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重回擴張週期了

虎嗅APP
昨天

出品|虎嗅黃青春頻道

作者|商業消費主筆 黃青春

題圖|視覺中國

毫無疑問,B 站穩住盈利預期後,社區重回擴張週期了。

11 月 13 日,B 站向市場遞上 2025Q3 財報,營收同比增加 5% 達 76.9 億元,連續五個季度實現盈利,一掃資本市場對其盈利穩定性的擔憂;淨利潤 4.7 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 7980 萬元;經調整淨利潤同比暴漲 233% 至 7.86 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此外,2025Q3 經調整淨利潤率為 10.2%,較 2024 年同期的 3.2% 增長超三倍;毛利同比增長 11% 至 28.2 億元,毛利率提升至 36.7%,連續 13 個季度環比增長。

受業績利好提振,財報發佈當日 B 站美股盤前漲幅一度超 6%;近半年,B 站美股、港股均實現累計漲幅超 85%,最高上漲峯值超過 125%。

與此同時,B 站 Q1 受春節效應拉動 MAU 一度淨增 2800 萬,Q2 從峯值回落 500 萬;沒曾想 Q3 再次環比淨增 1300 萬,創下歷史新高,充分印證 B 站運營效率與用戶粘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難能可貴的是,B 站在維持遊戲、廣告持續高增速前提下,平衡好了商業變現與用戶口碑的撕扯,帶領社區重回擴張週期。

商業化底盤牢固

拆解 B 站 2025Q3 財報可見,增值服務、廣告、遊戲和 IP 衍生品及其他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 39%、33%、20%、8%——相較上一季度,增值服務與廣告佔比持平,遊戲業務佔比下降 2%,IP 衍生品及其他業務收入微漲 2%。

增值服務依然是 B 站「泵血」的核心支柱,2025Q3 收入同比增長 7% 至 30.2 億元。據虎嗅分析,主要得益於兩點:

其一,年輕一代消費理念與偏好重塑了消費模式。00後、05後自出生就生活在會員經濟時代,早已習慣通過會員追綜藝、看動畫,為內容付費的意願強烈,甚至將付費服務視作一種生活方式。

其二,社區優質內容的粘性持續增強。2025Q3 季度 5 分鐘以上視頻播放時長增長近 20%,AI 內容播放時長同比增長近 50%,國創內容播放時長同比飆升 104%——其中,《凡人修仙傳》創下單集播放超 1.8 億的紀錄;年番《牧神記》開播滿一週年,追番量突破 500 萬。

憑藉蓬勃的內容生態,進而帶動用戶付費意願持續攀升——2025Q3 B站月均付費用戶同比增長 17% 至 3500 萬,創歷史新高;其中,直播與大會員訂閱用戶環比增長 170 萬至 2540 萬,成為 B 站 2021 年以來單季度最高增長。

2025Q3 的亮點還在於,B 站商業化效率同步帶動了社區規模與活力的提升。季度內 DAU 同比增長 9% 達 1.17 億,MAU 同比增長 8% 達 3.76 億;DAU/MAU 提升至 31%,依舊保持着較高的社區粘性。

這無疑是積極信號——DAU 與 MAU 均創歷史新高,社區生態重回擴張週期。Sensor Tower 數據顯示,除了小紅書、抖音外,B 站是為數不多持續保持正增長的社交平臺。

不止如此,新用戶的持續湧入還帶動整體用戶使用時長提升:2025Q3 B 站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飆升至 112 分鐘,同比增加 6 分鐘,創歷史新高——用戶願意每天投入更多時間在 B 站,印證了平臺內容吸引力的持續提升。

受益於此,2025 年前三季度,近 250 萬 UP 主在 B 站通過廣告、直播、充電、課堂、小店等渠道獲得收入,UP 主的人均收入同比增長 22%。B 站董事長兼 CEO 陳睿在幾天前的演講中提及,「投稿五年以上的 UP 主已經超過 200萬」,收入穩步增長自然激發了 UP 主持續創作的動力。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用戶特徵是,2025 年上半年,B 站用戶平均年齡提升至 26 歲,而新增用戶平均年齡僅 22歲;截至 9 月 30 日,通過入站考試的 「正式會員」 同比增長 10% 達 2.78 億,第 12 個月留存率穩定在 80%。

對此,陳睿表示:「今年 B 站用戶平均年齡達到 26 歲,這意味着:其一,用戶可支配收入提升;其二,消費場景除精神文化領域外,還將覆蓋更多生活消費場景。」

這一判斷,從季度表現亮眼的廣告業務中得到了驗證——2025Q3 B 站廣告收入同比增長 23% 至 25.7 億元,主要得益於廣告產品供應優化與廣告效益提升。

聚焦垂直領域廣告預算投放,Q3 前五大廣告行業排序發生細微調整,依次為遊戲、網服、數碼家電、電商和汽車;其中,數碼家電、家居家裝行業廣告收入增長超 60%,汽車內容播放時長同比增長 20%,親子教育內容播放時長同比大增 56%,旅遊出行內容播放時長同比增長 18%。

值得一提的是,Q3 AI 相關行業廣告收入同比增長近 90%,目前廣告客戶的 AI 視頻素材消耗佔比超 60%,而 AI 在廣告領域的降本增效價值仍在逐步釋放。

B 站副董事長兼 COO 李旎表示,B 站廣告市佔率正在穩步提升,雙十一期間廣告同比增長 30%,客戶數同比增長超 100%;另據 Quest Mobile 數據顯示,B 站高價值用戶佔比 32.6%,用戶滿意度評分位居行業首位。

虎嗅瞭解到,2025 年下半年,B 站廣告正從兩方面發力:一方面,產品技術層面持續深化多終端、多場景的協同貫通,覆蓋 PC 端、OTT 端等終端,以及日常直播搜索、熱門搜索等場景,今年二季度 AI 生成封面佔比已接近 30%;另一方面,佈局 AI 智能投放,嘗試推出自動化廣告投放產品,降低客戶投放成本並提升跑量效率。

與之配套,B 站將持續迭代推薦算法,通過分析用戶興趣實現廣告精準推薦;在 AIGC 廣告工具方面,將幫助廣告主批量化生成更貼合 B 站生態的廣告封面、標題及部分內容。

難怪高盛樂觀預測,B 站經營利潤率將從 2025Q4 的 10% 飆升至 2026-2027 年的 15% 以上。

陳睿真有「兩把刷子」

儘管 B 站 2025Q3 增值服務與廣告業務保持穩健增長,但遊戲業務仍是影響外界預期的核心風向標。

受去年同期《三國:謀定天下》高業績基數影響,B 站遊戲業務收入本應面臨較大波動,但 2025Q3 遊戲業務收入同比減少 17% 至 15.1 億元,環比僅減少 1 億元。

虎嗅分析,在遊戲長線運營策略下,《命運 - 冠位指定》《碧藍航線》等作品持續貢獻穩定收入,《三國:謀定天下》(下簡稱《三謀》)穩居 iOS 排行榜前列,受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的 17% 收入波動屬於合理範圍 ——畢竟《三謀》此前四個季度同比增長超 60%;此外,B 站 2025Q3 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減少 13% 至 10.5 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省在了遊戲營銷開支上。

事實上,B 站自 2018 年上市以來,始終在主動調整與被動適應中降低對遊戲業務的依賴,但平臺的 「外殼」 是年輕社區,「內核」 仍與遊戲深度綁定——尤其在陳睿親手抓遊戲業務後,該板塊正重拾信心。

以 2025Q3 為例,B 站於 9 月首次曝光三國策略競技卡牌新遊《三國:百將牌》(簡稱《百將牌》)——這是繼《三謀》之後,B 站推出的第二款三國 IP 力作,被陳睿寄予厚望。行業樂觀預判,蓄勢待發的《百將牌》是 B 站乘勝追擊、着力搭建三國 IP 矩陣的明確信號。

縱觀遊戲行業,每一輪趨勢輪動與新玩法、新品類的流行,都與用戶遊玩習慣及偏好遷移密切相關——即便騰訊這樣的行業巨頭,也會面臨錯失風口、被動跟隨的局面:2020 年的開放世界品類(代表作《原神》)、2023 年的派對遊戲(代表作《蛋仔派對》),都讓騰訊一度陷入被動。

因此,隨着《小丑牌》掀起的卡牌熱潮持續升溫,B 站順勢推出《百將牌》,不僅能延續《三謀》積累的三國 IP 勢能,還能實現對《三謀》用戶羣體的生態補位——通過將三國 IP 與傳統牌類玩法進行年輕化、輕量化融合,實現向大 DAU 產品的突破。

接着 10 月,B 站自研遊戲《逃離鴨科夫》成為今年國產單機領域的最大黑馬。玩家口碑方面,《黑神話:悟空》珠玉在前,《逃離鴨科夫》仍在 Steam 近 3.3 萬條評測中保持 96% 的好評率,在線用戶峯值突破 30 萬,成功躋身國產單機歷史第二;銷售業績方面,該遊戲上線兩週銷量突破 300 萬份,銷售額超 2 億元。

此外,B 站於 10 月發行的養成類 RPG 遊戲《Trickcal: Chibi Go》(嘟嘟臉惡作劇),憑藉可愛的畫風、輕鬆的養成體系與治癒的捏臉玩法,成為當月出海遊戲中的最大「黑馬」—— 不僅迅速登頂日本 App Store 與 Google Play 下載排行榜,月內海外收入暴漲 320%,躍居出海遊戲增長榜第 4 名。

陳睿在財報電話會上強調,《逃離鴨科夫》成功的核心在於 「好玩輕鬆」 的定位,立項時便聚焦品類年輕化與細分賽道。目前該遊戲僅推出 PC 單機版,主機移植與手遊開發項目已正式啓動。此外,B 站還有 4-5 款遊戲待版號審批,產品線儲備充足。

更重要的是,作為國內最大的遊戲視頻社區,B 站已成為遊戲廠商的 「必爭之地」——2025Q3 遊戲內容播放時長同比增長 22%,小遊戲、遊戲直播等場景為廣告業務帶來可觀的轉化增量。

具體來看,繼《黑神話:悟空》在 B 站首發後,《黑神話:鍾馗》於今年 8 月在 B 站首發先導預告片,站內播放量超 1400 萬——若 B 站能充分發揮渠道優勢,其自研及獨代遊戲的早期宣發與後續運營將事半功倍。

可見,B 站擺脫對二次元遊戲的執念後,遊戲業務正重拾戰鬥信念與產品嗅覺。

本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hezuo@huxiu.com。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視頻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