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7000億元!債券ETF規模再創新高

市場資訊
11/1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中國基金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玲

  今年以來,在債市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債券ETF繼續顯著增長,總規模一路拾級而上。

  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利好、產品創新以及交易便捷等因素,共同推動資金持續湧入債券ETF領域。

  債券ETF規模再創新高

  今年以來,債券ETF市場擴容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53只債券ETF最新規模達7062.9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從資金流向來看,年內債券ETF資金淨流入超4270億元。其中,有20只ETF資金淨流入超百億元,如短融ETF資金淨流入近400億元,30年國債ETF淨流入超290億元。

  談及債券ETF持續獲得資金青睞的原因,海富通基金表示,首先是投資端需求的推動。低息環境下,投資者對債基費率的敏感度提升。其次是監管與交易所在產品創新與政策方面的支持,今年以來已新增32只債券ETF。最後是做市商的流動性支持。2020年之前,參與債券ETF做市的機構較少,資金規模也不大。這兩年尤其是今年以來,衆多做市商、券商自營紛紛參與債券ETF做市,大幅提升了流動性。流動性的改善推動市場形成「滾雪球」效應,規模提升帶動流動性增強,流動性增強吸引更多資金入場,形成良性正向循環。

  科創債ETF博時基金經理張磊分析,一是債券ETF數量較少。如30年期國債指數基金目前全市場只有2只且均為ETF形式運作,可轉債指數基金同樣只有2只ETF;二是債券ETF操作方便,交易靈活快捷、可場內質押,相比於一般的場外債券指數基金優勢明顯。

  「隨着長期國債收益率下降,通過主動管理獲取超額收益的空間更加有限,指數基金的費率優勢和工具屬性會更有吸引力。」張磊說。

  可通過多資產策略佈局債市

  展望後市,受訪機構和人士認為,央行購債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出積極信號,有利於提振債市信心,預計短期市場或以震盪為主,投資者可通過多資產ETF策略把握機會。

  海富通基金指出,10月末央行重啓國債買賣,穩定債市預期。預計央行淨買入以中短期國債為主,更加利好短久期債券產品。展望後市,四季度經濟修復仍需持續夯實,政府債淨孖展規模減小,基本面、供給等整體對債市大方向有利,整體或好於三季度。十年國債收益率下行至1.7%附近以後阻力加大,進一步下行需要降息預期的配合。短期債市或以震盪為主,贖回新規落地可能引發的收益率調整,或帶來佈局時機。

  國泰基金認為,短期看,美國政府重新「開門」,可能帶動全球風險偏好回升,對債市情緒或形成階段性擾動。

  張磊表示,四季度基本面和政策迴歸的概率較高,債市可能迎來修復行情。出口韌性是今年基本面最超預期的因素,但後續仍有不確定性。聯儲局9月降息25BP,央行選擇「以我為主」沒有跟進,但降息外部掣肘已經打開,四季度降息降準和國債買入重啓仍可期待。

  具體操作上,張磊建議,當前債市賠率提高但勝率不足,短期可採取防守策略,等待權益市場情緒釋放,待賠率對配置盤的吸引力顯著提升、勝率出現邊際變化時,再選擇進攻。

  海富通基金表示,投資者可根據自身風險偏好與收益目標,構建多資產ETF配置方案。風險偏好中低、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可以考慮「穩健底倉+成長增強」的多資產ETF策略,該策略以較低波動的債券ETF築牢「安全墊」,同時以股票ETF博取收益增厚,力求在震盪市中實現「進可攻、退可守」。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