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的故事即将走向终局,还有2倍往上的机会,干吗?

格隆汇APP
Sep 13

最近无论A股还是美股,市场热点都是算力算力,还是算力,但其实也有不少方向在悄悄演绎自己的故事。

比如我们8月初提到的美股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已经涨了近80%,然而离我们的目标市值依然还很远。

美股两房的故事已经讲了十几年了,是美股里最最正宗的特朗普概念股,而随着两房的IPO提上议程,两房也即将由概念股转变为现实。

01、目前的两房状况

我相信,你如果现在去翻两房的财报,一定会大吃一惊。

拿房地美(FMCC)来说,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是116亿,过去这么多年虽然有些波动,但整体是稳健中有增长。

一个一年归母利润116亿的公司,且还是美国叫得上号的大公司,在行业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公司,给15倍估值不夸张吧,那么怎么着也得值个1000亿美元往上吧。现在美国政府打算让共重新上市,两家合计估值是5000亿到7000亿,这并不是一个随便拍脑袋的数字,是它真有这个利润。

但你去看房地美,92亿美元,这还是连续大涨后的结果。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想不想马上梭哈身家?

但是看官别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大家再沿着财报看下去,就会发现端倪,有一项其他优先股派息几乎把公司的利润掏干净了,留了点残渣给普通股股东,差不多打发要饭的。

这个其他优先股派息是派给了何方神圣?为什么两房要乖乖上交利润?这种状况还要持续多久?

搞清这些,就要知道两房故事的由来。

02、两房故事的由来

两房的故事要从2008年说起。众所周知,2007年由房地产引发的次贷危机来了,2008年进一步演化成全球金融海啸。用一堆衍生品加了杠杆的两房没扛住,不仅两房没有,那个时候许多金融机构都没扛住,一些公司就此消失,比如雷曼兄弟。

金融危机涉及到政府救助,政府总要杀杀鸡,既是防止企业的道德风险,也是给纳税人一个交代,雷曼就是那只鸡,而两房和其他一些金融机构太重要了,只能是猴。

于是两房和AIG、花旗、GM等公司一样,申请了政府的救助金,从此置于政府的托管计划之下。

这个托管计划不复杂,就是政府购买两房的Senior优先股,这份优先股要求两房每年给政府10%的股息,与此同时政府还有个Warrant(认股权证),政府可以把优先股转换为公司的普通股,占公司79.9%股权。

这个合同是正常的,政府拿10%息,等经济好了两房连本带息还钱,如果政府想多赚点钱,可以转成普通股,获得79.9%的股权。

这是个三赢的选择,企业活下来了,政府获得了收入,纳税人的钱没浪费。

至于79.9%的股权比例是不是砍太狠了,那只能怪当初自己玩得太浪了,现在濒临死境,吐近80%可以活命,正常人都会愿意选。

接下来的剧本本来就是这样的,活过来的企业开始尝试脱离政府的托管,该还钱的还钱,该卖资产的卖资产,该重组上市的重组上市。比如AIG和花旗银行就是2012年开始脱离政府的托管,开始还政府的钱,90%政府求助的企业是这个剧本。

但两房不是,两房的股东得到了最烂的剧本。

这个剧本的肇事者就是奥巴马政府。

2012年,在两房即将恢复盈利之时,美国财政部以两房无法盈利,风险极大为托词,单方面更改了和两房的第三方托管条件,新的协议又被称为第三方修正协议。在这个协议里,政府要求两房将所有利润上次给财政部,并且不允许两房留存盈利增资。这样子,无论是两房的普通股股东,还是优先股股东,都几乎不可能获得分红。而两房也没办法向政府还钱从而脱离托管状态,还钱它不要。

那么当时两房是不是真处于这种状态呢?有证据表明奥巴马政府当时是知道两房马上要盈利了。从公开的文件来看,房利美的前CFO,Susan McFarland声称其在2012年8月9号曾经明确告诉过美国财政部高管,房利美已经处于可持续盈利的状态,公司不存在破产的风险。

Susan McFarland指出,2012年的时候,政府在得知房利美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将会出现超过500亿美元的利润后,不到一周内就单方面修改了救助协议,理由是认为房利美无法盈利和风险很大。

事实也如CFO所预测的,2013年两房净利润加一起超过1200亿美元(大多数是不可持续的一次性利润,比如各大行的赔款等)。并且从2013年开始,两房重新恢复了盈利能力。

通过修订协议,美国政府顺理成章地把两房2012年之后的全部利润放入囊中。

纽约时报曾有分析指出奥巴马的政策动机:

一是榨干两房,将房地产金融市场国有化,这后面很可能有利益集团驱使(当然,就如现在可能重新IPO,背后也是少不了利益集团的驱使)。

二是2012年美国正处于财政悬崖上,奥巴马政府没钱,拿走两房的盈利可以补充其他项目的资金。

由于奥巴马政府的这番操作,两房的普通股和次级优先股股东几乎分不到钱,因而其价格都变得一文不值。

但两房的相关利益群体从没停止努力,十倍股几十倍股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03、十年故事或许走向终局

2013年开始,大量股东(包括大机构和个人)在全美各地提起诉讼,主要指控有三点:

一是违反行政程序:FHFA(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两房托管人)在实施“净值”扫除时超越权限。

二是违反股东权利:掠夺公司财产,侵犯少数股东利益。

三是违选指控:认为FHFA的独立性违反宪法分权。

2014年诉讼的带头大哥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Bill Ackman。Bill Ackman操作的Pershing Square Capital Management于2014年8月向美国联邦索赔法院提起诉讼,这个并没有胜诉,不过“小鲜肉”Ackman当年在全球火得一塌糊涂,这一诉讼加剧了公众和机构对两房治理结构及股东权益的关注。

2023年8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陪审团裁定,FHFA的行为“武断且不合理”,违反了股东的契约权利,判决两房股东共计6.124亿美元,2024年3月追加了1.997亿美元赔偿。当然这些赔偿与美国政府拿走的利润相比是毛毛雨了。诉讼上面两房投资人其实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Bill Ackman现在依然持有两房普通股股票,2013年的时候持股比例在两只票上都分别达到了近10%,现在还持有多少不清楚,Barron’s报道指出其主投资实体可能持有约1.8亿股,按现在的市值算,有10几亿美元。

抛开美国政府让两房重新上市的其他动机不谈,背后有像Bill Ackman这样的利益集团驱使是必定的。

2016年特朗普的当选激起了两房的炒作热潮,不过那个任期里特朗普并没有马上把两房上市摆上桌面谈,中间传过,股价也波动过,但不了了之,后面民主党归来,他们不可能为两房翻案,两房又重新跌成渣。

直到2024年11月特朗普再次当选。

而这一次不同的是,这个任期第一年特朗普政府就反复说过两房的事,在25年8月8日更是明确地说可能今年上市,给出估值5000亿-7000亿美元。

昨晚美国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交易可能成为美国史上最大IPO。这基本上表明这件事即使不是100%,概率也超过95%了。

而如果市值上到5000亿,现在的两房应该值多少呢?如我们在8月初说的,政府行权会砍掉近80%股权,如果再新发行15%(这个具体多少没定,可能是5-15%),现行股东权益将会缩水到17%。但如果市值上到5000亿,那对应市值就是850亿。经过连续大涨后,两房现在合计市值269亿,依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有没有风险呢?当然有,比如前不久关于特朗普各种传闻,如果那些传闻成真,故事可能重回起点,等待下一次启动。民主党可能也会有阻碍,之前有个民主党议员明确表示反对,不过这个阻力可能不大。只要特朗普上面没发生变数,上市应该就是大概率事件。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