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全球車企市值:特斯拉近乎翻番,奇瑞躋身國內前五

中國汽車報網
昨天

2025年10月,《中國汽車報》汽車市值研究組繼續對全球汽車類上市公司月度市值變化開展全面跟蹤、梳理與比較分析。在2024年全年數據積累的基礎上,研究組同步總結全球汽車類上市公司的年度市值表現,並預判2025年市值變化趨勢,為讀者提供更豐富、詳實、客觀、多元且多維度的市值變化數據分析。

2025年10月,全球汽車類上市公司的統計範圍保持不變,涵蓋國際及國內上市的主流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主要新創公司與國內汽車經銷商集團,納入統計的上市企業共計132家。

全球汽車類上市公司市值TOP20:

增長成「主旋律」

汽車市值研究組統計顯示,2025年10月統計範圍內的132家企業中,87家實現市值同比增長,佔比接近66%;59家實現環比增長,佔比接近45%。

從全球汽車類上市公司市值前20名排名來看,16家企業實現市值同比增長,10家實現環比增長。排位方面,3家企業較上月提升,其中通用汽車排位提升6位,現代汽車提升4位;7家企業排位下降,10家與上月持平。

細分領域來看,2025年10月受A股整體波動影響,國內主要傳統整車及經銷商上市公司市值隨市場起伏,分化特徵明顯;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在產業變革深化過程中呈現板塊分化態勢,頭部企業憑藉技術壁壘與市場優勢,持續在資本市場領跑;納入統計的26家跨國車企中,超半數10月市值實現環比增長,整體同比表現亦較為樂觀;汽車新創公司領域,企業紛紛構築「技術護城河」,正引發資本市場格局重塑。

國內主要傳統整車及經銷商上市公司市值:

指數衝高震盪回調,個股分化潛藏利好

10月,A股三大指數總體呈震盪調整格局。滬指全月累計上漲1.85%,一度站上4000點創十年新高,月末回調收報3954.79點;深證成指下跌1.14%,創業板指下跌1.56%。國內主要傳統整車及經銷商上市公司市值大多隨市場起伏,分化態勢顯著。當月30家相關企業中,11家實現市值環比增長,佔比約37%,與上月接近,但部分公司市值震幅較上月有所擴大。

龍頭企業比亞迪10月末市值9189.22億元,環比下降7.71%,同比增長7.73%。其10月發佈的前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營收1949.9億元,淨利潤78.2億元,環比增長23%;研發投入437.5億元,同比增長31%;海外銷量激增132%,全球新能源銷冠地位穩固。前三季度,比亞迪全球累計銷量達326萬輛,同比增長18.64%,完成全年目標的70.87%。

穩居亞軍的賽力斯10月末市值2534.82億元,環比下降9.55%,同比上漲43.87%。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5.34億元,同比增長3.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3.12億元,同比增長31.56%。前三季度毛利率29.37%,第三季度提升至29.5%,位居行業前列;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分別為50.6億元和159.9億元,同比增幅均約15%。

上市一個多月的奇瑞汽車,10月超越吉利汽車躋身排行榜前五,月末市值1721.71億元,環比增長2.34%,是排行榜前五中唯一實現環比增長的企業。2025年10月,奇瑞集團銷售汽車28.1161萬輛,同比增長3.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11.0346萬輛,同比增長54.7%,首次單月新能源銷量超11萬輛;出口12.6434萬輛,同比增長13%。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0月銷售26.3466萬輛,同比增長2%;1-10月,奇瑞集團累計銷售228.8929萬輛,同比增長13%,創歷史同期最佳業績。

吉利汽車10月末市值1704.35億元,環比下降5.84%,同比增長35.32%。10月,吉利汽車乘用車銷量達30.7133萬輛,同比增長35%,環比增長12%,再創歷史月銷新高;1-10月累計銷量247.7萬輛,同比增長44%,全年銷量目標達成率83%。新能源板塊表現強勁,10月銷量17.7882萬輛,同比增長64%,滲透率達58%;1-10月累計銷量134.5萬輛,同比大增106%。全球化佈局持續推進,10月海外出口銷量4.1568萬輛,同比增長23%,其中新能源出口1.3626萬輛,佔出口總量的33%。

海馬汽車10月表現突出,31日漲停收盤,收盤價6.6元,創2021年8月31日以來新高,月末市值108.55億元,環比增長13.41%,領跑乘用車板塊,同比增長24.29%,是板塊內為數不多環比、同比均增長的車企。近期其氫能乘用車業務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車型示範運營超80萬公里並獲生產資格,累計申請專利30件,技術優勢引發市場關注;海外市場拓展成效顯著,2025年上半年報顯示境外銷售佔比達74.53%,出口營收同比增長6.17%。

商用車板塊10月逆勢上揚,多數企業實現市值環比、同比雙增長。金龍汽車月末市值108.56億元,環比增長33.63%,漲幅居國內主要傳統整車及經銷商上市公司前列,同比增長3.63%;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63.29億元,同比增長13.40%,歸母淨利潤2.47億元,同比增長223.71%,扣非歸母淨利潤8378.39萬元,同比增長159.25%。龍頭企業宇通客車10月末市值715.77億元,環比增長18.82%,漲幅僅次於金龍汽車,同比增長33.82%;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3.66億元,同比增長9.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92億元,同比增長35.38%;生產客車33874輛,同比增長6.1%,銷售客車33556輛,同比增長7.05%。

汽車經銷商板塊10月進入回調波段,環比降幅多在10%至22%之間。其中和諧汽車表現亮眼,市值同比增長154.82%。當月,比亞迪以4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5億元)認購和諧汽車旗下海外新能源汽車業務平臺iCar集團10%股份,成為其戰略股東。

10月3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2025年10月庫存預警指數為52.6%,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9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景氣度有所改善。展望11月,「雙 11」購車季、廣州車展新車上市潮、「兩新」補貼延續等利好因素疊加,再加上新能源購置稅免徵倒計時觸發的限時優惠加碼,將拉動市場銷量增長,相關個股有望在震盪中迎來升勢。

國內部分汽車零部件公司市值:

穩健上行與波動下滑分化明顯

10月,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在產業變革深化中呈現板塊分化態勢,動力電池、汽車電子與智能網聯、傳統零部件等細分領域遵循自身發展邏輯,展現差異化發展特徵。頭部企業憑藉技術壁壘與市場優勢持續領跑,部分細分領域企業受資本市場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市值出現環比下滑。

動力電池領域整體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但10月受市場調整影響,市值有所回調,不過長期增長底色未改。板塊內多數企業環比略有回調,寧德時代10月市值17739.58億元,環比下降3.27%;億緯鋰能市值1701.86億元,環比下降8.59%。同比維度來看,板塊增長勢能強勁,國軒高科同比增幅達102.21%,億緯鋰能、寧德時代同比分別增長71.33%、63.83%。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的背景下,技術迭代升級與海內外市場拓展成為板塊核心支撐,頭部企業憑藉產能規模與研發優勢,仍佔據行業主導地位。

汽車電子與智能網聯板塊10月呈現結構性分化,技術實力成為企業市值分化的關鍵。禾賽科技同比增幅高達535.03%,成為板塊最大亮點;亞太股份聚焦智能駕駛相關零部件研發,10月市值環比增長8.74%,同比增長74.42%。部分企業受市場競爭加劇與技術落地節奏影響,市值出現同比下滑。板塊向高附加值領域集中的趨勢愈發明顯,智能駕駛、車聯網等核心技術的商業化落地進度,直接決定企業市值表現。

傳統零部件與綜合板塊10月在轉型中凸顯穩健特質,多數企業通過向新能源領域延伸、拓展智能化配套業務,有效對沖傳統業務波動。寧波華翔同比增長159.19%,展現轉型後增長活力;輪胎板塊表現分化,青島雙星風神股份環比分別增長20.69%、20.32%,板塊整體抗風險能力穩步提升。福耀玻璃華域汽車等龍頭企業憑藉全球化佈局與穩定的供應鏈體系,市值保持穩健運行,彰顯傳統板塊的堅實基礎。

對零部件企業而言,技術研發深度、戰略轉型速度與市場響應能力,仍是穿越行業週期的核心競爭力。未來,隨着新能源汽車與智能化產業持續推進,具備核心技術壁壘、能夠快速適配市場變革的企業,將在板塊分化中持續突圍,實現市值與業績的長期良性增長,推動行業整體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國際主流汽車公司市值:

超半數增長,財報成關鍵推手

10月跨國車企市值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26家跨國車企中,超半數實現環比增長,同比表現同樣樂觀,整體形勢向好。

市值最高的車企仍是特斯拉,10月市值環比增長約10%,同比近乎翻番。業績強勁、技術突破預期、分析師樂觀評價等成為主要刺激因素。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近50萬輛新車,創下營收、自由現金流新紀錄,儲能業務部署量激增,成為新增長引擎;自動駕駛領域尤其是Robotaxi的進展引發市場關注,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亞當・喬納斯稱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方面處於關鍵節點,CEO馬斯克提出有望年底前撤掉Robotaxi上的安全監控員,讓市場對其技術突破充滿期待。

除特斯拉外,通用汽車、福特、現代汽車、保時捷、起亞、沃爾沃汽車等車企也實現兩位數環比增長,這與第三季度財報表現直接相關。通用汽車表面利潤暴跌,但營收高於市場預期,中國市場扭虧為盈且上調全年業績指引,引發股價盤中暴漲超16%,最終收漲14.86%;福特因第三季度財報超華爾街預期,股價大幅飆升;現代汽車業績符合預期,且與英偉達達成芯片交易協議,疊加韓美貿易協議提振,股價上漲;保時捷雖出現季度鉅額虧損,但首席財務官明確2025年為業績「谷底」,且新任CEO即將上任,投資者信心得到提振;沃爾沃汽車資深掌門哈坎・塞繆爾森迴歸後,削減成本效果超預期,第三季度盈利能力超出市場預期,帶動股價大漲。

市值下滑的企業中,除法拉利塔塔汽車外,其他車企環比降幅不大。法拉利股價下跌主要因將2030年電動汽車銷售佔比目標從40%砍半至20%,且最新全年業績指引偏向保守,低於市場預期,導致10月9日單日股價一度暴跌15%,創2015年10月上市以來最差交易日。

同比方面,排名靠前的多數主流車企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總體而言,跨國車企市值波動反映了汽車行業的深刻變革,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唯有緊跟時代潮流、持續創新並適應市場變化的車企,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市值持續增長與企業長遠發展。

部分汽車新創公司市值:

「技術護城河」引發資本市場格局生變

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作為造車新勢力代表,10月市值環比分別下降0.61%和17.94%,但同比增幅均超100%。短期小幅回調未掩蓋過往成績,尤其是小鵬汽車經內部反腐敗、營銷調整後,成效已逐步顯現。

蔚來汽車市值環比下降5.81%,同比大幅增長67.19%,其換電模式與高端定位持續獲得資本青睞。10月蔚來突破銷量瓶頸,當月銷量達40397輛,同比增長93%,環比增長16%,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地平線作為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10月市值環比下降2.98%,但上市初期表現穩健,技術壁壘與生態合作能力成為核心支撐。

能源存儲解決方案公司QuantumScape(QS)在固態電池領域表現亮眼,10月市值環比激增59.24%,同比增幅達320.06%。近期固態電池市場頻頻傳出技術重大突破消息,意味着該技術有望提前實現量產,QS市值大漲凸顯資本市場對下一代電池技術的狂熱追捧。

零跑汽車極氪作為後起之秀,市值環比分別下降12.04%和6.42%,但同比增幅顯著。零跑汽車憑藉性價比策略打開市場,10月首次登頂新勢力銷量榜首,銷量70289輛,環比增長5.45%,其C系列增程式車型精準切入15-20萬元主流市場;極氪的高端電動化路線同樣成效初顯,新勢力銷量座次再度重構。

電動汽車新勢力Lucid Group(LCID)市值環比大幅下降25.80%,量產交付滯後與成本壓力導致市場信心受挫。

文遠知行與黑芝麻智能作為自動駕駛與芯片領域代表,市值環比分別增長18.21%和21.46%,展現細分賽道技術驅動型企業的增長韌性。

固態電池、智能駕駛芯片、激光雷達等硬科技企業的強勁市值表現,印證了資本市場對「技術護城河」的重視。

嵐圖已於2025年10月2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尚未獲得最終批准及完成掛牌交易。嵐圖目前銷量表現不俗,投資者將如何為其資產定價,值得期待。

汽車行業已進入「技術+生態+全球化」三維競爭階段。頭部企業需警惕技術迭代風險,腰部勢力應聚焦細分市場形成特色標籤,尾部品牌則面臨生死抉擇。對投資者而言,關注企業研發投入佔比、專利儲備量、海外收入佔比等指標,或能更精準捕捉產業變革中的結構性機會。

:2025年10月完整排行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