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叫苦不迭!

是説芯語
8小時前

11月14日,來自行業供應鏈的消息顯示,一場突如其來的存儲芯片漲價潮正席捲消費電子領域。上游存儲芯片價格的「瘋漲」,讓國內主流手機廠商集體陷入採購決策的兩難境地——小米、OPPO、vivo等頭部品牌當前庫存普遍低於兩個月,部分廠商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庫存更是緊張至三週以內,而面對美光三星、SK海力士三大原廠接近50%的漲幅報價,廠商們紛紛選擇暫緩本季度採購計劃,在成本與庫存之間尋求平衡。

此次存儲芯片價格的暴漲並非毫無徵兆,而是行業週期與供需關係共同作用的結果。回顧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存儲芯片市場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下行週期,價格持續走低,部分品類跌幅超過60%。為應對行業寒冬,三星、SK海力士等頭部原廠紛紛啓動減產計劃,通過縮減產能、調整生產線等方式緩解庫存壓力。進入2024年三季度,隨着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逐步復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產品出貨量回升,存儲芯片需求開始回暖,而此前的減產措施導致市場供給出現階段性缺口,供需關係的逆轉直接引爆了此次價格上漲。

對於國內手機廠商而言,這場漲價潮來得尤為「致命」。一方面,庫存告急已成為普遍難題。受此前存儲芯片價格持續下跌的影響,手機廠商普遍採取「以銷定採」的保守採購策略,有意識地控制庫存規模以降低資金佔用成本。數據顯示,目前小米、OPPO、vivo的整體存儲芯片庫存週期普遍在1.5至2個月之間,而作為手機運行核心的DRAM芯片,部分廠商庫存已不足三週,若持續暫緩採購,可能面臨後續生產斷供的風險。另一方面,50%的漲幅意味着終端製造成本將大幅攀升。以一款搭載8GB DRAM+256GB NAND Flash的中高端手機為例,存儲芯片成本佔比約為15%至20%,按50%漲幅計算,單臺手機存儲成本將增加100至200元,這對於利潤空間已被壓縮至個位數的手機行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成本壓力。

在成本與庫存的雙重擠壓下,手機廠商們的應對策略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與謹慎。從目前行業動態來看,多數廠商選擇「以靜制動」,暫時擱置本季度的大規模採購計劃,轉而通過內部庫存調配、優化產品配置等方式緩解壓力。部分廠商已開始與上游原廠展開議價談判,試圖爭取更合理的採購價格或分期定價協議;另有少數庫存相對充足的廠商,則選擇小批量補倉,以避免後續價格進一步上漲帶來更大損失。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漲價潮也讓廠商們開始重新審視供應鏈佈局,部分品牌已加快與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等國內存儲芯片企業的合作步伐,試圖通過多元化供應鏈降低對海外原廠的依賴。

這場存儲芯片漲價潮的影響並非侷限於手機廠商,而是沿着產業鏈向上遊傳導至模組廠商,向下遊延伸至終端市場。對於存儲模組企業而言,上游芯片價格暴漲導致其毛利率被大幅壓縮,部分中小模組廠商已出現接單困難的情況;而在終端市場,若手機廠商無法消化新增成本,未來1至2個季度內,部分中低端手機產品可能面臨漲價風險,這將進一步考驗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展望未來,存儲芯片價格的上漲態勢能否持續,仍取決於供需關係的變化。行業分析機構預測,由於頭部原廠的減產計劃短期內難以調整,疊加四季度傳統消費電子旺季的需求支撐,存儲芯片價格可能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維持高位運行。對於手機廠商而言,如何在這場漲價潮中平衡好庫存、成本與市場競爭力,將成為考驗企業供應鏈管理能力的關鍵。而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此次事件也再次凸顯了供應鏈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國內存儲芯片企業的發展機遇或將隨之而來,行業格局有望迎來新的變革。

加入「中國IC獨角獸聯盟」,請點擊進入

是說芯語轉載,歡迎關注分享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