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簽下這份油氣協議 俄羅斯不能忍 拉夫羅夫一語點破

上觀新聞
16小時前

  當地時間11月17日,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部長哈迪普·辛格·普里通過社交媒體發佈消息稱,印度國有石油公司已與美國簽署液化石油氣長期採購協議,將從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每年進口約220萬噸液化石油氣,協議有效期至2026年。普里特別強調,此次採購量約佔印度年進口總量的10%。

  此次印美液化石油氣協議的簽署,實則是印度在特朗普政府關稅威脅下的被迫讓步。此前,美國以印度持續進口俄羅斯石油為由進行施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指出,美國將能源貿易政治化,通過制裁、威脅等手段排擠競爭對手,本質上是「能源霸權的典型表現」。

協議達成過程充滿波折

  印度高度依賴能源進口,俄羅斯是印度最大供應國。但是,隨着美西方加大對俄羅斯能源的制裁力度,印度政府開始採取積極的能源外交政策,通過與中東、非洲、中亞等地區的能源國家建立合作關係,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協議的達成過程充滿波折。自10月以來,美印兩國就能源合作頻繁接觸,但印度官方始終對談判細節諱莫如深,直至協議簽署當日,印度外交部仍未作出詳細說明,僅表示 「此舉旨在豐富印度能源進口渠道,保障能源安全」。

  7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向印度發難,以「貿易逆差巨大」「非關稅壁壘繁重」為由,威脅對印度輸美產品加徵關稅。特朗普8月6日簽署行政令,對印度輸美產品額外徵收25%的關稅,疊加此前已生效的25%關稅,印度輸美商品總體稅率飆升至50%。在白宮公佈的關稅清單中,印度優勢產業如寶石加工、紡織、機械等均被納入,精準打擊印度經濟命脈。

  特朗普政府宣稱,印度「大量購買俄石油並轉售牟利」,為俄羅斯「提供經濟支持」,因此必須予以懲戒。但印度方面反駁稱,進口俄石油是「出於能源安全和成本考量」,且在烏克蘭危機初期曾得到美國默許,如今卻成為被打壓的理由,實屬「雙重標準」。

  關稅制裁迅速對印度經濟造成重創。美國加徵50%關稅後,印度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商面臨嚴重衝擊。近三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表示,關稅上調後營業額下降了50%以上。經濟壓力傳導至政治層面,印度反對黨藉機發難,指責莫迪政府「外交失策」,導致民生受損,莫迪精心打造的國家捍衛者形象受到嚴重衝擊。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10月15日突然宣稱莫迪已在通話中「保證停止購買俄石油」,試圖製造既成事實。但印度外交部緊急否認,稱「不清楚所謂通話」,暴露雙方在覈心訴求上的激烈分歧。分析指出,特朗普的「爆料」策略意在逼迫印度公開妥協,而莫迪政府為維護國內形象只能硬撐,但經濟現實已不容其持續對抗。

美欲擴大石油天然氣出口

  對於美印之間的脅迫性交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美國向印度施壓、企圖迫使印度停止購買俄石油的真正原因,是特朗普向夥伴方強推美國能源產品、「能源霸權的典型表現」。

  拉夫羅夫的表態得到事實支撐。特朗普就職首日就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核心目標之一是通過擴大石油天然氣出口,重新定義美國在全球能源市場中的角色。有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美國液化石油氣出口量達到6900萬噸,同比增長22%,比2024年全年出口量還多1240萬噸,但國際市場份額仍落後於卡塔爾、澳大利亞等國。印度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能源消費市場之一,成為美國爭奪的關鍵目標,此次採購協議,相當於為美國能源企業開闢了穩定的亞洲出口通道。

  拉夫羅夫同時批評,美國的脅迫政策正破壞全球能源市場秩序。他指出,美國一方面要求其他國家抵制俄能源,另一方面自身卻持續從俄進口核工業原料、化肥等產品,這種「雙重標準」嚴重損害國際社會信任。更危險的是,美國將能源作為地緣政治工具,通過關稅、制裁等手段逼迫他國站隊,可能導致全球能源供應鏈斷裂,加劇能源危機。

  國際社會對美國單邊行為多有批評。聯合國報告指出,美國的關稅脅迫政策 「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引發貿易緊張,破壞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性和公平性,對其他國家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