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联储副主席:市场高估了广场协议的作用

滚动播报
9 hours ago

  来源:华尔街见闻

  Richard Clarida认为,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中,外汇干预的作用被高估了,真正的两个“幕后功臣”是美国货币政策大幅宽松和财政政策显著收紧。如果用历史经验来指导今天,Clarida认为“海湖庄园协议”的构想仍面临现实挑战,因为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可能没那么大,财政整顿的前景也不明朗,全球地缘政治形势也更为复杂。

  4月29日,前美联储副主席、债券巨头Pimco全球经济顾问理查德·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的真正教训(The real lessons from the Plaza and Louvre accords)》的专栏文章,对1985年广场协议和1987年卢浮宫协议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两项协议成功因素的普遍认知。

  Clarida表示,大家普遍认为1985年的广场协议和1987年的卢浮宫协议之所以成功,主要是靠各国联合出手干预外汇市场,这才让当时过分强势的美元贬值,也缩小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

  但他认为,这其实是个“神话”,或者说,是个流传甚广的误解。

  Clarida强调,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当时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

  对广场协议与卢浮宫协议的普遍误解

  文章首先简单回顾了两份协议达成期间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元汇率一路飙升,美国的贸易逆差也越来越大,大概占到了GDP的3%左右,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也越来越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5年9月,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这五个主要工业国(G5)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核心目标就是大家一起行动,让美元有序地贬值。

  两年后的1987年2月,这几个国家又在巴黎卢浮宫签署“卢浮宫协议”。这时候大家觉得美元贬值得差不多了,就决定反过来,一起稳定汇率,别让市场波动太大。

  从事后看,这两个协议确实达到了目标:到1987年,美元确实有序贬值了;到1989年,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也减少了三分之二。

  文章指出,而正是因为这个结果,很多人,甚至一些专业人士都觉得,是各国央行联手在外汇市场上买卖美元(也就是所谓的“干预”),才促成了美元贬值和贸易平衡。

  Clarida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种看法虽然很吸引人,毕竟,谁不希望光靠协调外汇干预就能解决贸易逆差呢?但该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

  他强调,实证证据和学术研究表明,尽管协调干预在象征意义上很重要,但并非1985年至1987年间美元贬值的主要驱动因素,外汇市场干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被大大高估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迷思”。

  广场协议的真正驱动因素——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

  那么,如果不是外汇干预,什么才是美元贬值的主因呢?Clarida给出的答案是:美国自己的货币政策。

  他特别提到了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

“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沃尔克领导下的美国货币政策大幅放松。”

  文章表示,沃尔克在1979年上任时面临的是两位数的通胀,到1984年底成功地把通胀给压下去了,这意味着美联储有了很大的降息空间。事实上,从1984年10月(比广场协议早11个月)到1986年12月(比卢浮宫协议早2个月),美联储确实大刀阔斧地把利率从12%的高位一路降到了6%。

  Clarida观察到,美元的走弱几乎是“与这些降息步调一致”地发生的。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当美国的利率下降,美元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就减弱了,资金自然会流向其他利息更高的货币,导致美元贬值。

  所以,与其说是广场协议的“干预”喊话起了作用,不如说是美联储实打实的降息行动改变了市场的基本面。

  财政政策在贸易平衡中起关键作用

  除了货币政策外,美国财政整顿在减少贸易逆差方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Clarida指出,虽然里根政府在1981年实施了减税和增加国防开支的政策,但在之后的几年里,政府和国会合作,实际上出台了不少重要的财政紧缩措施。这些措施加起来,使得美国的预算赤字减少了将近40%。

  政府花的钱少了,或者税收增加了,整体经济的需求就会有所降温,包括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也会减轻对外国资本的需求,这都有助于改善贸易平衡。

  Clarida强调,至关重要的是,最初的广场协议公报明确强调,美国、日本和德国的财政调整将是减少全球贸易失衡所必需的,至少在美国,这些调整确实得到了实施。

  因此,Clarida认为,政策制定者必须认识到,成功的国际协调需要货币、财政和地缘政治层面的可信承诺,而非仅依赖外汇干预。

  “海湖庄园协议”的构想与现实挑战

  讲清楚了历史,Clarida就把目光转向了当下。

  近期,伴随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所谓的“海湖庄园协议”逐渐吸引了众多关注,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借鉴广场协议的经验来解决当前的贸易问题。

  文章还提及,除此之外,经济学家佐尔坦·波扎尔(Zoltan Pozsar)和曾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等人,都曾探讨过通过协调干预来压低美元汇率的可能性。

  甚至还有些更大胆的想法,比如把外国央行持有的短期美国国债换成长期甚至永久债券,或者把货币合作跟安全安排、关税减让挂钩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Clarida认为广场协议的成功主要靠的不是干预,那靠现在的“海湖庄园协议”干预能行吗?

  Clarida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认为,用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的经验来指导今天,必须看到现实的挑战。

  首先,现在的货币政策空间可能没那么大了,比如利率可能已经很低,或者通胀压力使得央行不敢轻易大幅降息;

  其次,财政整顿的前景也不明朗,各国政府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阻力或者沉重的债务负担;最后,地缘政治环境也比80年代复杂得多,大国之间的协调难度今非昔比。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珂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