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圖」是36氪新推出的輕量化數據圖文欄目——以數據透視趨勢,以圖片呈現要點。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data."
作者丨範亮
近期,AI板塊利空不斷。「大空頭」原型Michael Burry三季度大舉沽空AI巨頭Palantir和英偉達,與此同時,軟銀也宣佈已清倉英偉達,轉而投資OpenAI。
36氪製圖
這些行為加劇了市場對AI泡沫的擔憂。數據顯示,英偉達的市值急劇膨脹,其佔美股總市值的比例已達歷史高位,市值與美國名義GDP的比值,更是顯著超越了互聯網泡沫頂峯時期的思科。
36氪製圖
然而,市場對「泡沫論」遠未達成共識。有力的反駁證據是,截至10月15日,英偉達的空頭頭寸佔比在年內持續下滑,表明沽空力量不增反降。此外,從歷史來看,Burry的預測往往只在短期應驗,長期成功率並不高。
36氪製圖
36氪製圖
將目光轉向亞洲市場,情況則有所不同。A股AI板塊出現資金輪動與估值回調,整體遠未達到「泡沫化」程度,其總市值僅佔A股的3.3%左右,對大盤影響有限。在韓國市場,三星、海力士等半導體巨頭的股價上漲,主要由存儲芯片價格回暖驅動,更多遵循行業週期邏輯,而非AI泡沫的簡單映射。
36氪製圖
綜上所述,當前關於AI泡沫的討論,本質上是歷史級高估值與爆發式高增長之間的博弈。美國AI龍頭的估值水平確實需要警惕,但其背後堅實的盈利能力是強有力的支撐。未來行情的關鍵,在於AI應用的商業化路徑能否被順暢驗證。在此之前,市場的高波動性或將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