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七姐妹”到“科技十雄”,为何总是港股科技板块?

点拾投资
18 Mar

引言:当投资科技时,关注的不仅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如何改变市场和人类行为,因为这才是驱动投资回报的真正引擎——索罗斯。

近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科技产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一批卓越的科技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创新能力,不断颠覆传统行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成为推动社会增长的核心动力。

从美国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到中国台湾的电子科技板块指数,这些指数不仅汇聚了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更成为了资本市场中长期跑赢大市、创造丰厚回报的代名词。

港股市场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金融桥梁,汇集了一批极具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年初以来,在阿里巴巴(09988)、小米(01810)、腾讯(00700)等科技企业的带动下,恒生指数力压纳斯达克综指取得超20%的涨幅,在中国AI科技爆发的大背景下,相关港股科技指数能否成长为“中国版纳斯达克100”?

数据来源:iFind,统计周期:2025.1.1——2025.3.12数据来源:iFind,统计周期:2025.1.1——2025.3.12

在具体港股科技类基金的选择上,我们分别找到了场内与场外的两只产品:香港科技ETF(159747)与南方恒生科技指数(A/C:020988/020989),投资者在当下市场中该如何正确把握它们的投资价值呢?

以恒生科技为例,港股市场为何更能表征此轮科技浪潮?

随着年初这轮由DeepSeek引发的“AI+”产业链的爆发式增长,市场逐渐认识到科技与各行业融合的速度正在进入“第二曲线”,港股市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正从传统的“红利牛”迈向充满创新活力的“AI牛”阶段。

事实上,我们以恒生科技为例可以发现,其在这波浪潮中能够充分受益的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① 标的上的高度凝练性

在具体的标的上,恒生科技囊括了一众在科技属性上最优质的公司,以中芯国际、阿里巴巴、小米集团、腾讯控股等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凭借其在各自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股价自年初以来实现了大幅上涨,激发了整个科技板块的活力。

数据来源:Wind,统计周期:2025.1.1——2025.3.12,个股不构成投资建议数据来源:Wind,统计周期:2025.1.1——2025.3.12,个股不构成投资建议

② 环节上的高度概括性

从具体的环节看,恒生科技囊括了AI全产业链从云到应用到芯片到终端的各个环节,AI相关标的占比达到71%,能够做到在AI浪潮中将有效的投资机会“一网打尽”。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个股不构成投资建议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个股不构成投资建议

年初以来,中国科技“价值重估”的话题就成为了市场新的热门,国际资本对于中国科技“七姐妹”——比亚迪、阿里巴巴、联想、美团、中芯国际、腾讯、小米等企业的潜力与价值认可度不断提高。以高盛、德意志银行为代表的外资最先发声,建议提高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配置比例。对比中美“七姐妹”在此轮行情中极具差异的表现,市场已经将中国科技核心资产作为2025不可忽视的重要标的之一。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13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13

尽管港股科技板块在前期有了一定程度的涨幅,但是对于想把握住这波AI行情的投资者而言,无论是从历史估值水平来看还是对于国外同类科技指数,目前港股科技资产仍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近五年来30%左右百分位)。这种低估值不仅反映了市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也为潜在的价值回归提供了空间。此时,对于想要布局港股科技板块的投资者来说,香港科技ETF(159747)和南方恒生科技指数(A/C:020988/020989)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数据来源:iFind,统计周期:2020.3.13——2025.3.13数据来源:iFind,统计周期:2020.3.13——2025.3.13

恒生科技与港股科技各自有何侧重?

港股科技类资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展现出较为显著的投资优势,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恒生科技指数和中证香港科技指数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各自具备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恒生科技指数作为港股科技板块的老牌代表性指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其成分股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巨头、芯片半导体和造车新势力等领域,集中度较高。作为一个“AI含量”高达71%的指数,在前文中我们也从标的这个角度分析了为何恒生科技能够在此轮行情中受益。

但要特别补充的是,恒生科技指数权重股大都兼备消费属性(稳定现金流)与科技属性(AI、云计算),在政策端“支持平台经济”定调明确的背景下,相关公司可以凭借其在技术层面的积累与深厚的用户积累为投资者带来较好回报。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13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13

但结合本轮市场特点,还有一个“进攻性”更强的中证香港科技指数(以下简称“港股科技”)值得关注。相比于恒生科技,港股科技的样本数量由30来到50,囊括港股市场中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聚焦“硬核科技”领域,剔除金融和消费属性较强的标的,科技纯度更高。

在具体的行业分布上,港股科技不仅包括传统的互联网巨头,还涵盖了半导体、新能源车、生物科技、AI芯片等核心赛道,并且囊括华尔街人士总结“中国科技十雄”(Terrific10),这十大科技股涵盖了中国科技领域核心龙头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港股科技指数对这十大科技股的权重占比超过70%,这种高纯度的配置不仅为指数带来同样的“护城河”,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最大程度地把握科技投资的确定性机会。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13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13

尾声

1943年,沃伦·麦卡洛克和沃尔特·皮茨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型,为AI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和数据资源的匮乏,AI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了第一次低谷,被称为“AI之冬”。许多研究项目因资金短缺而停滞,研究人员的热情也被浇灭。

但人类对智能的追求从未停止,2012年AlexNet在图像分类比赛ImageNet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深度学习技术开始崭露头角,AI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来到风驰电掣的2025,AI从语音识别到智能驾驶,从医疗诊断到金融风险预测,它正在构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新范式。港股市场汇集了一大批在AI领域具有深厚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更在市场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港股科技板块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对于场内的投资者,可以关注跟踪港股科技指数的香港科技ETF(159747),在场外则可以关注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南方恒生科技指数(A/C:020988/020989)。布局港股科技资产,不仅是为了把握当前AI技术发展的机遇,更是提前锁定未来科技变革带来的潜在收益。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