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周,中國科技巨頭的最新財季業績將陸續放榜,市場預測 京东 、 拼多多 、 美团-W 、 小米集团-W 、 哔哩哔哩 最新財季營收均實現兩位數按年增長,但拼多多Q1利潤按年計預計略有下滑。
除上述標的之外, 携程网 、 百度 、 小鹏汽车 、 网易 、 贝壳 、 腾讯音乐 等熱門中概股也將於未來兩週陸續發佈業績。
開年伊始,隨着前期政策利好逐步落地,疊加國産 AI 大模型 DeepSeek 的技術突破提振市場風險偏好,中概科網股迎來強勁修複行情。
阿里巴巴 、 腾讯控股 等龍頭標的在 3 月相繼觸及階段性高點,其中騰訊股價一度突破 450 港元,較年初低點反彈超 60%,彰顯科技龍頭的估值修複動能。
然而市場情緒在 4 月初急轉直下,特朗普政府推出的關稅政策引髮全球風險資産劇烈調整,中概股首當其衝遭遇拋售,恆生科技指數單週跌幅達 12%,部分前期熱門標的回調幅度超過 30%。
但隨着市場對政策影響的消化,資金逢低配置意願增強,闆塊迅速開啟 V 型反彈,截至 5 月初,騰訊、阿裡股價已收複關稅衝擊以來的全部失地,展現出較強的韌性。
當前,資本市場焦點再度聚焦中概科網股 —— 即將到來的 2025 年 Q1 財報季,能否延續 “預期差修複” 邏輯?
在 AI 技術投入轉化、降本增效成果顯現、海外業務拓展等多重維度,這些互聯網巨頭能否交出超預期答捲,成爲下一階段行情的關鍵催化。
值得注意的是,麵對美國財政部長 4 月拋出的 “中概股強製退市” 談判籌碼論,中國資本市場已形成多層次應對體繫。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明確表示,香港已構建覆蓋雙重主要上市、二次上市的全鏈條監管框架,允許企業保留 VIE 架構並提供稅收優惠,形成 “風險緩衝帶”。
中國証監會主席吳清於 5 月 7 日進一步表態,將通過跨境監管協作維護企業境外合法權益,並創造條件支持優質中概股通過 CDR、港股上市等多元路徑回歸。
從市場承接能力看,當前中概股退市風險的實際衝擊已顯著弱化。
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市值佔比 80% 的中概股 ADR 已完成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其在 MSCI 中國指數中的權重佔比達 25%,即便退市情景成真,香港市場可承接超 37% 的美股交易量。
瑞銀測算,雙重上市中概股在港市值佔比已從 2021 年的 30% 提昇至 60%,疊加南向資金佔比增至 11%-12%,流動性緩衝機製已基本成型。
此外,港交所近期推出 “科企專線” 並簡化上市流程,特專科技公司可通過保密申請加速登陸,進一步提昇市場包容性。
對於未在港上市的中概股,天風証券預計約 30 家符合條件的公司可回流,帶來 1% 的港股日均交易額增長,而極氪作爲首個私有化案例,其 25.66 美元 / 股的溢價收購方案已爲市場提供操作範本。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