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工智能帶動的數據中心建設浪潮中,華爾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投入鉅額資金。曾以服務中型企業貸款起家的Blue Owl,如今已轉向為Meta、甲骨文等科技巨頭孖展建設成本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大型數據中心,反映美國AI基礎設施需求的爆炸式增長。
基金管理機構近年積累了龐大資本規模,長期缺乏大型投資標的,如今AI硬件建設成為理想出口。Blue Owl創始人表示,未來幾年全球AI資本開支可能突破萬億美元。儘管上週科技股與債券大幅波動引發泡沫擔憂,但「落後於週期」的恐懼使多數機構仍選擇加碼。
Blue Owl曾牽頭安排140億美元孖展,為甲骨文與OpenAI在德州建設數據中心。上月,該公司又籌集約300億美元為Meta在路易斯安那州建造數據中心,其中包括30億美元自有資金與債務,並獲得罕見的「類似債權的股權保證條款」,為滿足AI孖展需求而創新結構。
AI基礎設施孖展正迅速蔓延至華爾街各個角落。以往科技巨頭多依靠現金儲備完成初期投入,如今隨着預算急劇擴大,紛紛轉向債務與私募孖展。投資者對數據中心債務興趣濃厚,新債開盤即可錄得大額賬面收益。在Meta數據中心項目中,Pimco承購180億美元債券,交易啓動數日賬面利潤飆升至20億美元。
不過,長期回報仍存不確定性。摩根士丹利預計,科技巨頭至2028年的AI投入將近3萬億美元,而現金流僅能覆蓋一半。部分機構警告市場情緒過熱,但與此同時,多家銀行仍迅速組建AI孖展團隊以參與競爭。今年,摩根士丹利曾在一週內安排約750億美元的大型數據中心相關孖展。
風險亦在累積。為OpenAI提供算力的甲骨文債務規模高企,其評級機構已接近將其債券調至垃圾級。近期其股價下跌32%,債券亦下挫約7%。此外,AI芯片迭代速度快,若未來技術路線變化,部分孖展項目可能面臨資產價值不確定性。
AI基礎設施項目已形成類似私募槓桿收購的結構,即以大量債務撬動資本回報。例如Meta的Hyperion項目引入約270億美元債務,利率6.58%。
隨着更多機構介入,規模不斷刷新記錄。去年,摩根大通獲客戶提議孖展一個耗電達1吉瓦的數據中心,數月後項目擴大為兩個,最終銀行財團同意提供高達380億美元的五年期貸款包。由於規模過大,超過30家銀行被邀請共同銷售債券。
在美國德州阿比林,Blue Owl正建設一座佔地400萬平方英尺、安裝50萬顆英偉達芯片、耗電量最高達1.2吉瓦的數據中心園區,其貸款規模近100億美元。
十多年前美國頁岩油產業有孖展潮,如今AI的資金需求規模更甚當年油氣行業。
儘管一些業內人士強調當前投資並非投機行為,但若AI市場出現回調,影響面將遍及銀行、養老金、共同基金與債券投資人,因相關債務已在金融體系中層層拆分、廣泛分佈。當前,機構看重的是強租約與大科技企業的信用背書,但未來需求兌現與商業模式驗證仍需時間檢驗。
責任編輯:黃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