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簡稱煥新!從「H股ETF」到「恒生中國企業ETF」,清晰對標指數)
2025年11月18日起,易方達基金旗下跟蹤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H股ETF(510900)正式將擴位簡稱變更為「恒生中國企業ETF」。新簡稱與標的指數名稱保持一致,直觀顯示出這隻ETF投向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前世今生
1994年8月8日,為追蹤首批在港上市的內地國有企業(H股),恒生中國企業指數誕生了。它最初僅包含以青島啤酒為代表的10家工業企業,市值不足千億港元。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金融巨頭在港上市並被納入,使得指數中金融板塊權重一度超過70%,被市場普遍視為一隻「金融指數」。
隨着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一隻僅包含H股且金融股獨大的指數,已無法充分表徵中國經濟的未來活力。在此背景下,2018年指數編制規則迎來重大變革,開始納入中國移動等紅籌股和其他內地民營企業股票,隨着騰訊、美團、快手等科技與消費龍頭持續被納入,2024年,指數中科技與消費板塊權重合計已經突破50%,擺脫了長達十餘年的「金融指數」標籤。
此外,恒生指數公司還進一步優化規則,設定了8%的單一成份股權重上限,使指數分佈更為均衡。歷經多輪進化,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成功實現了從一個狹窄的「H股窗口」到全面代表「香港上市中國核心資產」的轉身,體現了香港資本市場與內地經濟同頻共振。
注:資料來源為恒生指數公司2017年發佈的報告《優化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成為具代表性的「香港市場中國指數」》
更加聚焦內地核心敘事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作為繼恒指之後的香港另一標杆指數,選擇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綜合市值排名最高的前五十隻股票作為成份股,每季度進行調倉。截至2025年9月,可選消費、信息技術、金融構成驅動指數的「三駕馬車」,佔比分別約為30%、24%、23%,行業分佈相對均衡。
通過與恒生指數對比,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特點。其金融行業佔比顯著低於恒生指數,可選消費、信息技術、通訊服務合計佔比超過60%,「新經濟」與均衡的特徵突出。
在具體成份股上,兩個指數前十大權重股的集中度相近,但側重點有所不同。恒生指數的成份股包含了友邦保險、香港交易所等業務重心或經營環境在香港本地的公司。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成份股均為業務根植於中國內地市場的核心企業,精準聚焦「中國內地故事」的核心敘事。
此次易方達基金將H股ETF(510900)簡稱變更為「恒生中國企業ETF」,不僅是與時俱進,更加貼合指數內涵,也是其推動簡稱標準化的延續。今年以來,易方達基金在業內率先批量調整旗下ETF簡稱,讓簡稱更加標準、清晰,方便投資者記憶與搜索。Wind數據顯示,目前,易方達基金旗下共管理超100只ETF,已基本實現「指數名稱+ETF」或「指數名稱+ETF+公司名稱」的標準化命名。H股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