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发现65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其中美股上市公司——嘉银科技(JFIN.O)旗下极融借款APP被点名。
极融借款主要面临两类违法违规问题:其一,隐私政策未逐一列出App(包括委托的第三方或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其二,未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或个人信息处理者未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
除了被官方点名的业务违法违规外,黑猫聚投诉上关于极融借款和你我贷的各类投诉也是层出不穷。财报还显示,2024年,嘉银科技营业收入增速放缓,净利润增速出现五年来首次下降,机构资金合作伙伴减少,海外业务发展受阻,并出售尼日利亚子公司。
业务合规风险问题凸显
除了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指出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外,黑猫聚投诉对你我贷和极融借款投诉层出不穷。其中,针对你我贷的投诉高达75000多条,针对极融借款的投诉也有8800多条。你我贷是嘉银科技旗下另一款借款产品,服务内容与极融借款相似。目前,借款人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借款利率过高、暴力催收、服务费和担保费披露不明显、禁看结清合同等。
关于借款利率,不管是你我贷借款,还是极融借款,综合年化借款利率均为7.2%-36%。也就是说,在嘉银科技旗下平台申请借款,最高借款利率为36%。针对黑猫聚投诉上客户反馈利率过高,客服均回复:“平台是合法合规经营,利率均在法律法规允许及协议约定的范围内,退费诉求无法满足。”
资料来源:极融借款和你我贷借款官网
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当前,5年期LPR为3.6%,也就是说,民间借贷年化借款利率最高不超过14.4%。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严格依法规制高利贷,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以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针对嘉银科技将借款综合年化利率最高定为36%,目前争议较大。
暴力催收也是客户投诉的又一重要问题。有客户反馈:“极融借贷平台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爆我通信录,打电话给我亲戚朋友,透露我个人贷款信息。”另一客户反馈:“极融借款委托第三方催收恐怖威胁本人,并骚扰家人,冒充国家公共机关”。还有客户投诉反馈:“极融借款将其名下的债权转让第三方(南京卓骏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疑似找催收团队暴力催收,每日骚扰电话超过5次,并持续拨打工作单位法人电话,威胁发借款合同到公司邮箱;跟平台相关人员已在沟通协商的情况下,催收还是一直威胁恐吓。”还有客户反馈,每天被催收24次。
图片来源:黑猫聚投诉
除此之外,借款人对服务费和担保费披露不明显投诉较多。借款人通过嘉银科技旗下平台借款会被收取服务费和担保费。但是,根据黑猫投诉平台信息,部分客户反馈这些收费他们并不知道,也看不到或者不让看贷款合同。
图片来源:黑猫聚投诉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及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机构应当向借款人充分披露相关关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贷款主体、年化贷款利率、增信服务机构、增信服务费率、年化综合融资成本、贷款违约后可能产生的各项息费等。同时明确,除已披露的息费项目外,不再向借款人收取其他费用。”除此之外,该通知还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互联网助贷业务贷后催收管理,发现存在违规催收行为的,应当及时纠正,情形严重的,应采取终止合作等措施。”
机构资金合作伙伴数量减少
嘉银科技的主营业务是将借款人介绍给机构资金合作伙伴,包括商业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并为他们提供初步风险评估服务以及其他服务。2024年,其促成了 1008 亿元的贷款总额,由48个机构资助合作伙伴提供资金。不过,相比2023年58个机构资金合作伙伴,同比减少10个。
嘉银科技助贷业务交易流程资料来源:嘉银科技年报
从极融借款官网看,目前跟其合作的机构资金合作伙伴仅32家,包括17家中小银行、10家消费金融公司和5家小贷公司,分别是本溪银行、沈阳农商银行、东营银行、富民银行、华瑞银行、华通银行、苏宁银行、兰州银行、蓝海银行、龙江银行、梅州客商银行、江南农商行、威海银行、新疆汇和银行、裕民银行、长安银行、振兴银行、北银消金、中原消金、唯品富邦消金、海尔消金、湖北消金、金美信消金、晋商消金、蒙商消金、盛银消金、长银消金、中融信小贷、TCL小贷、苏宁小贷、盈峰小贷、永辉小贷(部分机构已停止合作,具体共享机构以用户实际申请贷款的放款机构为准,具体通过用户签约的借款相关协议查看具体的服务金融机构)。
全年营收增长下的隐忧
除了业务合规性和机构资金合作伙伴数量下降带来的诸多挑战外,从季报走势看,嘉银科技未来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也面临重大压力。
财报显示,2024年,嘉银科技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01亿元,同比增长6.1%,但净利润10.58亿元,同比下降18.6%。净利润出现五年来首次下降,增收不增利,无疑值得投资者关注。
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研发费用、销售和营销费用等大幅度上涨。其中,2024年,研发费用3.72亿,同比增长25.81%;销售和营销费用19.14亿元,同比增长24.37%。销售和营销费用、研发费用的增速是营业收入增速的四倍。研发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员工薪酬和福利支出的增加,销售和营销费用增加主要是由于借款人获取费用的增加。
嘉银科技年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资料来源:百度股市通
嘉银科技全年营业收入至少还在增长,但是,按单季度数据看,营业收入表现不佳,早已经出现拐点。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嘉银科技季度营业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到2023年末达到高峰,单季度营业收入最高实现16.01亿元。但是,2024年一季度开始,已经四个季度营业收入增速变慢,甚至三季度和四季度出现负增长,四个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31.5%、15.5%、-1.5%和-12.3%。
嘉银科技的主要收入组成包括贷款便利化服务收入、解除担保负债收入(Revenue from releasing of guarantee liabilities)以及其他收入等三部分。由于公司提供担保服务的平均未偿还贷款余额减少,导致2024年第四季度解除担保负债产生的收入从2023年的5.59亿元减少为1.57亿元,降幅71.91%。这也是导致季度收入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嘉银科技季度营业收入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为了提高营业收入,嘉银科技不断加大市场推广,提高营销费用。据财报统计,2024年1-4季度,嘉银科技的营销费用分别为3.6亿元、4.87亿元,5.5亿元和5.1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16%、35%和57%。营销费用由2023年的15.39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9.14亿元,主要是借款人获取费用增加。大幅增加营销费用,带来了新客户增长,2024年重复借款率为69.95%,2023年同期为72.9%,下降近3个百分点。不过,新客户风险控制难度较大,导致每笔借款的平均借款金额为7807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1.5%。
嘉银科技营销费用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但是,营销费用的不断攀升,没有带来收入的高速增长,反而侵蚀了净利润。与2023年相比,2024年的净利润出现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2024年1~4季度净利润分别为2.73亿元、2.38亿元、2.7亿元和2.76亿元,同比增长-2%、-27%、-17%和-25%。
嘉银科技净利润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海外收入迟迟没有起色
嘉银科技海外布局较早,寄希望将国内的助贷经验和技术积累扩展到海外,属于第一批布局海外的助贷机构。自2017年起,嘉银科技就开始在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展业。2018年2月,嘉银东南亚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旨在发展和运营其海外业务。目前海外业务已经覆盖越南、印尼、菲律宾、印度、墨西哥等多个国家,主要是使用自有资金向个人借款人提供小额贷款来经营贷款业务。2023年,嘉银科技增加了在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的投资,以在当地市场探索更多商机,还大幅扩大了在尼日利亚的贷款发放规模和创收规模。
虽然嘉银科技在积极布局海外业务,但是其海外业务没有实现重大突破,甚至面临下降风险。从财报看,目前海外收入占比较少,归入其他收入。2024年其他收入为4.32亿元,同比下降26.17%。其他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嘉银科技出售尼日利亚子公司,导致海外贷款产生的收入减少,以及投资者推荐服务费收入减少。至于为何出售该子公司,年报未披露。
2024年,嘉银科技正式进入千亿俱乐部,全年促成1008亿元的贷款总额。但是,财务数据出现的挑战,以及被监管不断点名,海外业务迟迟没有取得突破,种种迹象折射出该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特别是去年下四季度,在营销费用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营业收入却出现同比下降,值得企业管理层反思,也值得投资人关注。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