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智行正式登陆港交所:创下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IPO纪录

IPO早知道
Nov 07

刷新了2022年以来全球自动驾驶行业IPO规模最大纪录。


据IPO早知道消息,Pony AI Inc. – W(以下简称“小马智行”)于2025年11月6日正式以“2026”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完成双重上市。


鉴于机构及市场投资者的强劲需求,小马智行在本次发行中悉数行使发售量调整权,按最终发售价增发约629万股额外股份,占全球发售初步可供认购股份总数的15%。若超额配股权悉数行使,募资总额最高达77亿港元。


这意味着,小马智行创下2025全球自动驾驶最大规模IPO,更是刷新了2022年以来全球自动驾驶行业IPO规模最大纪录,也成为2025港股AI领域最大规模IPO。


图片图片


按照小马智行的规划,本次IPO募集所得资金的约9成都将用于推行市场进入战略并推进L4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以及L4自动驾驶技术及解决方案的开发,以进一步更建起构建L4“技术+商业”壁垒。


小马智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军在上市致辞中表示:“经过近九年的坚持和探索,小马智行已经站在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技术的积累、场景的落地、生态的构建——一切准备正迎来收获的时刻。港股上市是我们全球资本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是我们面向全球市场、链接更广泛资源的重要里程碑。感谢每一位与我们共创历史的同行者。”


图片图片

全球最具价值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


2024年11月27日,小马智行以“PONY”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并通过IPO公开发行和同步私募共筹集约4.52亿美元,创下当年美股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IPO。


自美股上市后,小马智行在公开市场还吸引了包括柏基投资(Baillie Gifford)、公爵资本(Baron Capital)、方舟投资(ARK Invest)、威灵顿资产管理(Wellington Management)、富达投资(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在内的多家知名机构积极买入。


在今年Q2财报发出后,“木头姐”旗下ARKQ基金先是将小马智行作为其首次布局中国L4级自动驾驶公司标的,后又在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三次加码小马智行。另根据投资机构最新披露的13F文件(机构投资经理持仓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期间,小马智行获得至少14家国际资金大幅增持。


更早之前,小马智行还作为首家L4级自动驾驶公司被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HXC),并吸引更多ETF基金、对冲基金、长线投资者的投资。


在本次香港IPO发行中,小马智行再次获得诸多投资者青睐,并引入五大国际知名长线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1.2亿美元,其中不乏保诚(Prudentialplc)旗下专注亚洲市场投资的Eastspring,以及Ghisallo、Hel Ved、Athos和Ocean Arete。


据「IPO早知道」了解,小马智行在正式公开发行前便获得了国际战略投资方的大额锚定认购,这充分体现了专业长线资金对公司基本面、行业龙头地位及长期增长潜力的高度认可与强烈信心。另据彭博社报道,全球出行巨头Uber亦考虑在小马智行港股IPO中出资认购1亿美元。


综上来看,小马智行俨然已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更是全球资本配置未来出行乃至整个科技产业的重要标的。


图片图片

已构建覆盖“技术-量产-运营”的综合壁垒


当然,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顶级投资者的青睐,底层原因无疑是小马智行已通过技术、量产、运营的闭环,构建了对手难以复制的综合壁垒。


作为中国首个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均取得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许可的自动驾驶公司,也是中国唯一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开展全无人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公司,小马智行现已拥有超720辆Robotaxi的车队。


图片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小马智行的第七代Robotaxi日前已上线运营——自11月5日起,第七代极狐阿尔法T5及埃安霸王龙Robotaxi将正式在广州、深圳等地投入运营。要知道,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从今年4月全球首发、6月开启路测,仅用时半年即投入正式运营,展现了小马智行加速Robotaxi规模化部署的决心和实力,也为2025年底实现千辆车队规模奠定基础。


在技术端,第七代Robotaxi采用了100%车规级零部件,具有60万公里设计寿命,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上代下降70%,为自动驾驶规模化量产和运营落地扫清关键障碍,这也是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SoC芯片实现L4级全场景自动驾驶的Robotaxi车型。


图片图片


进一步来讲,小马智行的率先规划化量产更具有两大价值:


一方面,量产意味着L4级车型落地具有可复制能力——每一辆第七代Robotaxi下线后即具备全无人驾驶能力,在技术端实现了“生产即导向运营”的闭环,有助于缩短技术验证与服务落地之间的路径,从而更快地服务于用户。


另一方面,千台Robotaxi车队也意味着小马智行有望在2025年实现单车运营盈亏平衡(毛利转正),开始迈向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当Robotaxi投放量在1000台时,运营会达到盈亏平衡点,越过这个点,每增加一台车辆我们的成本会更低,毛利率会更高,进入正向的不断自我造血的阶段。”小马智行副总裁、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业务负责人张宁曾如是表示。


图片图片

Robotaxi收入持续高增长,海外布局亦提速


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小马智行今年第二季度的Robotaxi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57.8%至1090万元人民币(150万美元),其中来自乘客端的车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超过300%。这一增长得益于用户覆盖范围扩大、一线城市用户需求攀升,以及Robotaxi运营车辆规模增长。基于针对不同客群的优化定价及运营策略,二季度Robotaxi注册用户亦同比增长136%。


图片图片


同时,通过优化“人员-车辆”远程运营比例、降低车辆的保险成本,小马智行的Robotaxi单位经济模型(UE)改善显著——2025年第二季度,小马智行经调整研发费用为3.16亿元人民币,在产线、物料、人员建设上加速第七代Robotaxi生产和商业落地。


在巩固乃至扩大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小马智行的全球化业务同样进展迅速。目前,小马智行分别在硅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卢森堡设立研发中心,并在韩国、卢森堡、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新加坡、卡塔尔等国家和地区布局自动驾驶业务,实现技术和产品出海。


图片图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按 GTV(交易额)计算,全球移动出行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 4.5万亿美元,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7万亿美元。在技术进步、扶持政策和硬件成本下降的推动下,Robotaxi服务有望在2026年左右实现商业化。预计2030年前后,Robotaxi服务将进入成熟商业化阶段,并在全球主要地区部署。


其中,Robotaxi全球市场规模在2025年预计将达到2.9亿美元,到2030年进一步达到666亿美元、2035年将达到3526亿美元。当然,中国预计将成为最大的Robotaxi服务市场,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2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390亿美元,约占全球Robotaxi服务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图片图片

引领全球聚焦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


整体而言,今日成功完成“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小马智行为中国一众L4公司验证了一条通往公开市场的可行道路——在中国监管最严、路况最复杂的一线核心城区实现“全无人收费”,小马智行以商业实践的突破,证明了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熟到能够满足最高标准的监管要求,创造真实的商业收入。通过小马智行独特的“技术+车辆+运营”的生态闭环,使其第七代Robotaxi能以实现 “套件总成本下降70%” 的规模效应快速铺开,这正是其 “千台车队实现UE转正” 商业目标的底气所在,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化范式。


对于小马智行而言,今日顺利完成两地双重上市,不仅拓宽了小马智行的全球投资者基础,提升股份流动性,更有望在短期内加入港股通,进一步打开内地资金参与通道,为其全球化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在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三次革新的背景下,小马智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两地上市,更标志着中国在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中迎来关键转折,让全球都聚焦中国自动驾驶乃至整个科技产业的发展。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