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0亿赎回负债高悬,三年亏损超35亿元,“仓储机器人第一股”转战海外

蓝鲸财经
08 Jul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魏帅

2015年,创始人郑勇离开舒适区,创办了这家仓储物流机器人公司——极智嘉。

十年时间,这位出身清华大学的创始人最终带领极智嘉走到了港交所的门前。6月16日,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极智嘉更新招股书。中国证监会于6月13日出具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

最新消息显示,极智嘉已于6月30日开启招股,至7月4日结束,并计划在7月9日正式以“2590”的股票代码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真正意义的“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按照每股16.80港元的发行价计算,极智嘉将通过本次IPO募集23.58亿港元,IPO市值将超过218亿港元。

在创业初期,郑勇就立志要做中国仓储物流机器人行业第一。

仓储物流机器人领域的巨大市场前景,也确实托举着极智嘉的发展。在创业初期,极智嘉就得到包括伊利海尔英特尔,以及蚂蚁集团、高榕创投、摩根士丹利、合肥国资在内的一系列头部企业与明星机构的认可,累计融资近40亿元。

但在成为全球领先的仓储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企业之前,摆在极智嘉面前的并非坦途:财务危机、增长放缓、研发费用缩减、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对赌协议的高悬,都是极智嘉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极智嘉累计亏损超过35亿元。截至期末,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36亿元,按照此前的亏损速度,其现有资金不足以支撑公司一年营运开支。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暗流涌动。2024年,极智嘉被另一头部企业(或为海康机器人)超越,市场份额由9%降至6.2%,失去全球的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头把交椅。

留给极智嘉的时间不多了。在获得大笔融资支持的背后,极智嘉也深陷高额负债赎回的压力。据招股书显示,目前极智嘉的赎回负债已经高达70.41亿元,如若未能如期上市或递交上市后18个月内仍未完成上市,将会触发赎回。

而如今摆在极智嘉面前的,只有上市这一条路。上市对于极智嘉来说,很难说是水到渠成,还是“逼上梁山”。

毕竟,如今资本对于机器人的估值热情并不高涨。同为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的优必选,在港股上市后,也经历了一番破发的洗礼。

对于各项数据都没有优必选优秀的极智嘉来说,上市只是开始,如何拿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实现高速扩展与经营指标的健康,仍是这家成长中的创业公司所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1、清华学霸托举出的独角兽

资料显示,极智嘉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郑勇毕业于清华大学,多位创始人也都具备出色的学术背景。

公司致力于以技术引领传统仓储物流行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拥有两大核心业务一个是AMR解决方案,在仓储、工业搬运等场景助力客户提升供应链效率同时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另一个则是RaaS业务,即标准化机器人租赁服务以及一整套营运支持及管理服务。

其业务模式主要服务于仓储履约和工业搬运两大核心场景,这也决定了其客户为电商快消、制造业以及第三方物流等,通过动态路径规划和智能化的场景调动,实现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提升利用率的同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图 / 极智嘉官方微信公众号)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营收分别为14.52亿元、21.43亿元和24.09亿元。其中,主营业务AMR解决方案贡献超过99%的收入,RaaS业务几乎“查无此人”。

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RaaS业务收入为2.05亿元、1887.8万元和669.7万元,在总营收中占比分别为14.1%、0.9%、0.3%。

极智嘉表示,RaaS业务只产生一小部分收入,由于战略性减少该模式的投入以专注于旗舰AMR产品销售,因此来自RaaS业务收入的绝对值及占总营收的百分比均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17.7%,增长至2024年的34.8%。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极智嘉业务已经覆盖超40个国家和地区。

但与营收和业务增长的同时,公司仍未走出亏损的泥潭。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15.67亿元、11.27亿元和8.32亿元的亏损,报告期内累计亏损35.26亿元。

即便是调整后,净亏损也达到了8.21亿元、4.58亿元和0.92亿元,累计亏损超13亿元。

极智嘉方面表示,其历史亏损净额和波动主要受市场竞争激烈且发展迅速的市场中,将业务扩张和创新放在首位的战略所推动。

但在研发投入方面,极智嘉不升反降。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4.37亿元、3.80亿元、2.82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0.1%、17.7%和11.7%,研发投入与占比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在快速更迭的机器人市场中,这种研发投入的变化,或将直接影响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地位。

2、海外市场撑起基本盘

创业十年给极智嘉带来最大的优势,或许就是前期的先发优势。

招股书显示,极智嘉的主要客户包括耐克沃尔玛、丰田、西门子、苏宁易购、戴尔、DHL、顺丰供应链等覆盖全球的700余家企业。

报告期内,极智嘉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0.8%、45.3%和42.1%。其中,最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3%、15.4%和15.5%。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五大客户中,极智嘉还存在着关联方交易的情况。

招股书显示,日本机器人技术及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公司Geekplus JP 2024年为极智嘉的前五大客户之一,而极智嘉拥有其约39.6%的股权。

报告期内,Geekplus JP贡献的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2.8%、4.9%和7.3%,三年间极智嘉对于Geekplus JP的依赖度逐渐上升。

事实上,无论是从关联交易方考虑,还是整体业务趋向,极智嘉都在不断地向海外拓展。

资料显示,极智嘉是最早尝试出海的中国物流机器人企业。2017年,极智嘉就开始尝试与海外客户合作。

在郑勇看来,国内市场潜力大,竞争也很激烈。

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公司超70%的收入来自于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且毛利率更高。报告期内,中国大陆以外市场毛利率分别为42%、46.4%和46.5%,远高于其报告期内17.7%、30.8%、34.8%的整体毛利率水平。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相比海外AMR市场对价格敏感度不高,AMR在境内提价一直较为困难,其甚至要面临磁导航式的AGV机器人的激烈竞争。而后者广泛用于标准化工业制造场景,相比AMR柔性物流仓储,其集成解决方案的整体价格更低,但已经“够用”。

在“创业最前线”看来,除了价格优势外,赛道更宽、参与者相对较少,也是极智嘉发力海外并且成效显著的原因之一。

“中国企业出海在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加上‘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的支持,让很多企业的出海更为顺畅、便捷。”相关业内人士向“创业最前线”透露。

但结合当前外界环境政策变化和地缘政治对于企业出海的影响来看,极智嘉科技的出海表现以及长期发展态势,仍是未知。

3、转战港交所,不得不走的上市路

成立至今,极智嘉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者包括火山石投资、云晖资本、华平投资、蚂蚁集团、摩根士丹利、英特尔、中金资本等。

星光熠熠的投资团支持下,此前极智嘉在2021年尝试在科创板上市,但计划并未成行。直至去年转战港交所,并于今年6月更新招股书,才最终取得上市备案通知书,迈入港交所大门。

极智嘉在招股书中表示,选择港股上市,主要为进一步拓展全球业务。

关于募资用途,极智嘉表示,IPO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及产品迭代、扩大公司的销售及服务网络、支持供应链发展、开发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升级网络安全IT基础设施等。

但如今,整个资本市场趋于冷静,即便是机器人概念,也让资本大多持观望态度。

从目前的行业竞争态势来说,除了极智嘉等新兴的创业公司外,以海康机器人为代表的综合方案提供商,以及京东亚马逊、顺丰为代表的跨界巨头,也开始在仓储物流的场景下探索商业模式。

极智嘉的优势在于技术的差异化和前期布局,另外两者的优势则在于全链路的整合与场景闭环。

但是随着技术窗口期的缩短,极智嘉的壁垒也并非牢不可破。在商业化面前,除了技术外,场景上的协同,也是仓储物流机器人目前必须面对的生存法则。如今极智嘉市场份额被后来者挤占,痛失行业第一的位置,便是最直接的“预警”。

与此同时,摆在极智嘉面前的,还有一份高达70.41亿元的赎回负债。

根据极智嘉与战投方的约定,如果极智嘉在提交招股书后的18个月内未能完成上市,公司需要赎回战投方的股份。根据招股书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极智嘉赎回负债金额高达70.41亿元。

这份约定,也让如今的上市增加了几分“倒逼”的意味。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全球AMR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38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16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

极智嘉正身处时代的红利之中。但上市之后,能够持续发挥技术的领先性,持续拓展客户、保持市场份额,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保证自身优势,才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