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老美因為電力基建跟不上,芯片囤了沒法用,一經發酵讓人意識到:並非只有AI芯片、光模塊廠商這些纔算賣鏟人。
算力存力點亮AI時代的一個大前提是,電力是不可或缺的。科技巨頭在試圖解決數據中心的供電問題,能夠高功率輸出的柴油發電機竟然是供不應求的。
這也給有產品實力出色,且產能空間充沛的傳統龍頭企業,譬如濰柴動力帶來了新的增量空間。
全球電力緊缺趨勢下,公司「大缸徑(短期)+SOFC(中期)+新能源(長期)」的佈局讓其有望跟上這波beta紅利。
AI賦予新敘事
當AI算力需求指數級爆發,傳統製造業的價值重估常始於意外的「賽道切入」。
2025年以來,濰柴動力憑藉高功率發動機切入AI數據中心供應鏈,疊加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技術佈局,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按照響應時間從快到慢,AIDC備用電源可分為超級電容(瞬間響應,應對短時大功率衝擊)、BBU(快速響應,提供機櫃級持續供電)、UPS(迅速介入,保障設備持續運行)和柴油發電機(較慢響應,應對長時間停電)四類,實際應用中通常採用組合式供電方案協同運作。
發電機組在柴油發動機細分場景裏的佔比非常小,但高功率柴油發電機在數據中心裏需求很大,約佔40%的份額,且佔基建成本的比重也比較高(23%)。

高端柴油發動機技術壁壘較高,康明斯、MTU等國際巨頭長期主導高端市場,而國產原裝和OEM廠商主要服務中高端市場。

隨着全球數據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數據中心柴發迅速轉變為賣方市場,供需錯配推動柴發整機價格進入了快速上升的通道。但由於大功率柴油發動機的產能受限,柴發機組供不應求。
根據康明斯預計,全球數據中心發電機市場空間將從2023年的60億美元增至2026年90億美元、2030年120億美元。
且海外AI數據中心(AIDC)的建設規模遠大於國內,其對備用電源的需求現在是數倍於國內市場的剛性存在,海外柴發頭部企業擴產趨於保守,國內廠商迎來了出海替代機遇。
憑藉產能和交期優勢逐漸提升市場份額,國產原裝機從2024年開始通過驗證進入數據中心市場。近年來濰柴動力的大缸徑發動機突破全球數據中心、礦卡等高端市場,2024年公司成為三大通信運營商戰略供應商。今年又獲得中國移動2000kW柴發訂單,中標份額達到了40%。

公司國產柴發業務進入高速發展期,基於本土供應鏈優勢,不僅單價更低,交付效率更是遠勝於外資品牌。根據山東重工集團發佈的信息,濰柴墨西哥客戶從簽約到交付僅用2個月。
在數據中心領域,濰柴動力提供大缸徑發動機,濰柴重機則組裝成發電機組,為數據中心提供備用電源。
濰柴重機數據中心用大功率柴油發電機組在最大額定功率,瞬時響應等級、超負荷帶載能力等多項關鍵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上半年全球數據中心發電業務增長了664%,海外業務營收同比增長62%。

接着推動敘事升級的是SOFC佈局。作為一種新型能源解決方案,SO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被視作破解AIDC供電困局的關鍵技術。
與傳統"UPS+柴油發電機"方案相比,SOFC具有顯著優勢:發電效率達55%-65%,熱電聯產綜合效率超90%,遠超傳統方案35%-45%的能效;同時,SOFC能靈活使用天然氣、氫氣、生物天然氣等多種燃料,幾乎零排放,契合ESG要求。
最切中當下AIDC基建需求的是其快速部署能力——90天即可完成兆瓦級系統安裝,而燃氣輪機通常需要1-2年。
隨着AI數據中心電力需求激增,產業鏈迎來爆發式發展。美國上市公司BloomEnergy全球SOFC商業化程度最高,已為甲骨文、蘋果等提供數百兆瓦訂單,其股價在近一年實現了超過10倍漲幅。國內三環集團、凱中精密等企業參與到產業鏈核心部件的供應。

近期濰柴動力在SOFC商業化方面取得了關鍵進展,公司與其持股20%的Ceres簽署SOFC製造許可協議,計劃建廠生產電池與電堆,2026年確認收入。去年公司即先後交付了陝西燃氣25kW系統及國家電投100kW系統。
公司前三季度公司M系列大缸徑發動機銷量超7700臺,同比增幅超30%,其中數據中心市場表現尤為突出,銷量超900臺,同比增長超3倍。
11月初濰柴動力A股股價加速波動,10個交易日內漲幅接近30%。作為市盈率才10倍出頭的傳統汽車零部件龍頭,上次以這種幅度拉昇還是去年9·24。

跳出週期股
受益於重卡行業需求回暖,大缸徑發動機等高端化產品加速放量,公司三季度業績增長幅度明顯。
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705.71億元(+5.32%),歸母淨利潤88.78億元(+5.67%);其中Q3實現營收574.19億元,同比/環比分別+16.08%/+3.11%;歸母淨利潤32.34億元,同比/環比分別+29.49%/+10.27%。

回看過去二十年,濰柴的股價始終與行業週期同頻共振。週期波動並非偶然,重卡行業與國家基建投資、物流需求高度相關,具有明顯的週期性特徵。

2006-2010年,隨着中國基建熱潮興起,重卡行業迎來平穩增長。四萬億計劃與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復甦推動公路貨運需求與工程運輸需求,為2010年重卡銷量的提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強政策刺激也為之後的調整期埋下伏筆,市場對未來重卡需求的預期過高,透支了未來
幾年的需求。2015年我國重卡銷量達到了2009年後的最低水平,全年僅銷售55萬輛,較2014年降低26%。

2016-2020年重卡銷量再次進入上行週期,2020年重卡銷量增長37.7%,達到161.7萬輛的歷史高點。兩次除權後公司股價開始進入上漲週期,從最低6.56元/股,2021年最高達到26元,實現接近4倍的漲幅。
這一時期,淘汰更新是銷量上行的主要驅動力,國家大力推進國三重卡提前大批量淘汰,同時2021年7月1日後國五即將切換國六,下游渠道都在針對國五促銷銷售,提前上牌。2021-2022年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迷,基建投資也明顯降速,導致銷量出現大幅下滑。
隨着疫情結束後的經濟重回增長、2024年我國重卡市場銷量同比下降1%,但受油氣價差和環保政策等影響,天然氣重卡和新能源重卡作為商用車市場的轉型焦點逆勢增長,市場銷量分別同比增長17%和140%。
根據方得網,今年1-10月多缸柴油機累計銷量341.7萬臺,同比增長6.4%。

在柴油發動機這個高度競爭的賽道里,國內市場上,玉柴、全柴、東風康明斯等企業與濰柴爭奪份額;國際品牌如康明斯、卡特彼勒、MTU則憑藉技術優勢佔據高端市場。
作為重汽、陝汽的核心動力供應商,濰柴是柴發行業唯一一家份額接近20%的企業。隨着重卡旺季的到來,濰柴柴油機銷量再次突破新高,單月唯一一家突破7萬臺銷量。

公司高端化代表產品大缸徑發動機、M系列大缸徑發動機銷售增長明顯。尤其是數據中心用發動機,連續多個週期的穩健高增。由於高附加值、高毛利產品銷量增加拉動整體毛利提升,發動機業務利潤情況自2022年最低水平後持續提升,達到近6年來高點。

目前國內重卡需求開始進入置換週期,2017-2021年超常規透支的高銷量重卡最長車齡已經達到8年,未來或將陸續釋放大量置換需求。

同時,未來3-4年國內清潔滲透率將持續提升,公司通過多元化能源動力佈局和技術創新,實現了市場份額的穩定。去年公司天然氣重卡發動機內地市場份額達59.6%。新能源動力電池技術也取得突破,年初攜手弗迪設立合資工廠,加碼新能源電池業務。
瑞銀證券預計,中國電動重卡滲透率有望從2025年的10%升至2030年的30%,貝哲斯諮詢預測,全球氫燃料電池卡車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3.33億美元升至2032年的37.14億美元。
也正因此,全球電力緊缺趨勢下,公司「大缸徑(短期)+SOFC(中期)+新能源(長期)」的佈局讓公司有望跟上這波beta紅利。
尾聲
總的來說,從"重卡發動機龍頭"再到"AI數據中心備用電源供應商",在這一輪上漲中,濰柴的估值擴張跑出了一條顛覆以往的路徑,似乎不再與經濟週期強掛鉤。
公司市值雖超過1500億元,但估值(PE-TTM為12.49)在過去20年僅處於45%左右的水平,同時也遠低於行業均值(32.05),公司股價與重卡週期的聯繫導致其被系統性低估的偏見可能一直存在。
儘管濰柴動力的核心盈利仍來自傳統發動機業務,隨着全球AI基建熱潮推動電源設備需求新增,公司數據中心大缸徑產品佔比有望提升並拓展盈利空間。清潔能源是未來轉型的長期趨勢,公司的全面佈局為在短中長期保持領先優勢爭取了一席之地。

即使拿他當紅利股,以4.14%的股息率表現,在高股息資產裏也不算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