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ag 7股價狂飆到巴菲特「最後一舞」建倉谷歌 華爾街巨頭們堅定押注AI大浪潮

智通財經
昨天

華爾街最大規模的機構投資者們通常更關注一級市場孖展等私人投資市場,而非股票市場這類公開投資市場。但隨着史無前例的人工智能大浪潮預計將在未來幾十年徹底重塑經濟,他們不得不密切關注最大規模公開上市科技股(比如英偉達谷歌微軟等)的最新動態,而且他們目前並不擔憂所謂的「AI泡沫」這類對於熱門AI科技股的悲觀論調。

在對「七大科技巨頭」市值集中度過高以及可能出現AI泡沫破裂的這類看跌情緒所圍繞的美國股票市場,管理着數百億美元資金的兩位資深投資經理在「Delivering Alpha」大會上表示,他們對美國前沿科技領域以及AI投資熱潮相關的鉅額資金流入趨勢仍持看漲態度。

全球範圍內的熱門科技股在近期市場交易中表現出劇烈波動,尤其是股價屢創歷史高點的美股七大科技巨頭(即「Mag 7」)在標普500指數中的市值權重集中度以及愈發高企的AI估值引發了交易壓力。

然而,英偉達、美光以及臺積電、SK海力士等這些受益於AI投資熱潮的最熱門AI科技股,仍然接近歷史最高點位。與此同時,有着「股神」稱號的沃倫·巴菲特所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披露了對於美國七大科技巨頭之一(Mag 7)——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鉅額投資,而幾年前他們曾表示錯失了投資機遇。對於將於明年正式退休的巴菲特來說,伯克希爾大舉新建倉谷歌這一押注人工智能大浪潮的重磅操作,堪稱股神在股票市場的「最後一舞」。

佔據標普500指數高額權重(大約35%)的所謂「七大科技巨頭」,即「Magnificent Seven」,它們包括:蘋果、微軟、谷歌、特斯拉、英偉達、亞馬遜以及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它們乃標普500指數屢創新高的核心推動力,也被華爾街頂級投資機構們視為在自互聯網時代以來最大技術變革背景下最有能力為投資者們帶來鉅額回報的組合。

巨頭們攜手華爾街駁斥「AI泡沫論」

市值接近4萬億美元的美國科技巨頭微軟在上週表示,將在葡萄牙海岸建設一座大型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投資金額將高達100億美元,這將成為其今年在歐洲最大規模的投資項目之一。微軟重磅官宣的百億美元AI數據中心投資,無疑駁斥了近期甚囂塵上的「AI泡沫論調」這一悲觀的AI看跌立場,用高達100億美元真金白銀續寫「AI超級投資週期敘事」。 此外,AI芯片領軍者AMD以及SSD存儲巨頭閃迪(SanDisk)公佈AI熱潮驅動之下的無比強勁業績也在用事實駁斥「AI泡沫論調」。

對於AI泡沫,華爾街分析師們近期也集體發佈研報抨擊這種悲觀論調,有分析師認為即使當前市場存在「AI泡沫」,也是處於泡沫正在成型的最早期泡沫階段,距離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那種股票市場熊市暴跌時期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

華爾街金融巨頭高盛表示,與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相關聯的投資週期仍有大規模推進空間,將如今AI支出狂潮和科技股估值的飆升比作20世紀90年代末科技熱潮的早期階段,而非投機性頂峯。

在一份研究報告中,高盛指出,「從多個量化指標來看,當前與AI相關的投資熱潮,與1997年至1998年的科技股投資熱潮更為相似,而非1999年或2000年的泡沫開始破裂的悲觀狀態」。1997年至1998年的狂熱投資時期是互聯網時代的基礎設施建設階段,生產力體系以及基礎設施生態的進步開始顯現,但市場過度投機尚未形成。

瑞銀分析師團隊強調,隨着全球AI算力產業鏈以及美股科技巨頭們股價持續創新高,「人工智能泡沫」的出現條件正逐步具備,但是距離泡沫破裂可謂非常遙遠。

瑞銀表示,AI科技巨頭們權重佔比愈發龐大的美國股票市場仍處潛在的泡沫最早期階段——即處於泡沫未成形階段,遠未達到堪比「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的危險頂峯,主要因市場估值未達極端泡沫水平、科技投資佔GDP比重可控,並且遠未出現類似千禧年泡沫時期的極端併購案等見頂信號。來自法興銀行的分析師團隊則表示,終結科技股牛市主導的「AI泡沫」的核心條件之一在於「聯儲局重啓加息進程」,而這一點當前看來不可能實現。

在2022年末準確預測美股牛市,並且多次精準預言這輪牛市將長期延續下去的華爾街知名投資機構Wedbush近日表示,AI投資狂潮驅動之下的2023年以來這一輪科技股牛市中存在各種短期擾動因素是很正常的現象,市場對於AI泡沫的恐慌情緒是短暫的,並且該機構堅定預測稱:隨着投資者們迫切希望通過股票市場「逢低買入」策略來佈局這場史無前例的AI革命,美國科技股(基於納斯達克100指數)將在今年剩餘時間還有10%左右的上行空間。

無需擔心「AI泡沫」以及科技股拋售浪潮

在過去一週的「Delivering Alpha」大會上,兩家大型投資管理機構——資管規模高達1180億美元的General Atlantic以及710億美元的Coatue Management的負責人解釋了他們為何不擔心這一輪AI驅動的科技股牛市。

來自Coatue Management的創始人兼投資組合經理菲利普·拉豐(Philippe Laffont)表示,現在的AI投資熱潮與「互聯網泡沫時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他稱之為「超大規模優勢」,這是指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和亞馬遜在內的現金流無比強勁的科技巨頭們,預計將在明年投入超過5000億美元繼續大舉進行AI算力基礎設施投資,並且不同於互聯網泡沫時代的是,這些現金流強勁且盈利能力穩健的科技巨頭乃這股AI大浪潮的核心推動力,這一點與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截然不同——當時多數領升者為那些未盈利的公司。

General Atlantic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比爾·福特(Bill Ford)也同意這一樂觀立場,認為市場目前討論的美元金額是對最大規模公開科技股充滿信心的原因,而不是懷疑情緒。「推動這場AI變革的核心力量是大型科技公司以及像OpenAI這樣的人工智能行業的領導者們,他們有巨大優勢。」他在採訪中表示。

儘管福特表示,他領導的投資機構仍專注於私募市場的機遇,並在其投資的200家公司中積極佈局了與AI應用有關聯的投資標的——這些投資他表示正在向每個受益於AI的公司投入。但他補充道:「如果不瞭解甲骨文、谷歌以及微軟等科技巨頭們正在做什麼,你無法進行好的投資決策。」「我們必須完全瞭解它們的所作所為,儘管我們並沒有直接投資於它們。」福特表示。

「如果只看中私人公司而忽視大公司的戰略、技術、市場變化,你可能就看不清大局,因而難以在私人市場取得優勢。」福特在採訪中表示。

General Atlantic已經在其投資組合公司中「積極」佈局於AI,福特表示,他們已經看到「相當高的投資回報」,他補充表示,這只是應用級別的AI所帶來的價值機遇的「前沿」,例如在客戶服務、編碼和數字營銷等領域。

拉豐表示,他所領導的投資機構投資於公開和私營公司,他認為對於那些價值迅速上升的科技股產生擔憂情緒是合理的,因為這可能與長期來看對估值的看漲觀點相矛盾。因為對於公開交易的股票,他強調,雖然對未來有信心,但這並不意味着這種信心沒有提前被100%價格反映出來。他以甲骨文(Oracle)近期的股價k線圖為例——儘管他沒有特別指出對這家公司估值是否有擔憂,其他市場懷疑者則最近對此發出了嚴峻警告,表示該股估值已經嚴重透支未來業績預期——在過去一年中,甲骨文股價從每股150美元上漲到接近350美元,然後又迅速回落到220美元左右。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則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展示了與AI相關的大型科技股看漲敘事如何迅速發生變化,在其情況下是朝着更好的方向變化的最佳例子。不久前,由於ChatGPT的風靡全球以及Google Gemini AI應用長期不及ChatGPT,一些投資者曾認為谷歌已經在AI競爭中全面落敗。然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詮釋何謂「後發制人」,憑藉谷歌雲計算平臺以及基於Gemini AI應用的完整AI生態,token量以及谷歌雲和Gemini創收規模持續攀升,現在Alphabet已成為今年表現最好的大型科技股。上週,即將退休的沃倫·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透露已在該公司鉅額持股,這也很可能是巴菲特退休前的最後一筆大型倉位操作。

伯克希爾·哈撒韋在第三季度對於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鉅額投資引發全球投資者聚焦——Alphabet一舉進入伯克希爾的前十大持倉(買入規模高達43億美元),因為巴菲特之前曾表示,他錯失了投資該公司的重大機遇。在2019年的伯克希爾會議上,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遺憾地表示,他們「搞砸了」,沒有早點買入Alphabet,因為他們「可以看到我們自己業務中,谷歌廣告的效果有多好。但我們只是坐在那裏捻着大拇指」。當時,Alphabet的股價約為59美元。到了上週五,Alphabet股價收盤時已超過276美元,並且在上一季度——正是伯克希爾買入谷歌母公司股票的季度——股價從未低於170美元。

憑藉近年來持續斥巨資投入的「Gemini AI應用軟件完整生態」帶來的強勁助力,谷歌在全球雲計算市場的整體份額可謂日益擴張,強勢追趕亞馬遜AWS以及微軟Azure,諸多SaaS軟件巨頭以及像OpenAI這樣的AI應用領軍者們都開始與谷歌雲平臺進行長期合作。

谷歌2025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大幅上調2025年資本開支至910-930億美元,加碼與AI相關聯的基礎設施投資,2026年將進一步增加,更重要的是,谷歌旗下雲平臺Google Cloud營收同比大增34%至152億美元,雲端AI算力基礎設施以及生成式AI解決方案一整套生態是最核心的增長驅動力,並且谷歌每月處理的token量從7月的980萬億激增至超過1300萬億,一年內增長超過20倍,凸顯出谷歌在強勁AI支出的同時AI貨幣化軌跡同樣無比強勁。

Q3業績報告還顯示,包含雲端AI算力訂單在內的Google Cloud雲計算訂單儲備(backlog)環比激增46%,已升至1550億美元,意味着未來幾年有大量確定性的雲計算和AI算力項目要落地,需要在全球範圍的更大規模AI數據中心容量來進行全面消化。

納斯達克上週以跌幅結束,這是自8月以來的第二次連續周跌幅,但仍低於歷史最高點不到5%,並且高於200日均線。自從新冠疫情低點以來,美股市場的科技股基準——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已經上漲超過245%。

AI投資熱潮完全不同於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

來自Coatue Management的拉豐表示,全球科技股快速上漲確實是投資者需要研究的現象,包括更好地理解不只是那些單純看漲的案例,還有看跌者——例如有着「大空頭」稱號的這位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夕精準沽空的投資者邁克爾·布里(Michael Burry)最近聲稱,超大規模公司正在人為提高利潤——但拉豐表示,當投資者們將2025年與2000年做比較時,所謂的看漲敘事是截然不同的。

他表示,在互聯網泡沫時期,「所有資本都是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和商業模式相對可疑的未盈利新公司所驅動。」他強調:「今天,最大規模的公開上市科技公司正在朝着每年產出接近1萬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發展,而且它們幾乎沒有負債。」

「而在互聯網泡沫時期,市場中的大多數公司,即便它們產生了自由現金流,也是在‘大量負債’的情況下進行的,」拉豐表示,這使得它們在投資選擇方面受到限制。

但在當前AI投資熱潮,大型科技公司們則是另一個故事。「它們是由擁有真正負責任的董事會和具有強勁資本回報要求的華爾街巨頭們進行投資,所以我認為這個系統是相當健康的,而且系統中隱含的槓桿作用非常小。」他強調。「我會保持警覺,但如果你問我‘我擔心嗎?’我目前還不擔心它們,」他補充道。

拉豐和福特並不是「Delivering Alpha」大會上唯一對AI投資主題持看漲態度的頂級投資機構高管。來自摩根大通的資產與財富管理業務部門的首席執行官瑪麗·卡拉漢·厄多斯(Mary Callahan Erdoes)在另一個小組中表示,投資者們應該重點關注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增長機遇,而不是當前的全球AI投資熱潮是否存在泡沫。

福特表示,這些大型公開公司以及OpenAI等AI獨角獸在彼此之間的相互投資——即所謂的循環AI經濟——只是科技時代的一個典型現象,他認為這是看漲的標誌,背後主要基於這些公司認為自己有「真正的機會在另一端」,此外這些鉅額投資得到了它們當前產生的營收和利潤的支持。

「它們都在為一個意義非常大的獎項而競爭,」福特表示,「並且現在就需要鉅額投資以獲勝。」他補充道。

「‘七大科技巨頭’估值上漲的驚人之處在於其強大的盈利跟進能力。」他在採訪中表示。「這不是市盈率從兩倍到三倍的上漲躍遷。而是他們的盈利是長期存在的。」福特表示。

這兩位華爾街最頂級機構投資者們都表示,儘管AI算力成本可能有所下降,但他們並不認為市場會因此崩潰,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非常典型的商品化的全球情境中。

「這就像汽油對發動機一樣,」拉豐在採訪中表示。「這很奇怪,因為如果我說價格下降時,P乘以Q應該為零,然而即使P下降,P乘以Q也可以接近無窮大,」他提到一個方程,規定了商品價格下降時,總營收機遇也會大幅下降,他試圖表明,雖然隨着價格的下降,商品的單位價格(P)降低,但這並不意味着總的收入機會(P×Q)就會趨近於零,相反,在某些情況下,它甚至可以指數級大幅增加。拉豐表示,他相信token計算能力的價格會大幅下降,但他稱低價token所能做的「彈性幾乎是無限寬廣的」,這意味着可以通過低成本的計算做出大量新的創新和改變,遠超傳統的價格下降導致的營收大幅減少。

「有這麼多事情可以做,不僅僅是智能和軟件,還有汽車、類人形機器人和機器。我對未來十年以上的看法相當樂觀,即使token價格大幅下降,整體的P乘以Q仍會實現強勁增長。」 這意味着,在拉豐看來,即使token計算的整體價格降低(P減少),它能催生的應用場景(Q)會大幅增加,從而推動整體市場價值的增長。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