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港股回購金額超1400億港元 科技和金融板塊成為回購主力軍

深圳商報·讀創
11/16

  今年以來,港股上市公司回購持續升溫。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今年1月1日至11月16日,共有243家港股上市公司累計回購股份64.70億股,回購金額達1477.55億港元。從行業分佈來看,高科技、大金融、大消費板塊港股上市公司頻現大手筆回購。

  東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認為,今年以來,港股上市公司持續加碼回購,政策支持與市場回暖推動更多企業加入回購行列,回購企業的行業分佈從互聯網、金融擴展至消費、醫藥,顯示市場信心逐步修復。

  從港股公司回購金額來看,今年1月1日至11月16日,有58家公司累計回購超1億港元,有33家公司累計回購超2億港元,有20家公司累計回購超5億港元,有14家公司累計回購超10億港元,有6家公司累計回購超20億港元。騰訊控股以609.65億港元回購金額位居榜首;滙豐控股友邦保險位居二、三名,回購金額分別為302.57億港元、176.93億港元;中國宏橋中遠海控位居四、五名,回購金額分別為55.82億港元、31.16億港元。此外,快手-W藥明生物安踏體育太古股份公司A周大福小米集團-W等公司回購金額均超15億港元。

  互聯網龍頭和金融權重股成為回購主力軍。以騰訊控股為例,今年以來,港股「回購王」騰訊控股合計回購股份12214.30萬股,回購金額達609.65億港元,佔港股公司回購總額的41.26%。再比如,快手-W投入21.72億港元回購4225萬股;小米集團-W投入15.37億港元回購3413萬股,嗶哩嗶哩美團也啓動了數億港元規模的回購計劃。金融權重股滙豐銀行友邦保險恒生銀行回購金額分別達302.57億港元、176.93億港元、10.76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領域上市公司回購力度明顯加大。安踏體育已回購金額為16.85億港元,回購股數為1966.42萬股;周大福已回購金額為15.73億港元,回購股數為12279.22萬股;百勝中國已回購金額為12.11億港元,回購股數為341.29萬股;蒙牛乳業已回購金額5.33億港元,回購股數為3386.80萬股;中國飛鶴已回購金額5.04億港元,回購股數為11735.40萬股。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師劉剛表示,港交所2024年6月推行庫存股改革,允許上市公司將回購的股份作為庫存股持有而非強制註銷,提升了企業回購積極性和回購效率。下半年預計回購金額或與上半年基本持平,在1000億港元左右。

  港股回購是港股市場增量資金一大來源,上市公司真金白銀回購也大幅提振投資者信心。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分別達32.47%、28.92%、30.10%,領升全球主要股市。

  展望後市,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表示,相比於全球主要指數而言,港股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數的估值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是為數不多的當前市盈率低於歷史平均值的指數,存在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行業配置上,短期可以重點關注紅利、有色金屬等方向;逢低佈局互聯網科技板塊。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分析師楊超表示,聯儲局10月降息已落地,市場獲利了結壓力增大,港股或延續震盪走勢。行業配置上,可關注以下板塊:三季報表現超預期的板塊有望補漲;隨着市場風格切換,前期漲幅較低的紅利資產關注度提升;根據「十五五」規劃建議,政策重點提及的科技板塊、消費板塊有望獲得資金青睞。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讀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