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年,搜索領域經歷了數次變革性的代際躍遷。
從2001年中國初代自研的網頁搜索引擎上線,填補中文搜索空白,到2019年,ERNIE語義模型在搜索上線,用戶可以用自然語言、甚至口語化的問題來發起搜索,中文搜索的每一次技術迭代與功能升級,本質都是對用戶需求的精準呼應與深度滿足。
如果說早期的搜索是幫人在信息海洋中「撈針」,依靠關鍵詞匹配實現從無到有的信息觸達,那麼如今的搜索早已超越了單純的信息檢索範疇,成為連接人、信息與服務的核心紐帶。
AI時代,當下用戶的搜索需求正在發生質的變化,更多此前沒有被用戶所表達的需求正在被釋放出來。無論是規劃一場旅行,還是構思一條創意內容,人們希望通過一次搜索就能獲取完整結果。
顯然,傳統搜索「只給原料不給成品」的碎片式供給,已無法匹配用戶的整體性需求。
在大模型技術全面滲透的當下,11月13日,百度宣佈重塑搜索系統,正式發佈「百度獵戶座」AI引擎。其作為搜索背後的超級大腦,通過對信息、工具、富媒體內容、服務的統一鏈接與深度融合,正重新定義AI時代的搜索。這一變革也直接將搜索行業推向了轉型臨界點,一場全新的範式革命已然到來。
搜索行業重塑
今年7月,百度搜索團隊在一篇已發表的《Towards AI Search Paradigm》論文中,首次系統闡述了完整的AI搜索概念和核心算法架構,以及如何在億級日活用戶規模的搜索場景中落地實踐。
這篇論文的價值不僅在於技術層面的突破,更在於精準點出傳統搜索在AI時代的核心瓶頸——缺乏複雜推理與任務閉環能力。比如傳統RAG技術雖然可以回答「漢武帝和凱撒大帝的年齡」這類單一事實查詢,但面對 「漢武帝和凱撒大帝誰的年齡更大,大幾歲?」 這類問題時便難以應對。
現實中的痛點更為突出。有用戶搜索「北京親子露營」,在傳統搜索引擎中翻10頁鏈接,才從旅遊攻略網站找到營地推薦,還要分別在氣象APP和OTA平臺查詢天氣、對比價格,最後還要在地圖軟件中規劃路線,整個過程耗時近2小時,最終卻因信息差導致推薦營地臨時關閉,白白浪費了前期準備時間。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核心桎梏是傳統搜索以「信息為中心」而非「用戶為中心」,因此「信息整合—邏輯推理—得出結論」的全過程不得不由用戶手動完成,越是複雜需求場景就越低效。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用戶悄然無聲地改變了他們的搜索方式。Reddit在一篇報告中指出,越來越多消費者通過評論區、社區帖子、UGC視頻來「確認」自己的選擇,而不是通過搜索引擎的結果來決策。
也就是說,搜索如果還停留在冷冰冰的「信息檢索」,終將會被用戶徹底拋棄。
而用戶想要的,是一站式搞定,是輸入需求即可獲得整合結果與直接可用的服務,這恰恰是傳統搜索的能力盲區。正因如此,百度搜索團隊認為,重塑搜索,第一是重塑底層系統,把搜索引擎變成AI引擎;第二,重塑產品交互,讓機器開始像「人」一樣聽人話、辦人事、有人味;第三,重塑搜索的邊界,實現從 「找內容」 到 「創內容」 的飛躍。
現在,當用戶打開百度APP,搜索不再僅呈現一條條鏈接,而是用圖片、視頻、直播等富媒體形態來直接滿足實際需求。對中文搜索賽道,這種從「信息檢索」到「任務解決+內容創造」的範式遷移,已成為不可逆的必然趨勢。
與此同時,行業變革的需求在企業端更為迫切。多數企業正面臨「AI是風口,但飛不起來」的焦慮。因為搭建AI應用要做模型、找資源、接服務,僅技術團隊就要幾十人,成本高到多數中小企業難以承受。
事實上,企業真正需要的並不是零散的AI技術模塊,而是開箱即用的全棧能力和快速適配自身場景的AI應用。這一未被滿足的需求,也形成了巨大市場,等着行來彌補業缺口。
搜索如何更懂用戶
2023年,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宣佈百度要做「第一個把所有產品都用AI重構的公司」,而第一批重構的產品就是搜索。兩年後,完成重構的AI搜索系統在2025百度世界大會上亮相,定名「百度獵戶座」。
百度獵戶座是一套基於多智能體框架的AI 底層系統,它可以調用AI API,MCP生態等資源,讓搜索具備規劃與執行的能力,可以完成更復雜的交付任務。
從「找信息」到「完成任務」,這是AI帶給百度搜索的質變,也代表了下一代搜索的方向。「我們用AI重構搜索結果頁,這不是簡單地在搜索結果中插入AI摘要,而是把搜索從以文字內容和鏈接為主的互聯網應用,轉化為以圖片視頻等富媒體內容為主的AI應用。」
以北京深秋帶娃出遊為例,傳統搜索模式下,用戶需要先後輸入「北京深秋賞秋景點」「適合帶娃的公園」「週末北京天氣」「門票預訂」等多個關鍵詞,在不同鏈接間反覆跳轉。而有了「百度獵戶座」,用戶只需輸入「週末帶5歲孩子去北京賞秋,不要人太多,有親子設施」這一模糊需求,系統就能通過多智能體協作完成整個流程。
首先,百度搜索文心助手會啓動理解規劃能力,需求規劃 agent將模糊需求拆解為景點篩選、路線規劃、配套服務、出行保障等;隨後,大模型的組織生成Agent基於百度百科、旅遊數據及用戶真實評價,生成類似「頤和園+楊梅竹斜街+近郊黃花城水長城」的組合清單,同時標註出各景點的「親子友好指數」和「實時人流密度」;最後,如需預訂門票、酒店時,MCP已打通相關服務,可在景點介紹頁直接觸發購票操作,無需切換APP。
此外,獵戶座新增的記憶系統會記錄用戶的自駕偏好、帶娃需求等個性化信息,生成專屬推薦;富媒體組織能力還會自動匹配頤和園秋景圖、遊客實拍視頻,用「文本講邏輯+音視頻傳感受」的方式帶來沉浸式體驗;行程結束後,用戶還能通過AIGC新功能變身創作者,任務交付模塊可將出遊攻略一鍵轉為短視頻,實現從「消費者到創作者」的轉變。
除了重構搜索結果,搜索邊界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展。曾經的搜索等同於從已有的內容空間裏查找和匹配,而生成式大模型衝破了這一邊界。AIGC模型與工具的蓬勃發展為普通人的內容創作提供了可能。搜索的過程本身也是收集素材的過程、激發靈感的過程,再向前邁出一步便是內容的創作。
今天的百度搜索已經搭載了豐富的內容創作的能力和入口,用戶可以在搜索的過程中或者基於搜索結果創作圖片、視頻、音樂、數字人甚至漫劇等等多種模態的內容。
李彥宏坦言,百度搜索的AI重構,從一開始就不是「從從容容、遊刃有餘」的,期間也歷經糾結和掙扎。「但今天看來,百度還是全球所有搜索引擎當中AI化改造最激進的。」
AI時代的「水電煤」?
在此次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搜索宣佈將百度獵戶座全面開放,企業和開發者只需簡單接入,即可調用百度獵戶座的原生能力,快速打造專屬AI應用。
縱觀全球,其他搜索引擎要麼不提供底層系統能力和搜索技術的開放服務,要麼就特別的貴。對百度搜索而言,通過把最前沿的搜索技術和前沿AI能力開放出來,有助於構建「用戶-企業-生態」的價值閉環。
生態價值方面,百度搜索目前已接入超3.5萬MCP服務,涵蓋地圖、票務、酒店、電商等領域,通過大模型的規劃調度,企業能快速實現「搜索結果觸發交易」的閉環。
可以說,百度獵戶座的全面開放,不僅是百度搜索的自我革新,更在深刻重塑AI搜索的競爭格局。
過去,搜索行業的競爭核心是用戶數、搜索量等規模指標,如今比拼的關鍵變成了技術開放程度、生態夥伴數量和應用創新能力。而「百度獵戶座」的全棧開放能力恰恰能構建起獨特的優勢壁壘,不再是單一企業的流量爭奪,而是與加入生態的企業、開發者形成共贏格局,這徹底改變了行業的競爭邏輯。
競爭邏輯的轉變,必然會催生一批AI原生應用的爆發。特別是手機廠商AI助手。截至目前,百度已經和三星、榮耀、vivo等主流廠商展開合作,為其AI助手提供底層能力。另有625家廠商通過百度智能雲接入搜索API,其在AI領域構建的行業技術底座,影響力正逐步加強。
在催生AI原生應用爆發的同時,百度搜索自身也完成了從「賦能自身」到「賦能千行百業」的關鍵跨越。這一過程的核心,是百度搜索將25年積澱的搜索技術與AI能力,轉化為全行業可複用的「水電煤」,這種技術普惠不僅受益於B端企業,從底層推動着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百度也不再以互聯網巨頭自居,而是向AI時代基礎設施提供商的身份前行。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