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百川智能4大高管出走,王小川身边还剩谁?

市场资讯
21 Mar

  来源:野马财经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AI大浪潮下,一场人才的迁移战正在展开。

  据“新浪科技”近日报道,和月之暗面齐名、估值高达200亿元的“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百川智能,其联合创始人焦可已离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陈炜鹏也正在办理离职手续,两人未来或将在AI领域创业,目前正在寻求融资。

  不仅如此,百川智能商业合伙人兼金融事业群总裁邓江,虽未正式官宣,但也已离开,下一步他或许也要投身一家大模型创业公司

  这波高管出走早有端倪。早在2024年12月,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商业化负责人洪涛便已离职。

  图源:罐头图库

  短短4个月,3位联创及1位合伙级高管相继出走。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网友犀利评论道,核心团队带着经验自立门户,这到底是“内部孵化”还是“资源分流”?两位联合创始人离职后的创业项目与百川现有业务有所重合,未来竞争还是合作?

  曾并肩作战、共同创业的“老搭档”们,如今却纷纷选择离开。有人奔赴AI创业浪潮,有人另寻新东家。曾经的“天才少年”王小川,如今身边还剩下谁?

  联创离职“另起炉灶”

  业务会否“撞车”?

  2023年4月,搜狗创始人王小川发布一篇《百川智能,共赴山海》文章,宣布创建“百川智能”,一家研发并提供通用人工智能服务的中国公司。

  文章中,王小川提到,“我最动心的是,能和一群有理想的人,用极致的技术驱动创造出颠覆性的智能产品。这一次,百川智能将借助语言AI的突破,构建中国最好的大模型底座,并在搜索、多模态、教育、医疗等方面增强,帮助大众轻松、普惠的获取世界知识和专业服务。”

  据王小川透露,其筹建百川智能不到两个月,已有多位技术合伙人和领军人物的加入,到2023年4月底将会有近50人规模的精英团队。

  官网显示,这些精英团队由来自搜狗、百度、华为、微软、字节、腾讯等知名科技公司的AI顶尖人才组成。百川智能成立不到100天,便发布了Baichuan-7B、Baichuan-13B两款开源可免费商用的中文大模型,且在多个权威评测榜单均名列前茅,下载量突破百万。

  精英团队+技术人才的配置,让百川智能迅速获得多轮融资。

  据“天眼查”显示,百川智能公司成立之初便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2023年10月完成3亿美元的A1轮战略融资后,2024年7月又宣布完成A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达到50亿元人民币。目前,百川智能正以200亿元的估值筹备B轮融资。

  投资方不仅包括阿里、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还有多家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百川智能也因此被称为国内“大模型六小虎”之一,它与智谱、MiniMax、月之暗面、零一万物、阶跃星辰齐名。

  其中,百川智能的投资方心资本创始合伙人韩彦曾表示:“百川智能在团队组建、产品技术、融资能力、产业资源和商业落地上均显示出了出类拔萃的能力。”

  然而,从成立到爆红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曾经蜂拥而至到王小川身边的人,如今正在一一离开。

  目前,三位联合创始人相继离职,其中两位——陈炜鹏与洪涛,还是王小川在搜狗的“旧部”。

  另一位离职的焦可,主要负责百川智能的互联网业务。他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后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攻读硕士,与王小川是清华校友。

  焦可的职业生涯始于百度,曾主管MP3、视频搜索、地图搜索等产品,并负责网页搜索等产品的市场与运营。此后,他在赶集网、马可波罗、智融集团等公司担任高管,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和商业化经验。

  天眼查信息显示,百川智能的股权结构中,王小川持股76.43%,联合创始人茹立云持股0.77%,焦可同样位列持股名单,持股比例为0.2%。焦可首次持股日期为2023年7月,这表明从百川智能创立初期,他便已加入,是公司创业元老之一。

  图源:天眼查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陈炜鹏,在百川智能主要负责大语言模型技术,目前仍在办理离职手续。他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王小川在搜狗时期的“老搭档”,曾担任搜狗搜索研发总经理,负责通用搜索、垂直搜索和推荐系统的研发。

  搜狗被腾讯收购后,陈炜鹏加入Soul母公司,担任技术VP,推动内容理解、推荐算法及AIGC技术在社交产品中的落地。在搜索引擎和社交推荐领域,他都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

  两位联合创始人离职后,双双投身AI创业。据“新浪科技”报道,焦可已在AI语音方向创业,并积极寻求融资,而陈炜鹏则选择AI编程(AICoding)作为赛道,同样在接触投资人。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创业方向与百川智能业务有重合之处。

  焦可的AI语音创业,涉及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而百川智能的“百小应”同样具备智能语音交互能力,并在多模态模型上发力。这意味着,焦可的创业项目可能在语音交互应用上与百川形成直接竞争。

  陈炜鹏的AI编程方向,则与百川智能的底层大模型研发能力有所重叠。百川智能在模型研发及迭代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编程技术来优化算法、搭建架构等。

  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网友评论道:“焦可搞AI语音,陈炜鹏玩AI编程,都是技术门槛高但变现难的赛道。百川刚拿完50亿A轮融资,转头核心团队就带着经验自立门户,投资人心里怕是万马奔腾,这到底是“内部孵化”还是“资源分流”?

  该网友继续表示,更扎心的是,两人创业项目与百川现有业务高度重合,未来竞争还是合作?剧本都不敢这么写!

  图源:脉脉

  此外,金融ToB业务的负责人、百川智能商业合伙人兼金融事业群总裁邓江,虽未正式官宣离职,但其脉脉信息已更新为“前百川智能副总裁”。

  图源:脉脉

  而在焦可和陈炜鹏被曝离职之前,百川智能的商业化负责人洪涛便已出走。百川智能官方曾对此回应:“洪涛因个人原因已从公司离职。在公司创立初期,他快速搭建了商业化团队,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非常感谢他的付出和贡献。”

  洪涛是王小川的老“战友”,清华大学毕业,曾任职康佳、雅虎,2005年加入搜狗,担任首席营销官(CMO),带领搜狗广告收入跃居行业前六,与王小川、前搜狗COO茹立云、前搜狗CTO杨洪涛并称为“搜狗四大天王”。

  据“财经网”报道,2024年2月,洪涛在一场社区活动上曾表示,他更关注商业化的成本压力:“一年下来苦哈哈做各种私有化项目,到底挣多少钱,其实内心没把握。”

  截至目前,百川智能官方尚未对其他人事变动作出进一步回应。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百川智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多名核心人物离职的情况是较为罕见的,这种人员变动频率在行业内属于较高水平。不过,考虑到人工智能行业竞争激烈、技术迭代迅速,企业战略调整和业务转型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人员流动也是正常的。

  个人抉择

  还是战略调整的“被动选择”?

  从上述离职或正在办理离职的高管来看,他们的职责涵盖互联网业务、大语言模型技术、商业化以及金融ToB业务,几乎涉及百川智能的核心运营层面。

  而这一波高管出走的背后,既有个人选择,也与百川智能的战略调整息息相关。柏文喜表示,“百川智能的业务调整是导致高管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新媒体“智能涌现”报道,百川智能最初依靠四大业务组运转:产研、通用、B端、医疗。

  图源:智能涌现公众号

  自成立以来,公司战略经历了多次调整——从模型研发及金融、教育行业的B端落地,到试水C端产品和多模态模型,再到重点发力医疗,同时推进B端商业化,最终全面裁撤B端业务,专注医疗方向。

  业务重心的不断变化,使得部分高管的岗位价值被削弱。

  先看百川智能ToB团队的变化。在百川智能内部,ToB业务曾被视为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之一。B端组自公司成立之初便存在,主要面向金融领域,由前中关村科金副总裁邓江带队,并直接向茹立云汇报。

  但2025年2月19日,百川智能ToB业务团队的PE团队(提示词工程团队),被调至统管算法团队的产研组。

  这一调整,被不少员工视为B端业务收缩的前兆。据“智能涌现”报道,PE组在百川内部是业务需求、算法和工程之间的桥梁,自成立以来一直隶属于B端组,如今被并入产研组,意味着B端业务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削弱。

  短短两周后,2025年3月3日,百川智能彻底裁撤了主要负责金融ToB业务的B端组,组内员工当天签署离职协议。据新媒体“职场Bonus”报道,此次调整涉及约40人。

  当天下午,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茹立云向员工解释裁撤B端业务的原因:公司要聚焦医疗。

  此次离职的邓江,正是金融ToB业务的负责人。

  除了商业化路线的调整,百川智能在基础模型训练上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

  2023年,创立之初的百川智能推进基础模型研发,短短半年时间便开源了Baichuan-7B,又开源了Baichuan-13B。

  但2024年,据“智能涌现”报道称,公司已经停止预训练新的超大规模通用大模型,且把精力放在医疗垂类大模型上。

  需要说明的是,转向医疗意味着更多的卡和算力资源将用于训练新的医疗模型,而彼时公司仍在进行金融大模型的研发工作,导致2024年年中基础大模型的训练几乎停滞。

  加上2025年春节后,DeepSeek的崛起,王小川开始重新思考基础模型的价值。据“职场Bonus”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称“彼时王小川突然不知道做模型有什么意义了。”

  DeepSeek主打开源,使得大模型的技术壁垒进一步降低,许多闭源自研模型在ToB市场上的价值被削弱,百川也未能幸免。王小川认为,基础模型的训练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并判断百川在半年内难以追赶DeepSeek,因此选择暂停。

  但这一决策在公司内部引发了不小的分歧。“职场Bonus”援引公司内部人士观点称,技术负责人(陈炜鹏)不认同这种做法,这也是促使技术负责人离职的重要原因。

  据“新浪科技”报道,陈炜鹏已主动提出了离职,目前正等待百川智能内部放行。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陈炜鹏可能认为持续投入基础模型研发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而王小川可能出于成本控制、更快实现商业化或其他考虑,决定将资源集中在医疗垂类。

  北山常成基金投研院执行院长王兆江则指出,通用模型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训练成本,如果成本过高,功能性价比又不如竞品,且市场推广效率跟不上,就不能形成有效竞争力,很容易被对手打败。百川在超大通用模型训练上及时止损,转而进入垂类方向研究,未必是一个错误选择。

  尽管经历了人事动荡,百川智能仍坚持在医疗AI赛道上大举推进。在与新媒体“晚点LatePost”的对话中,王小川透露,2025年第一季度,百川的AI儿科医生将在北京儿童医院正式上岗,每个海淀居民都将拥有一个“AI医生助理”。

  对百川智能影响几何?

  百川智能的三位联合创始人相继离职,给公司带来的震动逐渐显现。

  从技术角度来看,“对于陈炜鹏的离职,如果百川智能新招技术负责人,招聘及适应过程可能会对公司的技术研发业务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柏文喜表示。

  柏文喜认为,招聘新负责人本身就需要时间,此外,新负责人还需要适应公司业务和技术架构。短期内,技术研发的进度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停滞,甚至放缓。而长期来看,虽然新负责人有可能带来新的管理思路和创新能力,但如果与现有团队磨合不佳,可能会引发内部矛盾,从而影响研发的稳定性和效率。

  据“新浪科技”报道,离职的陈炜鹏管理着百川超过一半的研发人员。

  “技术领导的离职必然会对现有研发团队的士气产生不小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直接向陈炜鹏汇报的骨干成员,可能会因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而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宋清辉表示。

  更重要的是,两位联合创始人的离职并非简单的职业跳槽,而是选择直接进入AI创业赛道。

  宋清辉指出,如果是“内部孵化”,通常会有明确的合作协议和利益分配机制,并且创业方向应该与母公司形成互补,而不是直接竞争。现如今,两位创始人选择进入与百川智能业务类似的领域,这种情况显然不同寻常,可能意味着百川智能不仅面临人才流失,还要面对来自同一市场的直接竞争。

  “这种变化对百川智能而言,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人才流失、技术经验流失、投资者信心下降,这些因素无疑会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挑战。”他表示。

  与此同时,百川智能所处的赛道竞争也愈加激烈。

  世界经济论坛《人工智能驱动健康的未来:引领潮流》报告显示,2024-2032年,AI医疗市场预计年增长43%,规模有望达3.58万亿元。

  在此背景下,众多企业纷纷布局,抢占市场。

  “互联网巨头”百度依托大健康领域的数据沉淀与先进数字技术,2023年9月便推出产业级医疗大模型——灵医大模型,并在2024年4月通过网信办备案。2023年10月,商汤也发布升级版医疗健康大语言模型“大医”。2025年3月,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强势入局医疗大模型临床落地。

  对于百川智能来说,在医疗领域有不少重量级对手,未来的市场格局将变得更加复杂。

  商业世界风云变幻,没有长盛不衰的赢家,也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优势。正如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喧嚣过后,资本市场始终遵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铁律。

  你怎么看百川智能4位高管相继离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