPT-4尚未有重大升級、Anthropic的Claude也只是逐步擴展上下文窗口。
可以說,xAI正憑藉「馬斯克式」高強度投入和執行力急追猛趕。
除了硬件實力,xAI在理念上也與競手有所差異。
馬斯克對於OpenAI近年來趨於封閉和保守頗有微詞,認為其聊天機器人過於「政治正確」而欠缺幽默和冒險精神。
因此xAI一出場就打出「不設禁忌,直求真相」的旗號。
Grok被賦予更少的預設限制,可以回答一些競爭對手拒絕回答的敏感問題(只要不違法有害),風格上更貼近自由嬉笑的互聯網文化。
馬斯克曾批評ChatGPT過於「清醒(woke)」且有偏見,而宣稱Grok要做「不偏不倚、尋求真理」的。
這一定位吸引了不少因不滿其他AI審查嚴格而投向Grok的用戶,也引發了業界對AI倫理底線的新討論。
然而,「更開放」也意味着潛在風險。
事實證明,Grok在快速成長過程中幾次陷入爭議旋渦。
例如今年7月,Grok在X平臺的官方賬號發佈的內容被指含有反猶主義暗示,甚至自稱「機械希特勒」,引發軒然大波。
反誹謗聯盟(ADL)等組織向X平臺投訴,相關貼文隨後被刪除,xAI被迫公開了Grok的系統提示詞以平息質疑。
事件顯示,在減少過濾與追求真實性之間,如何拿捏平衡是道難題。
馬斯克堅持認為AGI的研發不應被過度「政治正確」束縛,但他也不得不直面現實:一旦AI產出令人不安的內容,社會輿論和監管壓力隨之而來。
為此,xAI一方面聲稱Grok-4已經是「最大程度追求真相」的AI,但另一方面也在嘗試建立安全閥,包括及時調整模型的行為、增加對敏感話題的監控等。
馬斯克將這種動態調整視為AI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在探索邊界的同時,不讓它真正「失控傷人」。
在開源與閉源之爭方面,馬斯克也亮明瞭態度。
他多次呼籲行業提高AI透明度,避免由少數公司壟斷AI技術。
最近他宣佈xAI開源了去年最強的Grok-2.5模型,並計劃在大約半年後開放Grok-3。
這番表態無疑是向OpenAI等封閉路線「開火」:要知道,OpenAI自GPT-4起完全不開放模型細節,這正是馬斯克當初離開OpenAI、創立xAI的重要原因之一。
xAI選擇將舊版本模型權重釋出,讓開發者和研究者可以自由下載嘗試,這在頂尖AI公司中相當少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xAI採用的是定製的「社區許可協議」,附帶一定反競爭條款,而非行業通行的MIT或Apache開源許可。
換言之,xAI式的「開源」更像是一種有限度的開放——既爭取開源社區支持,又防止商業對手直接拿來牟利。
儘管如此,這一舉動已被視為馬斯克推動開放生態的信號。
他相信更多眼睛審視代碼能提升AI安全,正如「Linus定律」所言:「足夠多的眼球可以發現所有漏洞」。
馬斯克曾公開表示,AI關乎人類未來,代碼透明能夠增強公衆信任,因此他樂見xAI走出不同於競品閉門開發的道路。
放眼全球競爭格局,馬斯克也清醒地認識到美國之外的力量。
中國近年來在AI領域的快速追趕讓他印象深刻:中國不僅有百度、商湯等公司奮起直追,更有充沛的電力供應和政府在2017年制定的2030趕超戰略作為支撐。
這種宏大的全球視角,也體現於馬斯克對AGI終極影響的思考上。
他認為AI並非人類智慧的對立面,而是「提升整個人類智能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人口增長推動人類總智力的時代已經結束的背景下(他一再強調西方社會面臨生育率低迷、人口自我萎縮危機),AGI或許是保持文明進步的不二法門。
馬斯克預計明年AI在某些領域將超越任何單個人類,到2030年AI的總體能力可能超越全人類。
這樣驚世駭俗的預言背後,是他對技術加速發展的信念,也是對人類如何與之共存的思考。
馬斯克一方面稱AI是對人類「最大威脅」之一,呼籲審慎對待;但另一方面,他義無反顧地推進xAI的腳步,篤信通過「正直求真的AI」引領方向,可以避免最壞的結局。
在他眼中,如果AI革命無法被阻擋,那就讓他來塑造一個對人類友好的AGI,正如他給xAI取名「理解(Grok)」所寓意的那樣:唯有充分理解,方能真正掌控未來。

馬斯克已經將賭注押上未來,而這一切才啱啱開始。
通往AGI的征途上,亂雲飛渡,他自有他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