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人才「精準補缺」 廣汽集團新一屆管理層上任

經濟參考網
昨天

  正處於「合資紅利」向「自主科技」換擋爬坡的廣汽集團(601238.SH)再度踩下油門,欲通過核心人才「精準補缺」扭轉困局。11月16日晚間,公司披露了新一屆管理層聘任結果。公司正式聘任合先慶為總經理、王丹為總會計師,高銳、江秀雲、鄭衡、黃永強、陳家才為副總經理。同時,馮興亞不再兼任公司總經理,仍擔任公司董事長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這是廣汽集團2018年首推職業經理人制度以來的第三屆職業經理人團隊。此次管理層「換血」有着深刻背景和緊迫性:一方面,自2023年銷量攀至250萬輛高點後,廣汽集團業績旋即掉頭向下,合資依賴、品牌內耗、渠道滯後、技術踏空、全球化受阻等痛點集中爆發,公司急需扭轉頹勢。另一方面,這場人事變動不是簡單的「換座位」,其成敗將決定公司未來三年能否在200萬輛自主銷量、60%新能源佔比的「番禺行動」終點線上順利衝線。

廣汽集團2015年至今業績情況資料來源:Wind 製圖:郭新志

  精準補位陳家才成唯一「外來人才」

  廣汽集團此次新聘任的管理層各有所長。整體來看,聘任的六名管理層中,五人均來自「廣汽系」(指廣汽集團及下屬公司),僅陳家才為「外來人才」。

  現年44歲的陳家纔是六人當中唯一的80後,他擁有近十年的海外業務實戰經驗,曾任賽力斯(601127.SH,09927.HK)海外BU輪值總裁、集團EMT成員,奇瑞汽車捷途國際公司總經理,奇瑞商用車國際公司總經理,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長。引入具備海外業務經驗的陳家才,反映了廣汽集團急需尋求海外業務突破的用意。2022—2024年,廣汽集團在中國大陸以外的營業收入呈不斷增長態勢,2024年更是達到117.40億元,但營收佔公司總營收的比重不到11%,公司主要收入仍來自中國大陸銷售。

  儘管如此,廣汽集團國內銷售收入下滑也讓公司基本盤面臨挑戰。聘任合先慶出任總經理,廣汽集團的用意非常明顯。1973年出生的合先慶是廣汽系的「老將」,他曾擔任廣汽集團副總經理、戰略發展本部本部長,廣汽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廣汽本田副總經理、銷售本部部長,五羊-本田摩托(廣州)有限公司董事。此次出任廣汽集團董事長,還兼任廣汽豐田、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董事長。同一屋檐下,廣汽集團自主子品牌(傳祺、埃安、昊鉑)各自為戰,資源分散、渠道打架,導致集團整體效率遠低於競爭對手。合先慶如今身兼數職,有望推動公司一體化改革,真正解決上述問題,儘早實現三大品牌差異化、協同化發展。

  1979年出生的高銳此次被聘任為副總經理,也同樣承載着廣汽集團激活合資業務、穩住業績基盤的期盼。高銳曾任廣汽集團資產管理部部長,中隆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駿威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廣汽集團(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此次出任副總經理,他還同時兼任廣汽本田董事長、五羊-本田摩托(廣州)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宸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宸祺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

  此外,總會計師王丹作為財務負責人,負責財務管理和資本運作。江秀雲出任副總經理,同時擔任總法律顧問,負責合規與數據信息業務。鄭衡出任副總經理,兼任優湃能源董事長。黃永強負責公關宣傳,併兼任廣汽國際汽車銷售副董事長。

  整體來看,廣汽集團此次換血並非公司整體人才儲備的系統性短板修復,而是針對廣汽集團「國際化、高端化」兩大關鍵戰役的「精準補位」,廣汽集團正處在從「合資紅利」向「自主科技」換擋衝坡的關鍵期,團隊關係未來成敗。

  挑戰重重 「番禺行動」落地難度不小

  如果把時鐘撥回一年前,廣汽集團此次管理層變動都能找到註腳。

  馮興亞2016年出任廣汽集團總經理、2025年2月升任公司董事長。2024年11月,已經開始主持工作的馮興亞在廣州車展期間主導發佈了廣汽集團三年戰略改革計劃——「番禺行動」。他試圖用「番禺行動」把散落的品牌、技術、供應鏈重新擰成一股繩,使廣汽集團從「合資利潤依賴」轉向「自主科技集團」。

  「番禺行動」的核心是把總部從廣州CBD遷往番禺汽車城,管理模式從「戰略管控」變為「經營管控」,並設定2027年自主品牌銷量挑戰200萬輛、佔集團總量60%的硬指標。該行動圍繞研發、生產、銷售、供應鏈一體化展開,配套IPD流程重構、幹部全員競聘、品牌渠道整合等措施,旨在解決合資依賴、品牌內耗、全球化滯後等痛點,被內部視為「二次創業」的背水一戰。

  這是一套被廣汽集團內部稱為「刀刃向內」的組合拳。比如,組織「拆牆」——總部整體南遷廣州番禺汽車城,與傳祺、埃安、研究院同址辦公;拆掉「委辦制」,研發、製造、採購、銷售四線彙報合併為「事業羣制」,直接向董事長辦公會負責,實行「一體化大部制」;又如,研發流程改革——導入集成產品開發(IPD),把30個月開發週期砍到18個月,2026年起所有全新車型須按IPD流程立項;再如,激勵與人才改革——成立「軟件工程院」,核心團隊跟投15%,績效「參照市場慣例」,職業經理人全球招聘……

  這些措施仍在推進之中,有些領域已經有了些許突破。如廣汽集團與華為合作的「啓境」品牌預計在2026年推出,搭載華為幹昆智能技術;公司還攜手京東寧德時代共同推出「埃安UT super」項目等。

  但該行動要全面落地困難不小。比如,「番禺行動」提出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佔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但從目前的銷量結構來看,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仍佔據着廣汽集團前三季度銷量的「半壁江山」。今年1-9月,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銷量累計合計約76.71萬輛,佔累計總銷量的64.81%。與此同時,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6.83萬輛,同比下降4.99%;公司節能汽車累計銷量為32.64萬輛,同比上升6.70%。

  正因如此,儘管廣汽集團「番禺行動」畫好了「路線圖」,此次管理層換血更是配備了強大的「施工隊」,但要把藍圖變為實實在在的業績,新的團隊將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對於廣汽集團最新的人事變動,A股市場給予了正反饋。11月17日,廣汽集團收於7.87元/股,漲幅1.55%,總市值802.5億元。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