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向死對頭低頭了

汽車商業評論雜誌
7小時前

撰文| 杜詠芳

編輯| 張 南

設計| 甄尤美

曾幾何時,特斯拉將自家專有的操作系統視為不可替代的核心壁壘,也是最早對蘋果CarPlay說「不」的硬派代表。

但如今,這位封閉系統捍衛者,似乎也難逃「真香定律」。

11月14日,有消息傳出,特斯拉已悄悄啓動CarPlay的內部測試,甚至正醞釀在未來數月內將其推向用戶。

這份堅持的鬆動,背後藏着特斯拉亟需破解的多重困境。

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讓車型需求持續放緩,政府電動汽車補貼政策的到期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再加上埃隆·馬斯克一系列爭議事件引發的品牌信任危機,多重壓力之下的特斯拉正全力尋找破局之路。

從推出定價更低的車型,到試水汽車租賃服務,這家車企的求生動作不斷,而現在,它又將目光投向了這項用戶期待已久的功能。

不過,特斯拉並沒有選擇企圖接管整塊螢幕的CarPlay Ultra,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標準版本。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依然堅持着自己的設計邏輯:CarPlay很可能只會以「小窗」形式,內嵌於那塊標誌性的大屏之中,而非全面讓出控制權。

這也意味着,即便CarPlay上車,它也無法調用特斯拉的FSD等核心功能。想體驗完全自動駕駛,駕駛員仍必須迴歸特斯拉的原生導航。

選擇和死對頭握手言和

即便只是這樣有限度的開放,也足以令人玩味:那個曾將CarPlay視作「生態入侵者」的特斯拉,終究選擇與昔日的死對頭握手言和。

要知道,特斯拉與蘋果的積怨由來已久,馬斯克本人多年來就頻頻公開批評蘋果,尤其對其應用商店政策多有不滿。

更讓馬斯克怒不可遏的是,2015年,蘋果在推進自有品牌汽車研發的Titan項目時,曾挖走特斯拉的核心工程師,這無疑觸碰了他的底線。

當被問及對蘋果造車的看法時,馬斯克的回答十分尖銳:「你仔細看過蘋果手錶嗎?不開玩笑,蘋果朝着這個方向發展和投資是好事。但汽車比手機或智能手錶複雜得多。你不能直接去找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說,給我造輛車。」

而面對「是否擔心蘋果挖走特斯拉核心工程師」的提問,他更是嘲諷道:「重要的工程師?他們挖走的都是我們解僱的人。我們總是開玩笑地稱蘋果為‘特斯拉墳場’。如果你在特斯拉混不下去,那就去蘋果吧。我可不是開玩笑。」

儘管蘋果已在2024年正式終止Titan項目,徹底退出電動車賽道的競爭,但是面對這個潛在的競爭對手,特斯拉始終保持着高度警惕,堅決反對後者在自家汽車上接觸客戶羣體。

目前馬斯克與蘋果之間的關係仍未完全緩和,緊張猶存。

今年8月25日,馬斯克旗下的xAI初創公司就一紙訴狀將蘋果告上法庭,指控蘋果在App Store中惡意優先推薦OpenAI的ChatGPT,卻對xAI的Grok應用視而不見。

訴訟中特別指出,ChatGPT已實現iOS系統內置,而蘋果的這一操作,本質是為了「維護其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壟斷地位」。

xAI方面認為,若不是蘋果與OpenAI的聯合壓制,Grok應用本應獲得更廣泛的用戶認可,為公司創造更多收入並加速技術迭代。

這種複雜的利益糾葛,讓特斯拉對CarPlay的態度轉變更顯耐人尋味。而這一轉變的核心推力,終究是被它長期忽略的用戶訴求。

那些馬斯克裝作聽不見的聲音

儘管特斯拉的軟件體驗在行業內總體備受好評,但多年來,「不支持CarPlay與Android Auto」始終是車主集中抱怨的痛點。這一訴求並非無的放矢。

單單拿蘋果手機來說,其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已接近半數,而美國正是特斯拉的核心市場。

早在蘋果剛推出CarPlay時,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師弗蘭克·吉列(Frank Gillett)就精準預判:支持CarPlay的汽車製造商,將能輕鬆觸達蘋果龐大的用戶羣體。

長期沉浸於同一生態的用戶,往往不願輕易改變使用習慣,蘋果用戶對CarPlay的依賴度尤為突出,這種用戶粘性在汽車消費市場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外媒相關報道的評論區,有網友直言:「沒有CarPlay,我絕對不買車。就這麼簡單。我不在乎別人怎麼做。要麼你放下身段,賺走我辛辛苦苦掙來的幾十萬美元,要麼就別想賣。」

這樣的態度並非個例,數據早已給出有力佐證。

麥肯錫2024年的研究顯示,約三分之一的購車者明確表示,若目標車輛缺少CarPlay或安卓Auto功能,將直接放棄購買。

AutoPacific在2025年7月發佈的調研結果更具說服力。這項已連續開展四年的調查,聚焦美國18歲及以上、持有駕照且計劃三年內購買新車的羣體,最終收集到近1.8萬名意向車主的反饋。

數據顯示,無線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已成為影響成交的關鍵因素,超過60%的受訪者將這些功能列為購車必備項。

對這部分消費者而言,缺失CarPlay,足以成為放棄特斯拉的決定性理由。

這款被用戶視作剛需的功能,自2014年隨iOS 7系統推出以來,已構建起成熟的應用生態。

它不僅能與Siri深度聯動,提供熟悉的操作界面以便捷控制音樂、導航等核心功能,還囊括了谷歌地圖、Spotify等主流第三方應用,完全覆蓋日常行車場景需求。

但此前多年,面對用戶的持續呼籲,特斯拉始終選擇無視。

從堅決抵制到有限開放,特斯拉的態度轉變,本質上是市場壓力下的理性選擇。

現在,業界更有理由期待,Android Auto也有可能登陸特斯拉。

不是低頭,而是以退為進

若特斯拉接入CarPlay,這背後可遠不止加個功能那麼簡單,它更像是一場精心計算的戰略轉向。

當下,汽車製造商們正在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移除CarPlay行動。

通用汽車Rivian為推廣自家訂閱服務已主動砍掉這一功能。

寶馬也質疑CarPlay是否真的必不可少。隨着iX3的推出以及該品牌全新iDrive X信息娛樂系統(配備全景駕駛功能)的發佈,寶馬似乎正在逐步放棄對CarPlay的整體支持。

有趣的是,蘋果曾宣稱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奧迪、Polestar和沃爾沃等品牌將支持全面接管車內體驗的CarPlay Ultra,但這些汽車製造商們最終紛紛反悔。

他們的態度反轉,並非因CarPlay Ultra表現拉胯。恰恰相反,媒體motor1測試後明確指出,它能為用戶帶來更貼近蘋果生態的優質體驗。

汽車製造商真正的顧慮,是擔心CarPlay Ultra表現太好,進而搶走用戶。

麥肯錫的研究顯示,85%擁有CarPlay的車主,對其偏好度遠超車企自研的內置系統。

但如今的汽車製造商已清晰意識到,車載螢幕早已成為利潤增長的核心入口。

功能數字化、服務訂閱制、便利設施額外收費等商業模式的興起,讓車機螢幕的控制權直接關乎未來盈利空間,一場爭奪消費者注意力與金錢的戰爭已在車機端打響。

此時,特斯拉反其道而行之,選擇接納CarPlay可能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選擇。

這個行為能夠為它精準吸引那些重視智能手機互聯體驗的消費者,形成獨特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而特斯拉若此時接入標準CarPlay,對蘋果而言也意義非凡,這將進一步把用戶鎖定在其生態系統中。

更關鍵的是,作為車載軟件領域的先驅,特斯拉的讓步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若它能找到提供CarPlay卻不削弱自身軟件體驗的平衡之道,其他堅持抵制的廠商將更難自圓其說。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