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 Griffin谈市场、美联储以及为下个世纪构建Citadel帝国

投资观察
Aug 29

华尔街最成功的公司往往由那些拥有不懈雄心和强劲助力的人创建。数十年的放松管制帮助具有增长思维的首席执行官将摩根士丹利和美国银行等公司打造成巨头。近期,金融企业家利用蓬勃发展的私人市场,创造了私募股权领域的黑石、对冲基金领域的桥水联合基金以及风险投资领域的Andreessen Horowitz等巨头。

如今,一个相对更为隐秘的趋势正在推动新一波数字优先的金融巨头崛起,这一趋势得益于金融科技的爆炸式增长,催生了盈透证券、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Jane Street,尤其是Citadel——这个由亿万富翁Ken Griffin控制的新兴华尔街帝国。

Citadel是一个双头商业巨兽,由Citadel LLC(一家管理680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公司,以其表现卓越的多策略旗舰基金Wellington而闻名)和Citadel Securities(一家庞大的做市商,促进并参与股票、衍生品以及越来越多的债券交易)组成。Griffin选择Citadel这个名字是因为它"象征着力量和保护的堡垒",他说。Citadel正在定义下一代头部券商的原型,只不过Citadel并不那么臃肿,员工数量和管理费用仅为传统华尔街公司的一小部分。

目前,这位老板很满意。"能够运营世界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之一,并见证Citadel Securities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变革性影响,这令人无比满足,"Griffin说。"是的,我为此感到自豪。"

单独来看,首先,作为对冲基金的Citadel本身就是一个重大成就。Wellington基金(与先锋Wellington基金或Wellington Management无关)表现卓越,自1990年成立以来,年均回报率达到19.2%(扣除费用后),几乎是市场回报的两倍。当时投资100万美元的资金,如今价值4.52亿美元。

尽管Griffin表示他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对冲基金的投资组合工作,但可以说更热门的业务是Citadel Securities。被称为CitSec的这家公司是一个复杂的、有时颇具争议的、不断发展的事业——它像吃豆人游戏一样,似乎不可阻挡地在资本市场中前进,吞噬期权、股票、国债和公司债券的市场份额,现在还扩展到欧洲和亚洲。例如:CitSec最近收购了摩根士丹利的美国股票期权做市业务,使得没有大型银行再从事做市业务。

Citadel Securities表示,该公司目前交易美国股票总量的25%,包括35%的零售流量,每天提供450亿份期权报价,在美国国债和掉期交易中排名前三。总计而言,该公司每天执行6520亿美元名义价值的交易。目标很明确。"构建这一代资本市场公司的愿景正在日益成为现实,"Citadel Securities首席执行官赵鹏(PhD,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博士)说。(Griffin担任CitSec的非执行董事长。)

"这是一家与大多数人理解的公司截然不同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的合伙人Alfred Lin说,他在Citadel Securities董事会任职(他的兄弟恰好是对冲基金Citadel全球固定收益和宏观策略主管)。"Citadel正在运用数学、分销和技术力量,使用华尔街传统上不使用的技术来为风险定价。"

虽然技术对Citadel的成功绝对关键,但Griffin的策略同样重要。"你不想与华尔街的现有巨头正面交锋,"他说。"相反,你要了解市场的发展方向,并在现有巨头到达之前就定位于那里。"电子交易的逐步兴起使Citadel能够在多个交易业务中逐步超越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等公司。

Griffin也经常成为各种新闻头条的焦点。作为一名向共和党候选人和事业捐赠数亿美元的共和党人,Griffin既赞扬过也批评过特朗普。就在本周,Griffin向媒体表示:"我希望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能够理解,虽然他可以通过攻击杰伊·鲍威尔来获得政治分数,但美联储的独立性对美国和全球经济都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56岁的Griffin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他的个人投资组合,包括购买超过10亿美元的房地产(在纽约市、汉普顿、伦敦、圣特罗佩、夏威夷以及南佛罗里达州的多处房产,仅在棕榈滩就花费了4亿美元)。据估计,他价值近10亿美元的艺术收藏品包括毕加索、梵高和沃霍尔的作品,他还购买了珍贵的美国历史文献,包括美国宪法、权利法案、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第13修正案(林肯签署)的罕见副本。还有那只价值4500万美元的剑龙。

Griffin的慈善事业现在通过一个名为Griffin Catalyst的实体进行,超过20亿美元,包括在疫情期间资助疫苗开发和帮助创建曲速行动。在更时髦的方面,他最近向Mr. Beast的水慈善项目捐赠了225.5万美元,此前这位YouTube超级明星在Today秀上点名了他。"对Ken来说,让世界知道他有多富有似乎很重要,"一位商业伙伴说。"很多其他人都竭尽全力走相反的路线。"

Griffin世界的全貌令人眼花缭乱。数十亿美元的对冲基金投资、做市活动和个人资产,都标志着这是一个拥有非凡才能和或许更大雄心的人。

在此过程中,Griffin和他的公司遇到了摩擦、错误开始、决裂、罚款和失败。这只对冲基金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下跌了55%——损失了客户90亿美元——几乎濒临死亡。CitSec曾试图进入投资银行业务但失败了。这家做市商与监管机构发生过多次冲突。然而现在,在从业30多年后,各种机遇终于开始汇聚。

十年前,据彭博社报道,Griffin的身价为61亿美元;如今,凭借对冲基金的分红和85%的股权,加上他在做市商中80%的股份——后者在三年前Griffin出售5%股份给红杉资本后估值220亿美元,他的净资产已膨胀至483亿美元,使他成为世界第31富有的人。更不用说房地产和艺术品了。

长期副手们的财富积累也可能相当可观,比如Griffin的得力助手兼对冲基金首席运营官Gerald Beeson,他1993年从DePaul大学实习生身份加入公司,以及2006年加入的赵鹏。不过,在Citadel工作并不容易。对冲基金和CitSec都希望雇佣Griffin所说的"伟大运动员",这里被认为是一个竞争激烈、不容忍愚昧的工作场所——实际上根本不能容忍。

"我以为我们在高盛时工作就够拼命了,"2019年从高盛加入的对冲基金联席首席投资官Pablo Salame对同事说。"然后我来到这里,意识到还有完全不同的档次。"(Griffin是对冲基金的联席首席投资官兼CEO。)"我会告诉我的团队,你们是在为皇家马德里踢球,"一位前Citadel高管说。"如果你没有表现,就不能在场上保持位置。"

"Ken可能会在周日晚上11点给你打电话,他可能会对你大声咆哮,但他在工作,"另一位前员工说。"他要求150%的投入,你生活中没有其他事情应该更重要。"

"Ken不是在对你咆哮,他是在和你一起咆哮,"一位接近Citadel的人开玩笑说。

"Citadel Securities和对冲基金Citadel都是高绩效的工作场所,"在公司工作了13年的CitSec首席运营官Matt Culek说。"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并想挑战自己,这里就是你该来的地方。"确实,Citadel在吸引有抱负的金融精英方面几乎没有问题。"我们的暑期实习项目收到了超过10万份申请,录取率只有0.4%,"Culek说。"人们拼命地想证明他们值得在这里哪怕只是度过一个夏天,然后其中一部分人能够回来全职工作。"

Griffin从小就聪明好学,在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长大,是高中数学俱乐部的主席。他在三年内从哈佛大学毕业,获得经济学学位。Griffin创业故事的章节已成为华尔街传奇,比如说服哈佛让他在宿舍屋顶安装卫星接收器,这样他就可以交易可转换债券。

哈佛毕业后,Griffin搬到了芝加哥,在那里,开创性的对冲基金投资者Frank Meyer指导了他,并帮助为Griffin的对冲基金提供了种子资金。"我得到的最好建议来自Frank Meyer,他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真正推动我要有大格局思维,"Griffin说。(Meyer还敦促Griffin建立一个多策略平台,而不是单一策略基金。)Griffin在芝加哥待到三年前,他说他对犯罪和商业环境感到不满,将公司迁至迈阿密——南佛罗里达州最成功的金融家本土之子的凯旋回归。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