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日,應用材料(AMAT.US)召開2025Q4財報電話會。公司指出,對於半導體業務,在增長出現之前將保持平穩。AGS 業務將小幅增長,預計以低雙位數(11-13%)增長,且在全年範圍內會保持相對持續的增長態勢。半導體業務在短期內將保持平穩。真正的顯著提升將出現在第四季度和再下一財年的第一季度。屆時,尤其是前沿業務將帶來顯著提升,在此之前增長較慢。
預計DRAM業務將走強,並在客戶的投資下實現健康增長。份額增長來自多個領域:在高帶寬內存領域我們是第一;DRAM 公司在I/O 方面的創新利用了公司許多領先產品和代工邏輯技術;公司在電容器縮放方面地位強大;在 DRAM刻蝕領域份額很高;並實現了圖形化份額增長。展望未來,隨着 DRAM 公司為 HBM 採用混合鍵合、採用 FinFET、採用 4F 平方垂直溝道晶體管架構,隨着這些新技術的推廣,公司有能力在這些領域獲得更多份額。
Q&A 問答
Q: 自 NVIDIA 報告以來世界的變化,客戶訪問對話在最近兩個月如何演變?可見性如何變化?以及如何準備供應鏈應對可能的大幅增長?
A: 是的,我花了很多時間與客戶在一起,剛從亞洲長途旅行回來。我會見了一些最大客戶的研發負責人和 CEO,AI 是所有客戶的最大焦點。它正在推動 WFE 混合向 AI 驅動的細分市場,包括前沿代工邏輯和 DRAM,應用材料在這些領域有強大的第一位置。
應用材料與所有這些客戶有深入的高速協同創新關係,我們有很高的份額。對於前沿代工邏輯中的環繞柵極晶體管或背面電源,我們有非常強的可見性和與客戶超過 4 個技術節點、未來 10 年的協同創新關係。因此,在前沿代工邏輯和 DRAM 方面有很高的可見性,並有信心在這些先進芯片未來量產時表現優異。過去幾個月我聽到和看到的另一件事是客戶需求可見性的重大改善。客戶正在規劃先進工廠的大規模增產,他們希望確保我們的供應鏈運營和服務團隊準備好交付。
因此,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獲得超 1 年甚至 2 年的可見性,因為正如我們在準備好的發言中談到的,2026 年下半年我們將看到這些先進工廠的顯著增產。客戶希望確保我們的供應鏈準備好交付。當然,改善的可見性對我們確保按時交付客戶需求至關重要。但我會說,這是過去幾個月最大的變化。
Q: 裁員對毛利率和運營支出的影響,以及如何考慮 2026 年上半年和下半年?
A: 在第一季度支出指南中,沒有典型的提升,如年度加薪和股權激勵增加通常發生的情況,因此可以從這個角度量化該季度的粗略變化。這是一個長期的計劃,旨在提高整個公司的速度和生產力。對於 2026 年剩餘時間,我們將補充公司需要的一些技能。這是對整個公司所有人員配置模式的全面評估。在戰略規劃中,我們專注於創新工作方式,包括 AI 和數字技術,並推動更高的速度和生產力,這確實是公司競爭的基礎。因此,我們大力關注提高應用材料公司的速度,並精簡組織以優化未來績效。在進行這些變化時,我們還希望確保能夠滿足 2026 年下半年及以後客戶的主要增產需求。
Q: 關於在新技術中 gaining share,但領導產品如 PVD 面臨全球和中國競爭,如何思考未來 2-3 年動量?
A: 我們在前沿邏輯和 DRAM 中排名第一,這些是 AI 和高效計算的關鍵部分,將是 2026 年及未來幾年增長最快的領域。貿易限制在 2024 年限制我們服務約 10% 的中國 WFE 市場,2025 年增加到超過 20%,但非美國設備公司沒有相同限制。在可競爭的市場,我們表現良好;中國市場業務已恢復正常水平,預計無重大新限制,在 ICAPS 領域份額從 2024 到 2025 年持平,有機會未來增長。PVD 在可競爭市場表現良好,2025 年增長,2026 年展望積極,PVD 用於低電阻佈線,對高效芯片關鍵。我們有新產品推出,包括針對 ICAPS 的新產品,將增加可尋址市場。在領先邊緣,集成產品需求增加,如選擇性 ALD 和選擇性 moly。
Q: 200 毫米業務從 AGS 轉移到半導體系統部的影響?能否量化第一季度或 2025 財年的金額?
A: 第一季度約為 1.25 億美元,2025 財年也約為相同金額。我們將該業務從服務業務轉移到設備業務,這將使我們更易於管理,也便於投資者理解這兩個不同的可報告部門。
Q: 基於 2026 財年組合有利和下半年顯著增長,是否認為 WFE 明年能增長高個位數接近兩位數,且應用材料能超越?因為公司有更好可見性和混合優勢。請給出市場可能表現和公司位置的看法。
A: 預計 2026 年強勁增長,由前沿和 DRAM 驅動。逆風包括中國和 ICAPS 的消化,類似 2025 年情況,但前沿和 DRAM 將非常強勁,受 AI 解決方案推動。ICAPS 方面有一些消化,但仍認為將是增長年。
Q: BIS 不利影響中的 6 億美元在 Q1 和全年如何分佈?以及對於每 1000 億美元數據中心建設對應 80 億美元 WFE 的數字是否同意?應用材料在這個混合中的優勢是什麼?
A: 關於BIS 的不利影響,Q4 受影響的 1.1 億美元將在 Q1 發貨,包含在 Q1 指引中。6 億美元是 2026 年剩餘時間的估計,沒有線性分佈。關於每 GW 的晶圓廠設備(WFE),領先製程晶圓開工量與 DRAM 晶圓開工量中,約有 15% 會分配給 AI 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該部分以 35% 左右的 CAGR 增長。
對於應用材料,前沿代工邏輯和 DRAM 是增長最快領域,公司在這兩個領域都是第一,份額在增加,可見性高。長期來看,公司在環繞柵極(GAA)和背側供電(Backside Power)技術領域,有能力獲得超過 50% 的市場市場。
FinFET 技術後續將應用於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公司在 4F²、HBM 的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技術等方面都具備領先優勢。
Q: 下半年需求提升對上半年業績軌跡的影響?收入是否維持當前水平直到下半年?能否量化上下半年的拆分?
A: 對於半導體業務,在增長出現之前將保持平穩。AGS 業務將小幅增長,預計以低雙位數(11-13%)增長,且在全年範圍內會保持相對持續的增長態勢。
半導體業務在短期內將保持平穩。真正的顯著提升將出現在我們的第四季度和再下一財年的第一季度,這與日曆時間相符。屆時,尤其是前沿業務將帶來顯著提升,在此之前增長較慢。
Q: 毛利率在當前水平維持,當收入在下半年顯著提升時,毛利率是否會有實質性的改善?如何預期下半年收入增長帶來的毛利率軌跡?
A: 第一季度 48.4% 的毛利率指引在當前業務水平下是合理的。從中國市場發貨佔比來看,我們預計第一財季該比例將回歸正常水平。對整個公司而言,中國市場營收佔比預計在 29% 左右,而應用全球服務(AGS)業務和半導體業務的中國營收佔比會低於這一水平。
到了(2026 財年)下半年,隨着出貨量增加,成本效益將得到改善。長期來看,我們將持續推進定價優化與成本控制計劃。
從長期來看,我們能夠持續推動利潤率提升。行業在 AI 需求下產生巨大利潤,客戶的盈利能力顯著改善。
Q: 中國關聯公司被禁後恢復,通常中國客戶會急於儘可能快地獲取設備,那麼恢復的金額是否會超過 6 億?第一季度是否從其他客戶那裏調用了產能來滿足他們?
A: 第一季度有 1.1 億美元,這些工具已製造完成並將發貨。對於剩餘部分,我們之前並未製造這些工具,因為我們不知道能否發貨。因此,需要時間進行供應鏈準備和實際製造,並且我們必須與客戶最終確定日期。他們可能有興趣儘快推進此流程,但理解這一點的好方法是考慮生產週期,我們將把它分攤到全年。
Q: PVD 業務佔系統收入約三分之一,非常重要。但似乎 ALD 正在侵蝕 PVD 的份額,如何保護這個業務?是否人們過於擔心 ALD 的影響?
A: 過於擔心。PVD 將繼續增長,我們對客戶未來多代產品的技術路線圖有着深入的瞭解。
在其中一個集成平臺中,我們將選擇性原子層沉積(ALD)、物理氣相沉積(PVD)以及另外 5 種技術相結合 —— 這正是為實現芯片中數百英里佈線提供支撐的關鍵環節之一,而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在實現這類創新方面的能力堪稱獨特。這一技術方案使電阻率降低了 50%,相關業務每年能為我們帶來 10 億美元的收入,並且這種增長態勢還將持續。
我們與領先的晶圓代工邏輯芯片企業合作達成的另一項創新,是將選擇性鉬沉積技術與物理氣相沉積(PVD)整合到一個集成平臺中,以滿足客戶最關鍵的應用需求。這是一項極具潛力的業務——它在 2026 年將持續增長,並在未來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Q: 預計中國市場硅基產品業務佔比將維持在 20%+ 水平到明年。如果假設中國國內支出明年下降,為何這個數字不會低於 25%?如果中國其他部分在增長,請解釋其中的變動因素。
A: 第一季度的情況只是當前業務構成的結果,但如果我們預期的中國市場消化調整,預計全年佔比將會下降。這部分下降將被我們之前強調的前沿和 DRAM 業務的強勁增長所完全抵消。需要承認,我們已連續兩年錯誤預測了中國市場的情況,實際每年都比預期更強勁,所以未來可能再次出現超預期的驚喜。
中國已佔晶圓廠設備市場(WFE)近 40%,投資一直處於高位以實現生產自給自足。由於客戶數量衆多且新客戶不斷湧現,我們對此的可見性不如成熟市場。
集成電路製造服務(ICAPS)仍將佔晶圓廠設備(WFE)市場的約三分之一,其餘部分則由存儲芯片業務和領先製程晶圓代工邏輯芯片業務構成。中國市場實際上主要以集成電路製造服務(ICAPS)為主,且多年來該領域的支出一直處於高位。公司認為,僅從終端市場需求來看,長期而言,集成電路製造服務(ICAPS)的市場佔比將回歸到上述區間水平。
Q: 訪問客戶後,內存客戶是否受限於工廠廠房產能?為何預期下半年纔出現拐點而非上半年?上半年受中國拖累可以理解,但內存廠商是否因廠房容量限制導致增長集中在下半年?
A: 首先,工廠進度安排當然重要。每個客戶都有自己的安裝、增產和認證時間表。從宏觀層面獲取的信息表明,從空間角度看,整個行業有足夠的工廠產能來進行增產。具體到每個客戶的情況,您需要詢問他們各自的情況。但我們認為目前產能並不限制增產。
Q: 關於中國市場份額,您提到在限制之外並未丟失份額,但您的一家美國同行今年在中國收入增長強勁(約 20% 同比增長),而您可能同比下降超過 10%。這如何協調?
是否存在某些細微差別,表明您實際上並未丟失份額,儘管數字似乎相反?
A: 我們澄清的細微差別是:在公司的客戶中,我們保持了份額並在中國競爭良好。但如果只看宏觀數字,我們確實在中國丟失了份額。
回溯到 2024 年,對美國企業而言,中國市場中僅有略超 10% 的份額是受限的;而到 2025 年,這一受限份額已翻了一倍多。因此,我們在華市場份額之所以會流失,核心原因在於我們無法進入的市場份額比例更大了。但在我們能銷售的客戶中,我們感覺競爭表現非常出色。
在 NAND(閃存)領域,在華的全球 NAND 業務(即跨國企業在華開展的 NAND 相關業務)規模並不大;但 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業務則不同 —— 在我們本財年初,該業務確實受到了限制,而我們在 DRAM 領域擁有極高的市場份額。
回顧過去一年的頭部 DRAM 企業(即領先的 DRAM 廠商),我們在該領域的業務增長了約 50%。因此,對應用材料(Applied)而言,DRAM 業務受限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公司有足夠的信心在能夠參與競爭的領域保住市場份額,但每家企業面臨的業務結構都會有所不同。
Q: 2025 財年先進封裝業務的規模是多少?增長情況如何?
A: 2025 年業務規模略低於 2024 年,主要因 2024 年底 HBM 出貨量較高。若減去 2024 年末的額外出貨量,2025 年與 2024 年相比基本持平。
我們已將業務從約 5 億美元增長到現在的 15 億美元,並有望在未來幾年翻倍至 30 億美元或更多。應用材料在高帶寬內存領域排名第一,隨着 HBM 未來逐步增產,我們處於有利地位。客戶正重點關注更大封裝尺寸以連接更多 GPU 和 CPU,我們在 HBM 領域地位穩固,並對未來新技術增長準備充分,有信心在未來幾年實現業務翻倍。
Q: 關於中國實體列表相關的 6 億美元可能恢復的業務,能否說明其中 AGS 服務業務的佔比?既然能夠重新服務這些客戶,這部分業務是否應該能立即恢復?
A: 是的,這部分確實包含一些 AGS 業務,但我手頭沒有具體數字。我認為其中大部分是設備業務。
Q: 2025 財年來自前沿 DRAM 客戶的收入增長 50%,這強於這些客戶的 DRAM WFE 支出。這些份額增長具體來自哪裏?在度過艱難的中國 DRAM 業務對比後,對 2026 年 DRAM 業務有何預期?
A: 從同比來看,我們的 DRAM 業務看似持平,但 2024 年我們向中國客戶出貨了大量業務。2025 年,在失去中國客戶的情況下,我們保持了相同的業務規模,所有這些業務都流向了國際客戶,導致對他們的業務增長了約 50%。預計 DRAM 將走強,並在客戶的投資下實現健康增長。
份額增長來自多個領域:在高帶寬內存領域我們是第一;DRAM 公司在I/O 方面的創新利用了我們許多領先產品和代工邏輯技術;我們在電容器縮放方面地位強大;在 DRAM刻蝕領域份額很高;並實現了圖形化份額增長。展望未來,隨着 DRAM 公司為 HBM 採用混合鍵合、採用 FinFET、採用 4F 平方垂直溝道晶體管架構,隨着這些新技術的推廣,我們有能力在這些領域獲得更多份額。
Q: 2025 財年代工邏輯收入同比增長約 3%,但美國同行在前三個季度實現了強勁的兩位數增長。對此性能差距的自我評估是什麼?如何相信應用材料能在 2026 年超越代工邏輯 WFE?
A: 代工邏輯包括前沿和 ICAPS 客戶,這兩者混合在一起。我們在臺灣和韓國創下了收入紀錄,前沿收入顯著增長。因此,這些數據都混合在一起,我認為每個人都在組合這些數據。
Q: 關於前沿邏輯和 DRAM 的強勁增長,哪一個可能增長更強?哪一個會先開始復甦?
A: 我們認為前沿邏輯將是增長最強勁的,DRAM 其次。兩者都將以相當強勁的速度增長,但我們何時看到收入取決於工廠的時間安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談到日曆年的下半年,這也是我與許多亞洲客戶交流時談到可見性顯著改善的原因。
Q: 毛利率預計下半年隨成本吸收改善而提升,除此之外是否有其他運營舉措來改善毛利率,可能帶來進一步助力?
A: 2025 年毛利率較 2024 年提升 120 個基點,主要驅動力是定價流程的改進,我們改革了整個公司的定價計劃。我們同時也在進行成本削減,但成本削減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被關稅逆風和庫存管理等因素所抵消。因此,今年的主要驅動力是價格流程的改進。隨着我們進入日曆年下半年,業務量增加,並且這些措施有更多時間發揮作用,我們應該能夠改善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