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暫停所有 iPhone Air 生產線

是説芯語
11/16

近日,蘋果主要代工廠富士康(Foxconn)已暫停幾乎所有 iPhone Air 的生產線,這標誌着蘋果在「超薄輕旗艦」方向的嘗試陷入停滯。

據《The Information》援引三位內部人士的報道,目前富士康已停止絕大部分 iPhone Air 的裝配,僅保留「一條完整線與半條生產線」作為過渡性生產,預計將在11月底前徹底停產。而另一家組裝商立訊精密(Luxshare Precision)則已於10月底完成最後一批訂單並停線。

蘋果原本為 iPhone Air 分配的生產資源就相對有限,僅佔整體 iPhone 產能的約10%。儘管公司內部早有預期這款定位特殊的機型銷售不會如旗艦產品般強勁,但實際市場反響仍低於最保守的估計。業內人士形容,「出貨速度比蘋果自己設想的最壞情況還要慢一倍」。

銷量低迷:僅佔整體出貨量3%

市場研究機構 CIRP(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iPhone Air 在蘋果整體手機銷售中佔比僅約3%,遠低於 iPhone 17 Pro(9%)與 iPhone 17 Pro Max(12%)的佔比。

相比之下,去年被停產的 iPhone mini 在生命週期早期的佔比尚能達到5%至6%。這意味着蘋果第二次在中小屏、輕量化定位機型上遭遇滑鐵盧。

多位分析師指出,iPhone Air 的市場表現疲軟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產品賣點集中在「輕薄」,但續航與性能犧牲明顯;其二,售價仍然接近旗艦檔位;其三,主力消費羣體已被更高性能或更高性價比機型分流。此外,從營銷層面看,iPhone Air 在蘋果秋季發佈會上並未獲得太多曝光,與主系列差異不顯,也導致了認知度不足。

下一代機型被推遲甚至擱置

與生產暫停同時發生的,是蘋果內部對下一代 iPhone Air(內部代號「V62」)項目的重新評估。原計劃於2026年秋季、與 iPhone 18 系列同步推出的 iPhone Air 2,已被從產品路線圖中撤下。

不過,蘋果並未徹底放棄該項目,而是在重新設計其硬件方案。一名接近蘋果開發團隊的消息人士透露,蘋果正在考慮在下一代 iPhone Air 中加入第二顆後置攝像頭模組,以彌補現款單攝帶來的拍攝能力短板。

這一調整被視為提升產品競爭力、吸引更多主流用戶的關鍵一步。目前的 iPhone Air 僅配備一顆主攝鏡頭,缺乏長焦與景深能力,導致其在成像表現上明顯落後於同價位競品。

若下一代機型採用雙攝設計,將有望改善消費者對 「輕旗艦不夠全能」 的印象,並為蘋果爭取到更多潛在用戶。《The Information》指出,蘋果內部正在測試多種輕量化雙攝模組設計方案,力求在不增加明顯厚度與重量的情況下,實現更平衡的影像體驗。

iPhone Air 的設計初衷,是在高端與標準款之間開闢一個 「輕旗艦」 細分市場。其主打特性為超薄機身、輕量化結構以及簡化的相機模組,試圖吸引追求便攜體驗的用戶羣體。

然而,從結果看,這一差異點並未轉化為強購買驅動力。蘋果對 Air 項目的重新評估不僅是 「停產」,更是一種戰略調整。加入第二顆攝像頭的改動,意味着蘋果希望通過增強影像能力與功能完整性,讓 iPhone Air 系列在下一代產品中重新定位,介於標準版與 Pro 系列之間。

富士康此次產線暫停,預計將波及上下游多家合作廠商。參與 iPhone Air 機殼、螢幕、相機模組的供應商,包括藍思科技舜宇光學等,或將面臨短期產能調整與訂單縮減。

行業反響:高端策略與創新困境

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表示,蘋果的這一步「退回」或將預示其未來更聚焦旗艦與摺疊領域的發展路線。「Air 系列是一次風險控制下的創新嘗試,它的停產說明蘋果仍在摸索後 iPhone 時代的產品定義。」

儘管蘋果尚未正式宣佈 iPhone Air 系列的命運,但富士康暫停生產的決定已基本確定該機型短期內將退出市場。

有分析指出,這一結果並非失敗,而是蘋果對市場信號的快速反應。蘋果正在加速推進 iPhone 18 Ultra 摺疊屏版及 A19 仿生芯片研發,並計劃在2026年推出具備 AI 原生功能的新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若下一代 iPhone Air 確實採用雙攝系統,並結合輕量化設計優化,它或將成為蘋果重啓 「輕旗艦」 計劃的關鍵契機。未來該系列是否能借助更全面的影像能力挽回市場信任,仍有待觀察。

對於消費者而言,iPhone Air 的暫別或許意味着 「輕旗艦」 時代的告一段落;但對於蘋果,這更像是一場產品戰略的再平衡。或許當 Air 再次歸來,它將以更成熟的功能組合、更清晰的定位重新定義 「輕旗艦」 的價值。

轉自:電子工程專輯

加入「中國IC獨角獸聯盟」,請點擊進入

是說芯語轉載,歡迎關注分享

蘋果原本為 iPhone Air 分配的生產資源就相對有限,僅佔整體 iPhone 產能的約10%。儘管公司內部早有預期這款定位特殊的機型銷售不會如旗艦產品般強勁,但實際市場反響仍低於最保守的估計。業內人士形容,「出貨速度比蘋果自己設想的最壞情況還要慢一倍」。

銷量低迷:僅佔整體出貨量3%

市場研究機構 CIRP(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iPhone Air 在蘋果整體手機銷售中佔比僅約3%,遠低於 iPhone 17 Pro(9%)與 iPhone 17 Pro Max(12%)的佔比。

相比之下,去年被停產的 iPhone mini 在生命週期早期的佔比尚能達到5%至6%。這意味着蘋果第二次在中小屏、輕量化定位機型上遭遇滑鐵盧。

多位分析師指出,iPhone Air 的市場表現疲軟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產品賣點集中在「輕薄」,但續航與性能犧牲明顯;其二,售價仍然接近旗艦檔位;其三,主力消費羣體已被更高性能或更高性價比機型分流。此外,從營銷層面看,iPhone Air 在蘋果秋季發佈會上並未獲得太多曝光,與主系列差異不顯,也導致了認知度不足。

下一代機型被推遲甚至擱置

與生產暫停同時發生的,是蘋果內部對下一代 iPhone Air(內部代號「V62」)項目的重新評估。原計劃於2026年秋季、與 iPhone 18 系列同步推出的 iPhone Air 2,已被從產品路線圖中撤下。

不過,蘋果並未徹底放棄該項目,而是在重新設計其硬件方案。一名接近蘋果開發團隊的消息人士透露,蘋果正在考慮在下一代 iPhone Air 中加入第二顆後置攝像頭模組,以彌補現款單攝帶來的拍攝能力短板。

這一調整被視為提升產品競爭力、吸引更多主流用戶的關鍵一步。目前的 iPhone Air 僅配備一顆主攝鏡頭,缺乏長焦與景深能力,導致其在成像表現上明顯落後於同價位競品。

若下一代機型採用雙攝設計,將有望改善消費者對 「輕旗艦不夠全能」 的印象,並為蘋果爭取到更多潛在用戶。《The Information》指出,蘋果內部正在測試多種輕量化雙攝模組設計方案,力求在不增加明顯厚度與重量的情況下,實現更平衡的影像體驗。

iPhone Air 的設計初衷,是在高端與標準款之間開闢一個 「輕旗艦」 細分市場。其主打特性為超薄機身、輕量化結構以及簡化的相機模組,試圖吸引追求便攜體驗的用戶羣體。

然而,從結果看,這一差異點並未轉化為強購買驅動力。蘋果對 Air 項目的重新評估不僅是 「停產」,更是一種戰略調整。加入第二顆攝像頭的改動,意味着蘋果希望通過增強影像能力與功能完整性,讓 iPhone Air 系列在下一代產品中重新定位,介於標準版與 Pro 系列之間。

富士康此次產線暫停,預計將波及上下游多家合作廠商。參與 iPhone Air 機殼、螢幕、相機模組的供應商,包括藍思科技、舜宇光學等,或將面臨短期產能調整與訂單縮減。

行業反響:高端策略與創新困境

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表示,蘋果的這一步「退回」或將預示其未來更聚焦旗艦與摺疊領域的發展路線。「Air 系列是一次風險控制下的創新嘗試,它的停產說明蘋果仍在摸索後 iPhone 時代的產品定義。」

儘管蘋果尚未正式宣佈 iPhone Air 系列的命運,但富士康暫停生產的決定已基本確定該機型短期內將退出市場。

有分析指出,這一結果並非失敗,而是蘋果對市場信號的快速反應。蘋果正在加速推進 iPhone 18 Ultra 摺疊屏版及 A19 仿生芯片研發,並計劃在2026年推出具備 AI 原生功能的新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若下一代 iPhone Air 確實採用雙攝系統,並結合輕量化設計優化,它或將成為蘋果重啓 「輕旗艦」 計劃的關鍵契機。未來該系列是否能借助更全面的影像能力挽回市場信任,仍有待觀察。

對於消費者而言,iPhone Air 的暫別或許意味着 「輕旗艦」 時代的告一段落;但對於蘋果,這更像是一場產品戰略的再平衡。或許當 Air 再次歸來,它將以更成熟的功能組合、更清晰的定位重新定義 「輕旗艦」 的價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