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Heard on The Street人工智能專欄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儘管美國最大規模科技公司依然保持強勁盈利態勢,但它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激進AI算力基礎設施投資正開始削弱其領先於全球企業的傳統財務基本面優勢,財務報表可能將進入一段只見鉅額AI支出而難以見強勁AI利潤的時期。
據悉,微軟(MSFT.US)、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US)以及亞馬遜(AMZN.US)自2023年以來已共同投入超過6000億美元用於與AI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支出,而這筆龐大支出正開始重塑它們長期以來無比強勁的資產負債表。
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七大科技巨頭們(即所謂的Magnificent Seven)在大舉佈局AI算力基礎設施熱潮初期時負債極少,並且擁有大量現金儲備,這些儲備來自於與AI無關的強勁營收。與此同時,它們的2023-2025年合併淨利潤預計將超過7500億美元,這幫助它們為AI基礎設施支出激增提供了強勁且合理的財務基本面依據。
佔據標普500指數以及納斯達克100指數高額權重(大約35%)的所謂「七大科技巨頭」,即「Magnificent Seven」,它們包括:蘋果、微軟、谷歌、特斯拉、英偉達、亞馬遜以及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它們乃標普500指數屢創新高的核心推動力,也被華爾街頂級投資機構們視為在自互聯網時代以來最大技術變革背景下最有能力為投資者們帶來鉅額回報的組合。
然而,持續激增的AI投資正在稀釋流動性:即便強如市值接近4萬億美元的老牌科技巨頭微軟的現金和短期投資目前約佔總資產的16%,遠低於2020年大約43%的強勁水平,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亞馬遜現金儲備也出現了類似的下降,隨着數據中心建設和AI硬件採購的大幅增加,它們的支出迅速膨脹。
這些科技巨頭們長期以來引以為傲的自由現金流也正在面臨壓力。Alphabet和亞馬遜的自由現金流預計將遠遠低於去年,而微軟的自由現金流則會在長期數據中心租賃被計入資本支出後進一步大幅降低。最新的華爾街預測數據集顯示,這三家科技巨頭從2023年到明年將共同在AI基礎設施上花費約1萬億美元。
其他科技巨頭也在加大借貸力度以跟上AI熱潮之中的AI算力基礎設施支出步伐。Facebook母公司Meta(META.US)最近通過出售300億美元的債券將借款翻倍,而甲骨文(ORCL.US)則在與OpenAI達成大規模雲計算服務協議後,籌集了180億美元。
Heard on the Street的人工智能專欄分析師們週日指出,這些大型轉變(包括現金緩衝減少、資本需求大幅增加以及槓桿率上升)正在推動大型科技公司向更加資本密集的「人工智能算力商業模式」轉型。它們不再僅僅被視為高利潤的單純SaaS軟件或雲計算平臺型輕資產公司,投資者們可能需要像評估硬件與重資產驅動型行業一樣對於它們開展新的估值體系,最後的成功將取決於大型且長期的投資賭注能否像臺積電和鴻海那樣轉化為強勁的毛利率。
分析師們預計,新的評估標準將獲得更多關注,例如AI算力客戶們的具體採用情況、合同積壓以及生成式AI應用軟件服務的貨幣化。近期的市場反應表明,投資者們對那些AI支出尚未轉化為實質利潤的科技公司容忍度大幅下降:比如亞馬遜股價上週下跌了約5%,而Meta股價自8月創下的最高點以來大幅下跌超20%。
專欄分析師們指出,科技巨頭們日益增長的投資也增加了戰略失誤的風險,無論是通過過度建設AI算力基礎設施產能,還是支持那些未能獲得市場認可的前沿創新技術。即使是如何分配AI資源,也已成為一項戰略挑戰。微軟首席財務官曾經舉例表示,該科技公司正將更多AI算力基礎設施資源轉移到其應用軟件部門,導致可用於Azure傳統雲計算服務的算力資源減少。
專欄分析師們總結道,大型科技公司們堅信史無前例的AI雄心壯志將能夠為長期投資回報提供樂觀的長期前景,但也帶來了新的且可能越來越多的增長不確定性,並且隨着傾向於重資產的投資週期的全面延長以及未充分利用的AI算力基礎設施威脅的開始出現,大型科技巨頭們的財務基本面轉向趨勢才啱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