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小米超越特斯拉

知嘹汽車
昨天

知嘹汽車/青蔥

車圈從來都不缺熱鬧,就在啱啱過去沒多久的10月份,特斯拉竟然被小米汽車按在銷量榜上摩擦了,數據顯示,小米汽車當月交付量超4.8萬輛,比特斯拉的國內交付量2.6萬輛多了將近一半,客觀的講,這倒是不能直接說特斯拉就不行,特斯拉向來有「大小月」的說法,10月份的產能可能更偏向於出口,但從10月國內市場來看,小米的勝利是實打實的,小米YU7交付33662輛,小米SU7賣了14991輛,雙雙碾壓特斯拉的主力車型 Model Y的19488輛和Model 3的6518輛。

這也是中國品牌在中高端純電SUV戰場上,首次在單月維度上超越了特斯拉。市場風向看來是真的變了,以前人們總拿小米YU7「月銷僅2萬」說事兒,如今,小米YU7單月交付量破3.3萬輛,三個月累計銷量突破7萬大關,看得出那些針對小米的負面評價,並沒有真正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車決策,喜歡小米的人,還是會為小米汽車買單。

其實小米這個「新玩家」能把特斯拉拉下馬,靠的全是「陽謀」。首先就是更懂中國家庭,特斯拉的Model Y確實是很優秀的全球車型,而全球就意味着要在設計上做妥協,不能適應所有市場。Model Y的懸掛偏硬,在中國路況下會稍顯顛簸,還有後排坐墊也比較短,如果全家長途出行的話,坐在後排舒適性會打折扣,而小米YU7軸距3000mm,後排甚至可以翹二郎腿,座椅調校也更柔軟舒適,看着都是微小的細節,可正是這些細節恰恰擊中了中國家庭用戶對「舒適」和「空間」的核心訴求。

還有「入門即高配」也被小米玩的明明白白,特斯拉一個增強版自動駕駛(FSD)就不便宜,而小米YU7把激光雷達,800伏高壓快充,高性能智駕芯片,座椅通風按摩這些以前只出現在頂配或需要高價選裝的配置全都變成了自己的標配,相當於把25-35萬這個價位區間的遊戲規則都給改了,消費者發現原來我花這些錢可以得到這麼多東西,那消費者自然願意用銷量為小米投票。

小米還有一個殺手鐧是「人車家」生態,它在消費電子領域積累了10多年,一個HyperOS系統就能把手機,汽車和智能家居無縫連接,上班路上能通過車機屏看一眼家裏的攝像頭,回家路上能提前打開家裏的空調和熱水器,車不僅是交通工具,還成了智能生活的中樞,這種感覺就像是「買車送個智能生活」,而這也恰恰是即便像特斯拉這種巨頭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複製的優勢。

10月份的這場銷量反轉不是小米的偶然勝利,而是其精心策劃的一場市場逆襲,當然了,特斯拉也不是喫素的,據悉,特斯拉已計劃擴充中國研發團隊,加速改造座本土化座艙,就連下一代Model Y都有可能靠引入磷酸錳鐵鋰電池把價格打到24萬區間,直接對小米YU7發起正面肉搏,而大衆、豐田等傳統巨頭也加快了在中國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步伐。所以小米也不能因為一次勝利就飄了,畢竟小米單車成本目前還比特斯拉高了8000塊左右,所以對於小米而言,想要保持勝利,產能和成本控制上還得多下功夫。

不管怎樣,小米的崛起就像是給池塘裏扔進一條「鯰魚」,攪動的是整個行業生態,逼着國際品牌加快本土化腳步,對國產新能源汽車來說,也是最好的激勵。未來小米與特斯拉的較量肯定會更激烈,但最終受益的是咱們消費者,畢竟車企競爭越狠,我們才能買到更划算更好用的車。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