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當地時間13日,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在官網發佈聲明稱,特斯拉宣佈召回在2020年11月到2022年12月期間銷售的Powerwall 2儲能系統約10500臺,公告顯示此前售價為8000美元,涉及總額約84000000美元,約合人民幣5.9億元。
公告提及此次召回原因為Powerwall 2系統中的鋰離子電池可能會導致設備在運行期間發生故障,有冒煙或引發火災的風險,並可能因火災危險導致人員傷亡。當天,特斯拉公司的股價收盤下跌6.64%。
據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稱,此次召回涉及的電池供電系統「可能出現故障並過熱」,從而增加人員燒傷或死亡風險,此前特斯拉曾收到22份Powerwall 2過熱的報告,其中包括6起冒煙報告以及5起火災報告導致「輕微財產損失」,目前尚未有人員受傷報告。特斯拉將召回原因歸咎為第三方電池缺陷,但是特斯拉並未透露其電池供應方名稱。
對於此次召回事件所帶來的後續影響,特斯拉表示,召回事件不會影響購買新款Powerwall設備的客戶,公司正在通過遠程方式限制受影響設備的充電量,以將風險降至最低,同時為用戶安排免費更換事宜。
據悉,Powerwall 2是特斯拉的一款戶儲產品,主要與太陽能光伏板配套使用,為家庭提供儲能服務,可在停電或電價高峯時段供電,是公司清潔能源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漲44%!儲能業務亮眼!
不久前,特斯拉啱啱發佈了其2025年三季度業績報告,特斯拉2025年Q3總營收達280.95億美元,同比增長11.57%,環比增長25%。淨利潤13.7億美元,同比下降37%。
分業務來看,第三季度,特斯拉的汽車業務貢獻營收212.05億美元,同比增長6%,二季度同比下降16%;而儲能業務貢獻營收為34.15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4%。
據悉,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儲能業務的總體裝機規模已達到 20GWh,同比增長48.7%,約佔2024年特斯拉全球儲能部署總量31GWh的65%左右。
特斯拉在財報中稱,儲能業務部署裝機量再創新高。這是連續第13個季度創紀錄。其中,Powerwall產品的部署裝機連續第六個季度創單季最高紀錄。
由此可見,作為特斯拉儲能的王牌產品,此次,Powerwall產品的召回的影響或將會影響後續消費者的信任問題。
除了戶儲產品外,在其他細分領域,特斯拉今年也可謂是動作頻頻,今年9月9日,特斯拉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RE+可再生能源大會」期間,發佈了新一代儲能產品Megapack 3和Megablock。
Megapack 3是特斯拉新一代公用事業級儲能系統,採用了特斯拉與其電池團隊共同研發的新型2.8L磷酸鐵鋰(LFP)電芯,使單體能量容量從上一代的3.9MWh提升至5MWh。
Megablock則是特斯拉為工商業、大型能源項目等場景設計的「儲能超級模塊」。該產品將四個Megapack 3單元直接與兆伏級變壓器和開關設備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即插即用平臺,用戶無需額外進行復雜的組裝工序,只需完成基礎接線,即可直接投入使用。
電池危機下,特斯拉正在「自救」
據瞭解,特斯拉Powerwall產品的召回並不止於美國本土市場,之前,特斯拉在澳洲市場已經開始了該產品的召回措施。
今年9月,特斯拉召回了在澳大利亞運營的Powerwall 2住宅電池儲能系統,據瞭解,此次召回涉及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期間生產的Powerwall 2電池單元,這也是該公司首次對儲能產品實施召回措施。
而澳洲市場召回的原因基本也都相同,主要是某些來自第三方供應商的鋰離子電池芯存在質量問題,這些電池芯被用於部分Powerwall 2系統中,可能出現故障並過熱。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特斯拉召回其儲能產品之前,其電車產品在前不久才啱啱經歷了一場電池風波。
10月14日,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大量特斯拉汽車出現了電池故障。問題核心直指「BMS_a079錯誤」故障代碼,這一電池管理系統故障已困擾近4,500名特斯拉韓國車主。該故障在Model 3與Model Y車型中均有出現,會觸發安全協議,將車輛電池最大充電量限制在50%,導致車輛續航能力大幅縮減,對用戶日常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可以看到,儲能和電車產品的安全隱憂,基本上都指向了同一領域-電池。
目前特斯拉也正在積極的佈局電池領域的研發和建設,今年6月,特斯拉官方在社交媒體上宣佈,其位於美國內達華州的首家磷酸鐵鋰電池工廠即將竣工投產。
據瞭解,該座磷酸鐵鋰(LFP)電池製造工廠位於美國內華達州斯帕克斯市,毗鄰特斯拉內華達州超級工廠。該座電池工廠由特斯拉完全承擔建設成本並全權控制,初始年產能為10GWh,初期產量或將優先用於Powerwall和Megapack等固定式儲能產品。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這座電池工廠是向寧德時代採購的製造設備。
而此前,特斯拉能源與充電業務副總裁邁克·斯奈德(Mike Snyder)就曾表示,該座LFP電芯工廠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投產。
值得關注的是,未來特斯拉能否通過自建電池來大幅減少儲能以及電車背後的安全風險?這對於特斯拉來說不僅僅是安全的考量,更重要的是其背後龐大的資金投入。
對於國內的儲能企業來說,如果未來特斯拉能夠拜託對外界電池供應的依賴,那麼在全球格局的競賽中,國內儲能廠商尤其是集成企業或將迎來了更為激烈的競爭市場。
(圖片來源: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