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披露13F文件,披露三季度建持倉情況, 新建倉谷歌43億美金, 加倉了位於瑞士的安達保險(NYSE:CB), 大幅削減蘋果公司持倉, 但蘋果公司仍然是其投資組合中的第一重倉股, 同時, 他還減倉美國銀行,總體持有股票2673億美元,相比二季度2575.22 億美元, 略有上升,但其持有的現金仍遠多於持有的股票市值。
相關信息:巴菲特還在賣股票,持有現金繼續創歷史新高達3817億美元!
市場消息稱,庫克有可能將在未來1到2年內卸任蘋果CEO一職。庫克自2011年起接替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成為蘋果CEO,至今已有14年時間。在其領導下,蘋果的市值從3500億美元提升至4萬億美元,實現了驚人的成長。預計蘋果公司還有多位高級管理人員也將在明年離職或退休,而這將是蘋果公司十多年來面臨的規模最大的一次人事變動。在過去二十年間iPhone與AirPods等產品為蘋果帶來了巨大成功,但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卻明顯落後於競爭對手, 為投資者們詬病。
但近日以來,投資者開始對OpenAI、Meta、微軟等公司在AI上的鉅額支出表示擔憂,擔心Ai泡沫化並破裂, 蘋果的股票反而成為科技股中的「避風港」。
川普家族開始大量買進債券
美國政府道德辦公室披露了特朗普的財務情況。過去兩個月(在8月下旬至10月初)狂買美國債券,可能超過3.37億美元。多數是地方政府債。包括:州政府債券、市政府債券、縣政府債券、學區、公用機構債券。另外,還買了很多政策受益行業的企業債。包括Broadcom、Qualcom(受益於他推動的芯片政策)Meta(科技監管放鬆)HomeDepot、CVS(零售端受消費政策刺激)、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金融(金融放鬆的直接受益者)、Inte了(他親自推動政府入股了Intel,然後自己也買債)
這些投資是第三方機構管的,川普本人不插手,也不由他的家族管理。
這是不是他覺得未來利率會降,債券會漲?
相關分析:美債收益率進一步下降到年內新低3.88%,美債是否正在悄悄進入牛市?
川普家族三代人,如何從德國農民走向美國總統寶座!
另一方面:關注「銅」的缺口!
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最新預測,2025年精煉銅市場是小順差,2026年開始轉成小缺口,年度平衡在十幾萬噸的量級。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在同一時間提醒各國,按當前政策不變,到2040年全球銅需求將比現在多出四成以上,要補上這一口,需要在2030年前新建大約八十座礦山,投入二千五百億美元。
需求這一端,在拼命增長!
電動車的份額已經把油車擠出一個角落,2024年電動車在全球新車裏的佔比已經超過五分之一,2025年奔着四分之一去。
每一輛電動車比同級別燃油車要多用幾倍的銅,從電機繞組到高壓線束都是銅的舞臺。
同時,數據中心在用自己的方式悄悄改寫銅市場,必和必拓(BHP)估計當前數據中心每年已經消耗約五十萬噸銅,並且會在2050年前放大六倍。
銅在以前是「建築和電纜」,現在它已經悄悄爬到電氣化和數字化的中心位置。
多礦山事故、罷工、品位下降疊加在一起,迫使ICSG承認,2026年開始,精煉產量增速會驟降,而需求仍在增長。
比特幣不改跌勢 跌破10萬美元
自虛擬幣交易所於10月11日「插針式」爆倉事件後, 加上最近多個利用比特幣洗錢被抓(相關閱讀:150億美元及70億美元比特幣先後被政府沒收:比特幣去中心化匿名洗錢神話破滅?)爆出比特幣並不是絕對安全, 令市場參與者憂慮情緒加重, 紛紛拋售並撤出比特幣市場。
比特幣正承受拋壓!
據觀測, 近期美國市場正拋售科技股, 流向生物醫藥及消費板塊!
因為美國醫藥食品監管局FDA近日稱:在當今科學知識不斷擴展的背景下, 將所採取的最具前瞻性的方法來加速對創新醫藥及醫療技術的審批。
「一項設計合理的、樣本量較小的研究, FDA可以批准產品的上市許可,前提是該產品的藥理作用符合生物學合理性,並與觀察到的臨牀結果相符。這種理念本質上體現了合理機制通路……」
「……與此同時,對於患者及其家屬而言,刻不容緩。在人類基因組測序完成近30年後,定製療法已接近現實。FDA將作為合作伙伴和指導者,推動這些療法上市,我們的監管策略也將與時俱進,以適應科學進步的步伐。」
與此同時,FDA任命帕茲杜爾博士為藥物評價與研究中心(CDER)主任,帕茲杜爾有26年的經驗, 將會加速腫瘤學藥物審批效率。
(圖: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局長馬蒂·馬卡里(Marty Makary)與帕茲杜爾博士及生物製品負責人維奈·普拉薩德(Vinay Prasad)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局長馬蒂·馬卡里(Marty Makary)特別讚揚了帕茲杜爾在加速癌症治療方面的監管創新歷史。
FDA於5月任命普拉薩德(Prasad)為生物評價與研究中心(CBER)主任後, 美國生物醫藥行業普遍悲觀, 因其監管風格, 人們無法及時享用創新藥及療法, 引發美國人的憤怒和批判。相關閱讀:
美股生物技術指數大跌6.6%,只因衛生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任命Vinay Prasad為FDA官員。美國混亂向醫藥業蔓延!
我們關注的immunitybio 及 prime medicine 這些創新生物醫藥公司, 極大可能受益於FDA的新審批政策。
相關閱讀:
癌症免疫療法公司ImmunityBio 二季度收入環比增長 60%,中報業績同比飆升3870%,更多適應症臨牀進展良好
ImmunityBio「癌症生物盾」創始人: 不恢復淋巴細胞會導致接受化療放療後癌症患者無法有效延續生命!
重大里程碑:首例!人類天生基因缺陷被修復,9個半月嬰兒重獲新生!
Ai+醫療帶來的機會正在上演!
拭目以待!
關注我們,與時俱進!
關於多盟
多盟 ,是一個向全球化的資本服務平臺。為中歐、中美企業、行業交流、投資、跨境併購提供全面顧問服務;同時,為高淨值企業家和人羣提供全球資產配置服務。
聯繫我們:
全球 400-8010-639
歐洲(匈牙利) 0036-12200098
中國 0086-755-8657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