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芯片漲價風暴:有些企業利潤翻了近20倍,手機等廠商卻只能被迫漲價

AI解讀社
11/19

無論是內存還是硬盤,都「買不起」了!

2025年的消費電子市場,正經歷一場由存儲芯片漲價引發的連鎖反應。內存條價格一個月飆升70%,DDR5內存條價格翻倍,手機廠商集體上調售價,連裝機愛好者都開始「海淘」內存條避險。這場漲價潮的源頭,竟是一場由AI算力革命引發的全球存儲產業大洗牌。

一、漲價源頭:AI算力革命引爆存儲需求

故事要從數據中心說起。2025年,全球科技巨頭正上演一場「算力軍備競賽」:微軟計劃向葡萄牙數據中心投資100億美元,Anthropic公司宣佈投入500億美元建設AI數據中心,谷歌亞馬遜等雲服務商更是持續加碼AI基礎設施。這些數據中心的核心裝備——AI服務器,對存儲的需求堪稱「恐怖」:單臺AI服務器的存儲容量是普通服務器的8倍,對帶寬的要求更是呈指數級增長。

「這就像給高速公路拓寬車道的同時,還要讓每輛車的速度提升10倍。」行業分析師用這樣一個比喻形容AI對存儲的衝擊。以三星電子為例,其交付的32GB DDR5服務器內存條,合同價格從9月的149美元飆升至11月的239美元,漲幅高達60%。更誇張的是,64GB DDR5內存模塊的價格漲幅超過75%,部分型號甚至出現「一天一個價」的瘋狂行情。

但真正的緊缺還在後面。高帶寬內存(HBM)作為AI服務器的「標配」,其2026年底前的產能已被英偉達谷歌等大客戶提前鎖定。三星電子甚至宣佈,2026年產能「已全部售罄」。這種「未產先銷」的局面,讓整個存儲市場陷入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態。

二、供需失衡:原廠「控產」加劇短缺

面對暴漲的需求,存儲原廠卻集體選擇「控產」。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巨頭不約而同地調整戰略:淘汰低端產品線

DDR4、LPDDR4X等上一代產品逐步停產,將產能全面轉向DDR5、HBM等高端領域。限制供應渠道

優先保障核心客戶(如北美雲服務商)的供應,對中小客戶和現貨市場大幅削減配額。人為製造緊缺

通過「一週一價」「臨時報價」等策略,維持市場緊張情緒。

這種策略的直接後果是:DDR4 16Gb 3200的現貨價格從10月底的13美元飆升至11月的24美元,漲幅超過80%;而用於手機的嵌入式NAND閃存,因原廠減少供應,價格漲幅普遍超過50%。

「原廠現在就像在玩一場高風險的博弈。」存儲行業資深人士透露,「他們擔心重蹈2023年擴產過度導致價格暴跌的覆轍,所以寧願維持高景氣度,也不願輕易釋放產能。」

三、市場傳導:從服務器到消費電子的全鏈條衝擊

存儲漲價的浪潮,迅速從數據中心傳導至消費電子領域:手機廠商集體漲價

紅米K90系列全系比上一代漲價100-400元;真我GT8標準版與Pro版起售價分別上漲300元和400元;iQOO 15起售價較上一代高出200元。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直言:「存儲成本上漲遠高於預期,且會持續加劇。」電腦市場被迫調整

聯想惠普等品牌的部分筆記本型號因存儲成本上升,不得不推遲新品發佈或調整配置。據預測,2026年筆記本電腦終端售價將普遍上調5%-15%。裝機黨轉向海淘

國內內存條價格一個月暴漲70%,導致不少玩家選擇從海外電商平臺購買,即使加上關稅和運費,價格仍比國內便宜20%以上。

「這輪漲價已經不同於以往任何一次消費電子週期。」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分析師指出,「AI需求爆發帶來的結構性短缺,正在重塑整個存儲產業鏈的定價邏輯。」

四、企業應對:囤貨、漲價與國產替代的博弈

面對這場風暴,產業鏈上的企業各顯神通:模組廠商囤貨增利

江波龍佰維存儲等頭部企業通過提前建立庫存,在漲價潮中賺得盆滿鉢滿。江波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激增1994.42%,佰維存儲淨利潤增長563.77%。威剛董事長陳立白更是公開表示,將庫存目標拉昇至新臺幣200億元以上。終端廠商被迫漲價

OPPO、vivo等品牌通過提高終端售價或降低存儲配置來消化成本。例如,部分機型將原本標配的12GB內存降至8GB,或取消512GB大容量版本。

國產替代加速突圍

長江存儲的NAND閃存芯片和長鑫存儲的DRAM內存芯片,正加速進入國內終端廠商的供應鏈。據行業觀察,2025年國內服務器、PC、手機品牌對國產存儲芯片的採購量同比增長超過200%。技術升級尋找突破

瀾起科技等企業加大在時鐘芯片、內存接口芯片等領域的研發投入,試圖通過技術優勢降低對存儲價格的依賴。

五、未來展望:2026年或成關鍵轉折點

這場漲價潮會持續多久?行業普遍認為,2026年將是關鍵節點:需求端

北美雲服務商的AI服務器需求預計增長40%-50%,但供應增速可能只有20%-30%,缺口將進一步擴大。供給端

三大原廠的高端產能將在2026年逐步釋放,但低端產品(如DDR4)的短缺可能持續至2027年。政策端

中國、美國等國家加大半導體產業補貼力度,推動國產存儲廠商加速技術迭代。江波龍、佰維存儲等企業已佈局先進封裝產線,試圖在高端市場搶佔份額。

「這輪漲價潮的本質,是AI算力革命與存儲產業週期的共振。」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指出,「對於國產存儲廠商來說,這既是短期紅利,也是長期成長的契機。誰能在這場風暴中抓住機遇,誰就能在未來的全球存儲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結語:一場未完待續的產業變革

從數據中心到消費電子,從原廠控產到國產替代,存儲芯片的漲價風暴正在重塑整個科技產業的格局。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需要為更高的電子設備價格買單;但對於中國存儲產業來說,這或許是一次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機。

正如一位行業資深人士所言:「存儲大週期對晶圓製造業是春天,對終端廠商是寒冬,但對國產替代來說,這是最溫暖的孵化器。」在這場風暴中,誰能在技術、成本和供應鏈上佔據優勢,誰就能成為下一個十年的贏家。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