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全球最大私募投資機構之一EQT正在大舉押注亞洲市場,將該地區視為核心增長引擎,並在中國市場採取差異化策略,重點佈局早期創新企業和內需驅動型產業。
11月19日,據媒體報道,EQT首席執行官Per Franzén表示,「亞洲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增長機遇……我們投資管線中一些最具吸引力的項目來自亞洲。「在中國市場,EQT認為早期投資策略比收購策略更具前景,看好創新驅動的增長機會,而非傳統的成熟市場併購交易。
報道指出,EQT的亞洲戰略聚焦於內需市場而非跨境貿易,通過投資服務業、軟件、教育和金融服務等行業來規避地緣政治風險。該公司長期亞洲主席Jean-Eric Salata指出,這種策略使其資產能夠更好地抵禦貿易緊張局勢等外部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報道還稱,與部分私募管理人將疲弱退出歸因於高利率不同,EQT表示其投資決策和結果在很大程度上獨立於貨幣週期。
中國市場策略:聚焦早期創新而非傳統收購
報道稱,EQT在中國看到了不同的機會。
「我們在中國看到更多有趣機會的是早期階段策略,那裏有大量創新和巨大的增長空間,「Salata說。
這一判斷與市場數據相呼應。根據貝恩公司今年發佈的報告,2020年中國佔亞太地區私募股權交易價值的一半以上,到2024年這一比例為27%。
亞洲市場成為全球私募新焦點
報道稱,EQT對亞洲的重注反映了全球私募行業的趨勢轉向。該公司表示,全球更多私募投資者正尋求投資組合多元化,將更多資金投向亞洲地區。
EQT在今年4月為BPEA私募股權基金IX籌集超過100億美元,該基金於2024年8月啓動,目標規模為125億美元。此外,公司還計劃向韓國企業軟件提供商Douzone Bizon投資約9.3億美元。
競爭對手KKR最近透露,其2025年向投資者返還的私募資本中有一半將來自亞洲。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美國公司甚至首次在東京舉行董事會會議,凸顯對亞洲市場的重視。
該公司強調其在亞洲的投資重點是與內需相關的企業,而非依賴跨境貿易流動的公司,從而使投資組合能夠更好地抵禦地緣政治風險。
該公司舉例說明了這一策略的成效。Salata提到:「我們在印度擁有最大的醫院集團之一,專門從事胃腸道手術。該業務蒸蒸日上,與貿易或貿易關稅等複雜情況完全無關。」
報道稱,EQT的Salata表示,亞洲市場的低效率程度高於美國和歐洲,為投資者提供了「結構性阿爾法機會」。Salata說:
「這裏的市場相當低效,在許多方面比美國和歐洲更低效。因此,為了捕捉這種阿爾法收益,你確實需要紮根當地並建立本地化團隊。」
EQT目前在亞洲擁有350名員工。他指出,亞洲的複雜性和相對較高的進入門檻使得本地化運營對於尋找交易、招募人才和推動退出至關重要。
不依賴利率週期的投資邏輯
面對高利率環境對私募行業的挑戰,EQT強調其決策和結果在很大程度上獨立於貨幣週期。
Franzén表示,公司並不指望利率下降,「我們當然不指望利率會下降……重要的是你要繼續投資於價值創造能力。」
EQT以其3月份與財團收購的國際學校運營商Nord Anglia Education為例,該交易對公司估值145億美元。Salata表示:
「人們希望在子女教育上投資更多,特別是在這個地區,我們向投資者返還了100億美元的分配,這是在利率處於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中實現的。」
他強調:「如果你在正確的行業擁有正確的資產,並且為企業增加價值,我們試圖創造一個不一定與利率走勢相關的全天候策略。」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