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 | 據悉比亞迪將逐步放棄「迪鏈」,轉用商票或銀票支付貨款

RatingDog
6小時前

YY點評

據路透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比亞迪已通知部分供應商將停止使用內部票據支付貨款。自2025年6月以來,國家持續加強對車廠應付款賬期的管控,比亞迪棄用 「迪鏈」或是受有關部門指導,目前在小範圍內推行試點,將部分供應商的「迪鏈」支付轉為了銀行承兌匯票或商業承兌匯票。

從公司財報數據來看,2025年9月末,比亞迪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迪鏈」)合計3,575.85億元,較6月末合計約收縮342億元(環比-8.74%),三季度公司或已開始了應付款調整,但目前應付款規模仍較大,需關注後續調整推進情況以及公司資金流動性風險控制。

消息稱比亞迪棄用內部支付系統 該系統曾令供應商承壓

作者:路透社

2025 年 11 月 14 日 北京時間 14:31

更新於 2025 年 11 月 14 日

(配圖說明:法國南特附近經銷商處的比亞迪標識。2025 年 3 月 27 日,法國南特附近的雷澤,一家經銷商的電動汽車上展示着比亞迪標識。路透社 / 斯特凡納・馬厄 / 資料圖 購買版權請點擊新標籤頁)

摘要

消息人士稱,部分供應商接到通知,比亞迪現傾向於以商業匯票或銀行票據支付款項

監管機構已向汽車製造商施壓,要求縮短過長的付款週期並改進相關做法

供應商若提前兌現比亞迪本票,將面臨金額折讓

比亞迪表示已縮短供應商付款週期

11 月 14 日(路透社)——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比亞迪已告知部分供應商,計劃停止使用內部金融票據進行付款。這一重大轉變意味着比亞迪將摒棄一項曾助力其崛起、但因對零部件製造商不利而遭批評的做法。

知情人士稱,作為全球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之一,比亞迪目前希望採用商業匯票或銀行票據向供應商付款,而非通過 2018 年推出的電子平臺 「迪鏈」 開具的本票。

路透社暫未獲悉此次調整的範圍,且因話題敏感性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未說明變更原因。

但中國汽車行業的殘酷價格戰已讓零部件供應商遭受重創。他們抱怨付款週期日益延長,同時面臨汽車製造商的降價壓力。這一情況促使監管部門出臺新規,旨在大幅縮短付款週期並改善行業慣例。

迪鏈不受直接監管

專注中國市場的《汽車商業評論》上週也報道稱,過去兩週內,比亞迪已開始從迪鏈票據轉向銀行票據或商業匯票。

比亞迪在給路透社的聲明中表示,其迪鏈系統符合監管指引,且今年已加快向供應商付款,但未回應有關棄用內部票據的詢問。與比亞迪合作的銀行未回覆置評請求。

負責監管商業匯票和銀行票據的中國央行拒絕置評。

消息人士稱,通過中文名為 「比亞迪供應鏈」 的迪鏈平臺,比亞迪開具電子借據;而中國其他汽車製造商普遍使用商業匯票、銀行票據或現金付款。

知情人士表示,與商業匯票或銀行票據相比,迪鏈借據不受監管機構直接監管,且被認為存在更高的違約風險。若提前兌現,其成本往往高於銀行票據。

迪鏈系統幫助比亞迪嚴格控制成本,這家絕大部分汽車在中國銷售的製造商得以以驚人速度推出新車型。

分析師表示,該系統使比亞迪能夠持有大量現金,無需過多依賴外部孖展渠道,從而降低營運資金成本。但在當前銷量放緩、利潤下滑且計劃大舉海外投資的背景下,棄用迪鏈可能給比亞迪帶來麻煩。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數據顯示,去年比亞迪向供應商和短期債權人付款的平均週期為 127 天。消息人士還稱,部分迪鏈票據的付款期限最長可達一年。

相比之下,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的數據顯示中國汽車行業平均付款週期為 108 天(路透社為該集團提供新聞服務)。許多全球汽車製造商通常在 90 天內支付供應商款項,部分甚至縮短至 60 天以內。

此外,若比亞迪供應商希望通過合作銀行提前兌現票據,需接受一定的貼現率。部分消息人士稱,部分比亞迪票據的貼現率高達 6%。

而銀行票據提前兌現的貼現率通常低於 2%。

香港 GMT 研究公司今年 1 月表示,由於比亞迪採用供應鏈孖展模式,截至 2024 年 6 月,該公司的真實淨負債接近 3230 億元人民幣(約合 450 億美元),而非比亞迪財報中披露的 277 億元人民幣。

比亞迪未回應路透社關於 GMT 研究公司這一說法的詢問。

新規與漏洞

消息人士稱,比亞迪供應商可使用迪鏈票據向自身承包商付款。這一機制使比亞迪能夠鎖定下游次級供應商,從而在談判價格時增強議價能力。

迪鏈憑證還在比亞迪供應鏈之外廣泛流通。河南一家非比亞迪供應商的鉚釘製造商告訴路透社,過去兩年間曾四五次收到迪鏈憑證作為付款方式。

中國監管機構於今年 6 月實施新規,要求汽車製造商在 60 天內支付供應商款項,並規定不得強迫供應商接受電子借據或商業匯票等非現金支付方式。

儘管比亞迪等汽車製造商承諾遵守新規,但供應商表示仍存在漏洞。例如,汽車製造商可通過拖延確認收貨時間來延遲付款。

同樣重要的是,中國金融監管機構今年 4 月表示將加強對供應鏈孖展的監管。包括迪鏈票據在內的電子借據發行方獲得兩年寬限期以完善 「自律管理」,並被要求監控票據可能引發的信用風險。

比亞迪此次調整迪鏈系統之際,正面臨多重挑戰。

該公司 10 月銷量同比下降 12%,佔今年總銷量超 80% 的國內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 19.1% 下滑至 13.2%。最新季度營收下滑 3%,為五年多來首次下降,利潤則暴跌三分之一。

中國新聞編輯部報道 編輯:埃德溫娜・吉布斯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