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蒂爾(Peter Thiel)旗下對沖基金蒂爾宏觀有限責任公司(Thiel Macro LLC)在第三季度清空了英偉達公司(Nvidia Corp.)的持股,這標誌着該基金對這家領先人工智能芯片供應商的又一次撤離。
該基金拋售了其在這家全球頂級 AI 芯片製造商持有的全部 537,742 股股票。按 9 月 30 日的收盤價計算,這批股票市值約為 1 億美元。根據 13F 文件(美國 SEC 要求機構投資者披露持股情況的文件)顯示,目前蒂爾宏觀基金的主要投資標的包括蘋果公司(Apple Inc.)、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以及所持特斯拉公司(Tesla Inc.)股份的減持部分。
蒂爾此次減持恰逢市場對 AI 投資泡沫的擔憂升溫 —— 正是這一泡沫推動英偉達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對沖基金經理邁克爾・伯裏(Michael Burry)或許是該趨勢最受關注的批評者,他已披露對英偉達和帕蘭提爾科技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的看空押注。
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 Corp.)也於 10 月宣佈,以 58.3 億美元出售了所持英偉達股份,此舉主要是為其他 AI 投資提供資金支持。儘管蒂爾對 AI 發展的樂觀程度不及軟銀創始人孫正義(Masayoshi Son),但兩人都選擇在英偉達成為首家市值突破 5 萬億美元的公司前後,清空了各自持有的英偉達股票。
英偉達股價自 9 月底以來僅上漲約 2%,在美國盤前交易中下跌了約 1%。對 909 家對沖基金 13F 文件的分析顯示,投資者對這家芯片製造商的看法呈現對半分化:在截至 9 月的三個月裏,161 家基金增持了英偉達股份,160 家基金則選擇減持。市場對 AI 公司的前景仍存在分歧 —— 這些公司雖仍在以較高規模孖展和燒錢,但尚未證明其盈利模式足以支撐高昂的投資成本。
在非工作時間,彼得・蒂爾未立即回覆電子郵件和信息請求置評。
除上述投資動作外,蒂爾還通過其多筆風險投資,支持了一家名為 Substrate 的美國初創公司(該公司致力於在 AI 半導體制造領域展開競爭),以及 Mercor、Cognition AI 等多家 AI 初創企業。
伯裏旗下的斯凱恩資產管理公司(Scion Asset Management)本月披露,已購入英偉達和帕蘭提爾的看跌期權(此類頭寸將從股價下跌中獲利)。因 2008 年成功沽空美國房地產市場而聲名鵲起的伯裏,還曾在 X 平臺(原推特)上發佈一條隱晦消息:「有些時候,我們能親眼目睹泡沫。」
此後,伯裏還對 「超大規模科技公司」(即採購英偉達芯片的企業)的會計做法提出質疑,其中包括微軟公司和字母表公司(Alphabet Inc.)。他指出,這些公司近年來延長了投資折舊年限,此舉有助於降低開支並抬高利潤。
責任編輯:郭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