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缺貨到2027年!

Ai&芯片那點事兒
11/19

與各大內存廠商緊密合作的慧榮科技總經理苟嘉章受訪表示,隨着人工智能(AI)應用大舉擴張,全球內存產業正面臨一場結構性、長週期缺貨。他透露,三大 DRAM 原廠 SK 海力士、三星美光,以及 NAND 內存供應商(除上述三大廠外,還包括鎧俠、大陸長江存儲等),產能已被完全搶佔。市場缺口從原本預估的七八成擴大到一倍,儘管其中存在重複下單的情況,但由於供給缺口大到超出預期,缺貨問題明年絕對無法解決,恐怕要到 2027 年下半年纔會出現轉機。

苟嘉章強調,SK 海力士已公佈 「2026 年產能全數售罄」,這一情況印證了此波 DRAM 需求確實極為強勁,價格飆漲是可預期的結果。他同時指出,此輪缺貨並非單純的 「暫時供應緊張」,而是供需節奏與產能佈局同步錯位導致的。

苟嘉章表示,內存供應鏈曾因手機、消費性電子需求疲軟而壓力重重,然而隨着 AI 訓練與推論架構的爆炸式成長,內存需求瞬間轉向。「存儲容量 + 高帶寬」 成為新的基礎設施 —— 不僅高帶寬內存(HBM)被爭搶,傳統 DRAM、NAND 也因數據中心與近端存儲需求而顯著拉昇

例如 SK 海力士就曾表示,其 DRAM、HBM 與 NAND 2026 年的全部產能已被客戶預訂,而 「供應增長無法追上需求加速」,正是 SK 海力士將此輪缺貨定義為 「超週期」 的關鍵原因。

苟嘉章進一步說明,除了 HBM 這類高階產品備受關注外,傳統 DRAM 與 NAND 的供應也出現瓶頸。由於大型廠商將更多資源從成熟節點轉向 AI 專用內存產線,導致通用型內存的供給被壓縮。以服務器用 DDR5 為例,部分訂單的交貨比例僅能達到約 70%。

此外,業內人士預估,NAND 供應緊張的狀況可能不止一兩年,而是會拉長至十年之久。

隨着供應喫緊,價格迅速攀升。數據中心、服務器模組商等下游客戶面臨嚴重的交期延遲與成本壓力。根據 Tom’s Hardware 報道,服務器用 DRAM 模組 2025 年第四季度價格漲幅已達 50%,部分供應商的供應率降至 70%。

另外,由於客戶為搶貨,提前下單、重複下單(double-booking)的現象增多,使得產能分配更加複雜。他認為,這種不透明的訂單行為可能引發資源浪費與市場混亂。

苟嘉章強調,在這場供應鏈重新洗牌的過程中,大型內存芯片廠與數據中心、雲端服務商是最大受益者。SK 海力士、三星等廠商受惠於價格上漲與長期合約簽訂,盈利能力明顯提升。

反之,中小模組廠、低階終端設備與車用應用領域則處於弱勢。由於採購量低、議價能力弱,這些企業可能面臨搶貨無門、成本大增的困境,甚至需要降低規格以維持產能。消費性市場也可能因此出現低階版本內存容量下調、售價上漲的情況。

臺灣作為全球內存模組及代工重鎮,正站在這波缺貨潮的前端。金士頓(Kingston)、威剛、創見等模組廠商均面臨存儲元件供應變化的影響。雖然存在發展機會,但如果無法取得關鍵產能與訂單保障,中小模組廠恐怕會被邊緣化。

此外,車用與工業用內存需求雖尚未完全釋放,但如果缺貨狀況持續,這些後端應用領域也將受到波及。

苟嘉章分析,這波內存缺貨並非短期現象。有觀點指出,傳統 DRAM 可能在 2027 年後開始回穩,但 NAND 與高容量存儲需求可能會持續至 2028 年甚至更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