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監管總局披露2025年三季度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數據顯示,作為資本市場「長錢」主力的保險資金,在資產配置變化上明顯向權益市場傾斜。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突破37萬億元大關,達到37.46萬億元,同比增長16.5%;權益投資方面,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合計餘額達5.59萬億元,佔比升至14.92%,逼近15%重要關口,創下2022年該數據披露以來的規模與佔比雙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險資加倉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力度尤為迅猛,單季新增8640億元,佔前三季度1.49萬億元總增量的近六成。不過,險資對固收類資產的配置有所調整,截至三季度末,債券投資餘額18.18萬億元,環比微降。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餘豐慧向時代財經表示,險資加快配置股票等權益資產,反映了保險公司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更高收益。考慮到當前經濟形勢下,股票市場提供了更多的增長機會,增加權益類投資比例有助於提高整體投資回報率。但這也要求保險公司具備更強的風險管理能力,以應對股市波動帶來的風險。
權益類投資單季激增8000億,股票持倉成增長主力
2025年三季度,險資在權益市場的加倉力度尤為突出。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險資的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規模累計增加1.49萬億元,其中三季度單季新增 8640 億元,單季加倉力度創下近年同期新高,凸顯險資對權益市場的積極態度。
從投資結構來看,股票投資餘額達3.62萬億元,前三季度增加1.19萬億元,成為權益類投資增長的核心動力;證券投資基金餘額1.97萬億元,同期增加2933億元,規模穩步擴大。
分機構類型來看,人身險公司作為權益投資的主力,表現更為激進。截至三季度末,人身險公司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餘額達5.19萬億元,佔其資金運用餘額的15.38%,較二季度末提升2.42個百分點;財產險公司相關投資餘額4050億元,佔比 16.96%,保持穩健加倉節奏。
僅從股票投資維度來看,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財產險公司和人身險公司合計投向股票的資金運用餘額達3.62萬億元,佔同期保險資金運用餘額近10%,達到歷史高位。
中泰證券非銀金融團隊最新研報指出,2024年一季度末至2025年三季度末,險資配置股票餘額佔比分別為6.7%、7.0%、7.5%、7.5%、8.4%、8.8%和10.0%,呈現穩步提升態勢。
與權益類資產的快速增長形成對比的是,險資對固收類資產的配置有所調整。截至三季度末,險資的債券投資餘額為18.18萬億元,雖仍居各投資品種之首,但人身險公司債券投資佔比降至 51.02%,環比微降 0.88個百分點;銀行存款佔比持續下行,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存款佔比分別降至 7.37% 和 15.67%,反映出險資在低利率環境下主動優化資產結構的意圖。
某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向時代財經指出,在持續低利率環境下,銀行存款、債券等固收類資產收益率持續走低,難以匹配險企長期負債成本,倒逼險資主動調整資產結構,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以增厚收益。
險資年內舉牌超30次,權益投資加倉進行中
險資的權益投資熱情不僅體現在數據增長上,更反映在密集的市場操作中。
今年以來,險資舉牌動作頻繁。時代財經根據保險行業協會官網公告不完全統計,年內險資舉牌次數已達32次,既突破2020年的階段性高點,也創下2015年有舉牌披露記錄以來的新高。從舉牌方向來看,險資舉牌標的集中於金融、能源、公用事業等低估值、高派息領域,契合險資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
進入11月,險資佈局節奏未減。11月6日,長城人壽以每股4.7229港元均價買入773.7萬股新天綠色能源(00956.HK),持股比例升至12.34%;11月4日-11月10日,中國平安集團和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則增持中國中車(01766.HK)超4047萬股,合計持股比例達16.74%。
在重倉股配置上,截至2025三季度末,險資重倉A股的流通股數量和持倉市值均實現增長,金融、公用事業、高端製造等板塊成為配置重點。Wind數據顯示,三季度平安人壽加倉郵儲銀行(601658.SH)21.89億股,華菱鋼鐵(000932.SZ)、興業銀行(601166.SH)、中國外運(601598.SH)等股票也均獲得了超過5000萬股的大手筆增持。
持續加倉權益資產為險企帶來可觀的投資收益,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力,A股上市險企前三季度盈利普遍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中國人壽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達1678.0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0.5%,這一業績背後是3685.51億元的總投資收益支撐,該收益較2024年同比增長達41.0%;其他上市險企也呈現類似態勢。業內人士認為,險企投資收益的大幅提升有效對沖了傳統業務的經營壓力,有助於緩解了行業長期面臨的利差損風險。
上述券商分析師向時代財經表示,預計後續在政策支持持續、市場生態優化的背景下,險資權益投資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投資標的將更加多元化,不僅會聚焦A股核心資產,還可能加大對港股、科創板、北交所等市場的佈局力度,為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持續注入動力。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