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特斯拉Robotaxi比谷歌Waymo安全7倍,成本仅1/7

智能车参考
23 Jun

作者:一凡

“纯视觉特斯拉无人车,比Waymo更便宜,更安全”。

最近,一份对比Waymo和特斯拉的报告引发争议,报告援引官方数据,得出结论:

Waymo无人车比特斯拉贵7倍,但安全度仅1/7

虽然就连谷歌CEO劈柴哥(Sundar Pichai )也曾公开承认,特斯拉是自动驾驶的领导者,但是双方差距居然如此之大,还挺让人震撼的。

新势力还在热身,就超越了场上的老大。

怎么回事?

「成本高7倍,安全度仅1/7」

最近,有美国媒体发布了一份付费报告,试图用数据论证特斯拉Robotaxi对比Waymo的两大优势。

第一大优势,是特斯拉Robotaxi比Waymo更便宜,具体地说,Waymo的整车成本是特斯拉Robotaxi的七倍。

Waymo目前运营的是第五代车,基于捷豹I-Pace打造,这是一辆纯电SUV,在美国售价高达7.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2.7万元

而特斯拉这边,目前采用的Robotaxi就是Model Y,在美国售价为4499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2.3万元,是I-Pace价格的61%。

价格看上去只差了一半不到,但还要考虑到车上的感知硬件成本。Waymo在I-Pace还加装了各种各样传感器,仅激光雷达就有5个。

众所周知,激光雷达是中国玩家遥遥领先的领域,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禾赛、速腾和华为合计包揽了全球76%的市场份额,不管是性能和成本控制都更优秀。而众所不周知的是,由于美国相关法案限制,采用中国自动驾驶套件的车辆无法在美上路,只能搭载其他地区的产品,这也无形中抬高了部分美国Robotaxi的成本。

Waymo的摄像头也更多,五代车安装了29个,Model Y感知硬件只有8个摄像头

双方的量产规模也不在一个级别,特斯拉每年有上百万台车出厂,而Waymo最近公布的车队规模是1500辆,这也会拉开成本差距。按照报告给出的结论,Waymo无人车成本应该在200万元以上。同时双方软件研发摊薄后的成本也不在一个量级。

综合对比后,特斯拉Robotaxi在成本侧对比Waymo确实很大优势。单看这点,争议不大。

但报告还同时对比了双方的安全性,忽视了关键因素,引发行业批评。

安全性真的差那么大吗?

报告利用所谓的事故率,对比了双方的安全度。

报告援引官方数据,表示FSD每行驶160万公里约发生0.15起事故,而Waymo同等距离下,会发生1.16起事故,从直观数据上来看安全性何止差了7倍。

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

报告分析认为,是由于Waymo搭载了太多传感器,感知到的数据量太大,处理不过来。

听上去有点合理性,但有从业者对报告提出了不同意见,指出这是歪曲数据得出的结论

报告的数据来源和对比都缺乏一致性,首先,报告引用数据的时间段不同。特斯拉的数据是2025年一季度,Waymo的数据则是2024年四季度,差了足足三个月,将近100天的时间,AI算法迭代日新月异,这样对比多少有失公平。

其次,事故率的计算也有问题。在报告援引的官方数据中,特斯拉仅在安全气囊或安全带收紧器触发时才将其计为“事故”,对于轻微的碰撞事件,则不计入在内。而Waymo统计的事故,则包括了安全气囊触发、车辆受损、交警报告的碰撞等。

双方对“事故”的认定都不一样,所谓事故率自然也没什么好比较的。

最最最不能回避的一点是,特斯拉目前路测的Robotaxi很少,FSD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有人监督的智能辅助驾驶,属于人机共驾。而Waymo早已实现主驾无人,是真正的无人驾驶。

实际上,此前国内也不乏类似的对比,当时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法规做出了限制,许多Robotaxi设置了安全员,随时准备接管,从形式上看这与智能辅助驾驶没什么区别,引发了很多争论。

直到2022年前后,Robotaxi开始放开主驾无人,L2与L4从此泾渭分明,判若两物,争议就此减少。有无人车头部负责人曾表示,应该让无人和无人比,有人驾的车和有人比,以此来回应Robotaxi与L2头部玩家的对比。

此时此刻,硅谷又出现了类似的对比,而且形成了特斯拉远比Waymo更安全,占尽优势的报告,或许是给特斯拉Robotaxi即将正式上线吹风。

特斯拉Robotaxi预计将于近期上线,有消息称首批仅10辆车,面向内部员工和受邀人员内测。马斯克对此很乐观,认为车队规模会在数月之内扩至1000辆

报告比马斯克还乐观35倍,指出特斯拉在数据规模、运营范围以及整车适配上都有很大优势,预测到今年年底特斯拉Robotaxi车队规模将迅速达到3.5万辆,Waymo会同时增长到2500辆。

3.5万辆是个什么水平?

目前中美无人车双雄,Waymo和萝卜快跑车队规模合计有2500辆,其他玩家都还在朝着一千台努力。3.5万辆,是当前全球所有Robotaxi玩家车队数总和的数倍之多。

如果特斯拉无人车真能在短时间内膨胀至此,那无疑将是行业的里程碑式成绩,给行业带来巨大利好。

这不仅激励了当下的无人车玩家,也将充分验证L2升维路线的可行性,基于量产车,100%采用车规级部件落地Robotaxi这条路跑通了。

自动驾驶最强鲶鱼,Robotaxi最关键的变量,已经来了。

L4玩家最强的友商可能不是Waymo,更需要警惕的是特斯拉。

以及在中国,和特斯拉一样路线的Momenta也明确了Robotaxi目标。

而这条L2-L3……的路线上,还可能有“遥遥领先”的华为。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