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特努斯。(蘋果官網)
「從未失敗,值得信賴。」
作者:劉瀟
據美國媒體報道,在執掌公司14年後,美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可能最早於2026年初卸任,蘋果公司目前正在加緊物色繼任者。
當外界紛紛猜測誰將接管這個市值近4萬億美元的科技帝國時,約翰·特努斯被推至臺前。
50歲的特努斯現任蘋果公司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被外界視為最有可能的繼任者,因為蘋果公司公關團隊正將他推向聚光燈下,此舉被媒體解讀為權力交接的「試水」信號。
近年來,蘋果在AI領域和市場上的表現盡顯頹勢,在此關鍵節點,公司為何看中了特努斯?
「離職潮」
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蘋果董事會和高層近期正加緊為庫克的卸任進行交接準備。
與此同時,蘋果也爆發了一場十多年來最大規模的「離職潮」。多位高級管理人員預計將同期離職或退休,蘋果不得不面對由此引發的震盪。
其中,已於今年7月離職的前首席運營官傑夫·威廉姆斯帶來的震動最為「致命」。
多年來,威廉姆斯一直被視為庫克的接班人。他與庫克在職業軌跡和管理風格上十分相似,以至於美國《財富》雜誌曾將其評價為「蒂姆·庫克的蒂姆·庫克」。公司大股東認為威廉姆斯能讓蘋果這艘巨輪「在熟悉的航道上繼續平穩前行」。
因此,威廉姆斯突然卸任的消息一出,讓蘋果的未來充滿了更多未知數。有分析認為,威廉姆斯的離開,讓蘋果不得不考慮新的庫克繼任者。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蘋果於此時推出特努斯,與公司正在進行的戰略回調有關:從重視供應鏈的庫克時代,迴歸到重視產品的時代。而特努斯深厚的技術背景,正是蘋果所亟需的。
實幹家
蘋果前首席硬件設計師克里斯托弗·斯金格曾如此評價特努斯:「他被提拔到任何崗位上都從未失敗過,是個值得信賴的人。」
現年50歲的特努斯,出生於美國。1997年,他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獲得了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在校期間,他不僅學業優異,還是一名出色的游泳運動員,曾在大學比賽中包攬50米自由泳和200米個人混合泳冠軍。
畢業後,特努斯在一家VR頭戴設備研發公司幹了4年。這段研發經歷,為他日後深度參與蘋果VR設備項目打下了基礎。
2001年,特努斯正式加入蘋果的產品設計團隊。在此後的24年職業生涯中,他參與並主導了蘋果部分iPad、iPhone產品設計以及耳機的硬件研發工作
2007年,特努斯開始負責iPad開發團隊。當時,公司高層的要求是:iPad要成為全新品類,顛覆市場。然而,對於特努斯來說,這是一道難題——當時的市場上沒有成功的平板電腦案例。2010年,第一代iPad發佈時,差評不斷:「個頭比iPhone大,功能比iPhone少。」美國《商業內幕》雜誌諷刺地將其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敗筆」。
面臨質疑,特努斯帶領團隊持續優化產品,給後續機型增加了攝像頭、提升了性能、優化了便攜性,iPad迅速成為蘋果增長最快的產品線之一。2013年,特努斯升任硬件工程副總裁。
工作中,特努斯深入細節,親力親為,常常繞過層級直接與工程師溝通,被認為是「能凝聚人心的實幹家」。他還提出了縮小iPad感應充電模塊體積的方案,贏得了團隊的尊敬。但是把業務做得太超前也讓特努斯常常給自己「挖坑」:蘋果的硬件發展速度遠超軟件開發,兩方一直無法緊密配合。
2014年左右,特努斯開始領導第一代蘋果耳機的硬件開發。這是蘋果首次推出完全無線的耳機產品,特努斯「壓力山大」。2016年,該產品在發佈前已被「黑粉」圍攻——「價格貴、音質平平無奇、無線設計容易弄丟」。特努斯不得不讓第一代蘋果耳機推遲了2個多月才上市。
產品發佈後,特努斯又繼續攻克了一些問題,解決了藍牙連接、電池續航等多個技術難題。當時,為瞭解決佩戴舒適度的問題,特努斯甚至還與斯坦福大學合作收集了大量耳朵尺寸數據。
後來,蘋果無線耳機大獲成功,特努斯因此受到提拔,正式進入蘋果高層,成為庫克的「身邊人」。
2017年左右,一項被命名為「卡拉瑪塔」的祕密計劃,在蘋果內部啓動,特努斯是該計劃的牽頭人。這項計劃堪稱「心臟移植手術」——蘋果電子設備上不再使用英特爾處理器,而使用蘋果自主研發的處理器。為此,成千上萬種應用程序都必須更新,才能在蘋果芯片上正常使用。一旦失敗,不僅會徹底失去用戶信任,更可能讓整個蘋果產品線癱瘓,造成的損失將難以計量。
面對這場艱鉅的「換芯」挑戰,特努斯沒有一步到位,而是制定了分步走策略。
首先,特努斯和團隊開發了一套「自動翻譯」程序,讓部分常用舊軟件在新芯片上能順暢運行,普通用戶幾乎感覺不到任何差異;接着,特努斯向全球數千名開發者寄送了測試電腦,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更新軟件。這一舉措,確保了新款電腦上市時,所有軟件已更新就緒,做到了絲滑切換。
在產品發佈節奏上,特努斯先發布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電腦機型,用時尚的外觀「討取歡心」,迅速建立市場信心。確保「好評如潮」後,才逐步推出面向專業人士的高性能版本。
在特努斯的指揮下,這套「軟件先行、生態同步、硬件分步」的組合拳,讓這個重大項目實現了平滑過渡,也成了特努斯職業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美國硅谷科技評論博客「週一筆記」如此評價他的成績:「特努斯帶來的新芯片,是巨大的顛覆性創新。」
2021年,特努斯被任命為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直接向庫克彙報。這一任命使他成為蘋果硬件業務最高負責人。
庫克曾如此評價特努斯:「他專業知識深厚、涉獵廣泛,將成為蘋果硬件工程團隊大膽而有遠見的領導者。」
難抵頹勢
除了專業技術過硬,特努斯還是蘋果堅定的「辯護人」。
·2023年12月,特努斯(左)接受採訪。(視頻截圖)
2023年12月,在接受美國CNBC新聞臺採訪時,記者向特努斯追問蘋果是否已在AI領域落後。特努斯矢口否認,反駁道:「蘋果從芯片、硬件到軟件的整個生態系統,都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2024年,當外界質疑iPad是否足夠「專業」時,特努斯又反駁道:「iPad已經成為專業創作者的核心工具。對於某些專業工作來說,iPad的表現甚至超過傳統電腦,它們是藝術家的命脈。」他還把未來的iPhone稱作「科技產品歷史上最具希望的系列」。
然而,特努斯的這些自信表態,未能阻止蘋果在市場上的頹勢。2025年上半年,蘋果股價暴跌18.1%,市值累計蒸發約7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18萬億元),成為「美股七巨頭」中表現最差的股票。儘管後來股價回升,但這次暴跌暴露了市場對蘋果的擔憂。
更嚴峻的是,蘋果在中國市場全面失守。2024年,蘋果被中國本土品牌超越,失去了中國最大智能手機銷售商的地位。2025年第一季度,蘋果在中國市場份額暴跌9%,跌至第5位,市場份額僅剩13.7%。
不僅如此,多家分析機構指出,蘋果在AI領域,尤其是大語言模型方面,已明顯落後於競爭對手。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環球人物記者說:「蘋果或選擇特努斯接班,反映出其仍堅持‘垂直整合+硬件主導’的商業模式。這種路徑雖可鞏固高端製造護城河,卻可能進一步削弱其在AI技術浪潮中的優勢。」
江瀚補充說:「蘋果作為市值最高、供應鏈最廣的科技企業之一,其戰略取向具有風向標意義。若其繼續弱化AI投入,那麼美國在AI應用領域的影響力將會被削弱。」
監製:張 勉
編審:尹 潔
編輯:徐力婧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瞭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