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千問APP公測引爆軟件板塊:估值與盈利雙見底,AI應用加速落地,行業初現復甦曙光!

華爾街見聞
2小時前

華西證券指出,阿里巴巴AI戰略正向C端突破,「千問」的品牌升級標誌着產品進入全新發展階段,並認為C端AI應用有望成為2026年的重要突破方向。國盛證券以行業業績數據證實AI已成為增長「賦能者」,並分析指出當前計算機軟件板塊的「低配」狀態,在政策催化下可能迎來資金迴流,驅動行業景氣度持續回升。

隨着阿里巴巴宣佈旗下AI應用「千問」開啓公測,一場關於人工智能從企業端(B端)走向消費端(C端)的競速賽正式拉開帷幕。這一標誌性事件不僅點燃了資本市場對AI應用商業化的熱情,也為長期處於估值與盈利雙重底部的軟件板塊注入了強心劑,預示着行業復甦的曙光或已初現。

11月16日,阿里巴巴官宣其旗艦AI應用正式由「通義」更名為「千問」,並向公衆開放測試。市場的反應立竿見影,在千問APP上線消息的刺激下,週一AI應用板塊集體大漲,三六零、宣亞國際等多隻軟件相關個股觸及漲停,東方國信、藍色光標跟漲。

分析人士認為,阿里千問APP的推出,是其AI戰略從重資產擴張轉向高效變現階段的體現。華西證券在一份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認為,伴隨阿里最新季報中阿里雲AI收入超預期的增長,AI產品正在逐漸成為阿里雲增長的核心驅動力,‘通義’App正式完成品牌升級更名為‘千問’,軟件版本從3.60.0升級至5.0.0,標誌產品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在當前時點,我們認為重點關注阿里在AI側從to B向to C突破進展,C端AI 應用有望成為2026年重要突破方向之一。」

阿里戰略轉向,全力押注C端超級入口

「千問」APP的推出,是阿里巴巴AI戰略的一次重大升級。據媒體報道,這是繼AI基建和淘寶閃購之後,阿里今年宣佈的又一個集團戰略級項目,由CEO吳泳銘親自拍板,意在打造一個AI原生的C端超級應用入口。

此次從「通義」到「千問」的更名,更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品牌統一行動,旨在將開發者社區中已頗具影響力的「Qwen」模型品牌,與面向大衆的消費級產品直接關聯。據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有知情人士透露,阿里計劃將旗下多個AI應用整合至「千問」品牌下,打造一款消費者首選的一站式應用,未來還將逐步增加代理式AI功能,以支持在淘寶等平臺上的購物體驗。

此次公測的版本,不僅搭載了阿里性能最強的Qwen3-Max模型,還採用了極簡設計,並默認開啓聯網搜索功能以確保信息的時效性,試圖解決大模型固有的「幻覺」問題。此舉標誌着阿里正全面參與到與字節跳動「豆包」、騰訊「元寶」等應用的競爭中,爭奪AI時代稀缺的用戶注意力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基金報消息,華為即將於11月21日發佈一項AI領域的突破性技術,旨在解決算力資源利用效率的難題。該技術通過軟件創新,可將GPU、NPU等算力資源的利用率從行業平均的30%至40%顯著提升至70%,從而大幅釋放算力硬件潛能。

據悉,這項技術能夠實現對英偉達、昇騰及其他三方算力的統一資源管理與利用,屏蔽硬件差異,為AI訓練和推理提供更高效的資源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此次的技術路線與以色列AI初創公司Run:ai存在共同性。Run:ai自2018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GPU調度技術,致力於打造能將AI模型拆分並行運行的平臺,其核心產品是基於Kubernetes構建的軟件平臺,通過動態調度、池化、分片等技術優化GPU資源利用率。該公司在2024年底被英偉達以7億美元收購,凸顯了算力資源調度技術在AI產業中的戰略價值。

行業景氣回暖,業績超預期打消市場疑慮

此前,「AI吞噬軟件」論調曾一度給計算機軟件板塊蒙上陰影,加劇了投資者的觀望情緒。然而,最新的行業財報數據正有力地驅散這一疑慮。

根據國盛證券的研究報告,多家計算機領軍企業在2025年第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優異,增長顯著提速。報告數據顯示,金山辦公、海康威視、深信服、合合信息等公司,其單季度營收或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相較二季度均有明顯提升。以金山辦公為例,其25Q3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高達35.42%,遠超Q2的-2.83%,主要得益於AI新產品的落地推廣和信創業務的加速。這表明,對於具備核心競爭力和強大執行力的公司而言,AI非但不是「吞噬者」,反而成為驅動增長的「賦能者」。

機構配置處低位,政策與監管新規構成潛在催化

從資金配置角度看,軟件行業正處於一個有利的起點。據基金三季報重倉持股數據顯示,2025Q3基金重倉持股總市值中,計算機板塊佔比僅為2.68%,處於近年來的相對低位,且已連續兩個季度下降。與此同時,年初至今該行業的漲幅也落後於通信、電子等其他科技板塊。

國盛證券認為,這種「低配」狀態可能迎來轉機。中國證監會近期就《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指引》徵求意見,旨在強化業績基準的約束作用,限制基金投資風格的過度偏離。

分析認為,該新規一旦實施,將利好計算機等當前被低配的板塊,可能引導資金迴流。此外,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的《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全域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以及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場景培育等政策利好,也為行業景氣度的持續回升提供了堅實支撐。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